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在线视频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下一节: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的探索成果

1956年2月

苏共召开二十大

会议即将结束时

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做了

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受苏共二十大和秘密报告的影响

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

当年的6月份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当年的10月份东欧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帝国主义

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

“波匈事件”

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及少数干部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

严重脱离群众

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

1956年秋冬

在一些农村

工厂和学校出现了“闹事”的情况

1957年1月18日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了这种情况

他说

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

搞官僚主义

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

就是骂人

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

那就一定要被打倒

现在

这个危险是存在的

如果脱离群众

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

农民就要打扁担

工人就要上街示威

学生就要闹事

凡是出了这类事

第一要说是好事

我就是这样看的

而面对新出现的矛盾

许多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乏准备

工作处置不当

造成矛盾激化

这些情况表明

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

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

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

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

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深刻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

认真分析和研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新情况新问题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

在最高国务会议

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这篇报告一般被人们简称为《正处》

就是正处、副处的“正处”

在《正处》中

毛泽东指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

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矛盾不断出现

又不断解决

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

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因此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一方面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

但是另一方面

它还很不完善

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这种

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

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

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毛泽东分析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

特点和解决途径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是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据此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三是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

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

和社会集团的矛盾

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

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而人民内部矛盾

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

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

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

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

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民主同集中的矛盾

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

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

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此外

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

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

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

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

在我国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也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

他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

是客观的

但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毛泽东论述了

正确处理两类

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他指出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

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

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简单地说起来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他说

我们历来就主张

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

解决敌我之间的

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他指出

所谓专政方法

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

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

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

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

强迫他们从事劳动

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而所谓民主方法

就是讨论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法

毛泽东进而指出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一个总方针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和原则

它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第二

对于物质利益

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

实行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的方针

兼顾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第三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

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第四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

艺术实践去解决

第五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

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六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

实行民族平等

团结互助的方针

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等等

所有这些方针

都是用民主方法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

为解决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

指明了方向

那么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

是什么呢?

毛泽东指出

我们提出划分敌我

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进行一场新的战争

向自然界开战

发展我们的经济

发展我们的文化

巩固我们的新制度

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毛泽东又强调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

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

在毛泽东与郭沫若之间

还有一段相互唱和的佳话

1961年10月18日

郭沫若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剧

应剧团之邀写了一首七律

名字就叫《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在这首诗中

郭沫若认为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矛盾

属于敌我矛盾

因此提出“千刀当剐唐僧肉”这样的主张

这种看法当然不对

但是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记得小时候

我们非常喜欢

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

当看到《三打白骨精》那集的时候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都非常讨厌这个唐僧甚至痛恨他

这种心情与郭沫若是非常相似的

现在人们常说一句话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话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言归正传

不久以后

毛泽东在广州看到了郭沫若的这首诗

他不同意郭沫若的看法

1961年11月17日

毛泽东写下了那首著名的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诗云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这首诗其实是说

孙悟空与唐僧的矛盾

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对于这种矛盾

要用“训”的方式解决

也就是要通过

教育、说服、民主的方式解决

而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矛盾

属于敌我矛盾

对于这种矛盾要用

“千钧棒”的方式解决

也就是要通过斗争专政等方式解决

的确是这样的

唐僧这个同志啊

虽然有着敌友不分的愚昧

有着“你妈贵姓”的啰嗦

但是他毕竟属于人民范畴

而作为“白富美”的白骨精

虽然长得很好看

说话也很好听

但是她毕竟属于敌人范畴

我们不能因为朋友讨厌

就“视友为敌”

同样也不能因为敌人可爱

就“视敌为友”

这首诗是

毛泽东两类矛盾思想的形象写照

同时也是毛泽东很多重要思想

包括阶级斗争思想

武装斗争思想

统一战线思想的形象写照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故事还没有完

1962年1月6日

郭沫若从康生手中

看到了毛泽东的和诗

深受教益

当天又和了一首七律

诗云

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

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

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度来。

郭沫若的这首和诗

也经康生之手转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给郭沫若回信说

和诗好

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

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

这就好了

可见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

孙悟空是革命派

白骨精是反动派

而唐僧是中间派

他认为对于反动派

要坚决打击对于中间派要积极争取

对于他们两者的策略不可随意混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原本是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

在最高国务会议

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稿

后来毛泽东根据原始记录整理成文

并作了若干补充和修改

此文1957年6月19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受反右运动的影响

毛泽东在讲话稿中加进了一些内容

例如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

例如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

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例如提出了辨别香花与毒草的六条标准

这里的“香花”指的是正确的言论

而“毒草”指的是错误的言论

大家知道是哪六条标准呢?

这就是“六个有利于”

第一

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而不是分裂人民

第二

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

和社会主义建设

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

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

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第四

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

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第五

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第六

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

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

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毛泽东特别指出

这六条标准中

最重要的是

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这两条

我们现在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中

看到的这篇文章

实际上就是经过补充和修改的发表稿

它不是原本的讲话稿

发表稿中的补充和修改本身是有道理的

但是毕竟同讲话稿的精神不太协调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列表: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之同学谈感受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6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