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在线视频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下一节:第7章之师生问答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

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提出“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这个命题

针对的是以下两种

在社会上颇有市场的思潮

第一种思潮否认改革的必要性

认为只要回到原来的社会主义

就足以解决当代中国的种种问题

其实

改革是必要的

必须的

重走老路

并不能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

第二种思潮漠视改革的科学性

认为只要改革就行

而不问是哪种改革和如何改革

其实

即使是改革的初衷很好

但是如果改革的方式方法不对

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局面

说这个改革的方法

很多人都会想到“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

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其实质是在试验和试错的过程中

逐渐摸索改革的规律

很多人都以为“摸着石头过河”

是邓小平最早提出来的

其实不是

那么是谁呢?

是陈云

建国之后

陈云多次讲过“摸着石头过河”

例如啊

1950年4月7日

陈云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

发言指出

“物价涨不好

跌亦对生产不好

要‘摸着石头过河’

稳当点为好”

改革开放之后

陈云也多次讲过此话

1988年5月12日

陈云在杭州同浙江省负责人谈话时

指出

“做工作

不能只想快

慢一点

稳一点

少走弯路

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

有人批评说

‘摸着石头过河’不对

但没有讲出道理来

‘九溪十八涧’

总要摸着石头过

总要下河去试一试

‘摸着石头过河’

这话没有错”

邓小平同意陈云的这种看法

他虽然没有用

“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字眼

但是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例如

1986年9月2日

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

华莱士采访时指出

“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

对我们来说

都是新事物

所以要摸索前进”

1987年11月16日

邓小平在后来题为

《十三大的两个特点》的

谈话中指出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

是一项新事业

马克思没有讲过

我们前人没有做过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所以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

在实践中摸索”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喜欢嘲讽

“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

“摸着石头过河”

不要将其丑化和庸俗化

第一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

不得不进行探索、试错、干中学

“摸着石头过河”

是不得已的事情

第二

摸着石头过河与

加强顶层设计并不矛盾

现在有很多人将摸着石头过河

与加强顶层设计对立起来

这是不对的

加强顶层设计

主要是就宏观层面而言的

而摸着石头过河

主要是在微观层面而言的

邓小平时代并非没有顶层设计

当前也并没有否定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被称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这恰恰表明改革开放是有顶层设计的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就是顶层设计的产物啊

据说

有一次

邓小平对陈云开玩笑说

“大家封了我‘总设计师’的头衔

我看这里也有你的功劳

你算是副总设计师吧”

陈云说

“我们都是设计员

你才是总设计师”

这个小故事

也从侧面说明了

改革并非没有设计

当然啊

也有人对邓小平“总设计师”

这个称号持有异议

例如

《邓小平时代》的这个一书的作者

美国学者傅高义就是这样

曾有记者问傅高义

一般人都把邓小平称为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而你把邓小平说成是“总经理”

为什么?

傅高义这样回答

我认为

“设计”的工作

本来必然要有一个蓝图

比较清楚应该怎么走

但邓小平是试试看

看情况

要是成功了就可以再走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设计”的做法

他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是一个政治的领导

是国家的总领导

所以我说是“总经理”

其实啊

我们不应该将摸着石头过河

与加强顶层设计对立起来

中国的改革进程

既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方面

也有顶层设计的方面

而且前后两者不能相互否定

第三

应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逐渐准备“桥”和“船”

1934年1月27日

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

代表大会上做结论时指出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现在啊

很多人经常拿着毛泽东的这段话

来反驳和讽刺“摸着石头过河”

其实

这两段话并不冲突

在没有桥和船的情况下

或者在桥还没有搭起

船还没有造成的情况下

“摸着石头过河”属于

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

我们不能长期满足于

“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应该在

“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逐渐寻找桥和船

建造桥和船

但是

即使以后有了桥和船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我们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以科学的方法

推进改革呢?

2012年12月31日下午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他就此提出五点意见

这五点意见

是对我们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第一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在方向问题上

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摸着石头过河

是富有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

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

是辨证统一的

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

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

加强顶层设计

要在推进局部的

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

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

大胆突破

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第三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改革开放是一场

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

产生重要影响

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

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

良性互动、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第四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只有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

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

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改善人民生活

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第五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

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

改革开放中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

创造和积累

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

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

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

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

使改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2013年12月3日下午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

“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

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

突出矛盾和问题

仅仅依靠单个领域

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

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整体谋划

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

系统性、协同性

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

不适应的问题

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

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

同时

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

部署各方面改革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

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这也是对推进改革的

科学方法的明确要求

最后

我想说的是

改革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我们既要驳斥那种

“改革必然失败”的宿命论观点

也要警惕那种

“改革必定成功”的盲目乐观情绪

方法得当的改革

能够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

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而方法不当的改革

即使其用意很好

即使其领导者善良

廉洁、有魄力

也往往会导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例如

法国路易十六的改革

催生了法国大革命

沙俄首相斯托雷平的改革

催生了十月革命

伊朗“白色革命”

实际上是不流血的改革也就是改革

催生了“黑色革命”

这个黑色革命啊实际上是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革命

因此啊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改革

而在于如何改革

关于方法的重要性

我想起了两首诗

第一首是晚唐诗人高骈所写的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诗是这样写的

炼汞烧铅四十年

至今犹在药炉前

不知子晋缘何事

只学吹箫便得仙

第二首是南宋大儒朱熹所写的

《观书有感其二》

诗是这样写的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从这两首诗中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方法对头

事半功倍

方法不对

事倍功半

个人小事是这样

改革大业也是这样

改革的成败

不仅关系到我们党的命运

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希望我们的同学

认真了解改革的历史

学习改革的理论

研究改革的方法

明晰改革的逻辑

思考改革的命运

为改革出谋划策

让改革之树长青!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列表: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之同学谈感受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6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