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下面我们来看第五个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个《新民主主义论》原本是毛泽东
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
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长篇演讲
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最早发表于1940年2月15日
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
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刊载时
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撰写这个《新民主主义论》
首先针对的是国民党内的顽固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
国民党的一些理论家提出
你们共产党不是赞成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吗?
中国只要一个三民主义就够了
三民主义可以满足
中国现在和将来的一切要求
因此,中国未来不需要社会主义
共产党不需要存在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
就是对国民党理论挑战的回应
毛泽东撰写《新民主主义论》
同时针对的是共产党内的错误看法
当时的党内
有人主张一切经过并服从国民党
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有的人则主张直接搞社会主义
毕其功于一役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
毛泽东与博古
在“是否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抗战”的
这个问题上发生尖锐争论
博古以“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
这种教条为理由
反对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
毛泽东激愤地反驳说
难道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
就是对祖宗不忠
对祖宗不孝吗?
博古被驳得哑口无言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论”之后
王明写了一首口语体五律
《新民主主义论——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
诗是这样写的
新民主主义,理论自托陈
资革成功后,资行社不行
苦心劝其改,怒意流于形
列义被修正,前途迷雾存
这里的“托陈”指的是
托洛茨基和陈独秀
这首诗实际上就是对毛泽东的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怀疑和否定
针对以上挑战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
做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报告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
进行了具体阐述
回应了诸多挑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
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包括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
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曾经指出
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
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不但是一个进步
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
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
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
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时的环境下
《新民主主义论》在国统区只能秘密流传
为了逃过国民党的检查
它的封面被伪装成各种样式
有被伪装成言情小说的
有被伪装成《大乘起信论》的
还有被伪装成《文史通义》的,等等
当时在西南联大教书的闻一多先生
读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书
他说:“我们一向说爱国、爱国
爱的国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自己也不明白
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影子
读了这些书
对中国的前途渐渐有信心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新民主主义论》将很多知识分子
吸引到了共产党这边
在《新民主主义论》面世并产生影响之后
蒋介石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了
陶希圣捉刀的《中国之命运》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
蒋介石公开宣扬
“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
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
而且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
这本书在社会上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闻一多先生说
《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
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
我们的英明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
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
《中国之命运》公开的向五四挑战
我是无论如何受不的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之命运》
延安与重庆,泾渭分明
高下立判,在当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47年秋
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忆重庆谈判》
集中彰显了这种对照
这首诗鲜为人知
所以大家可以来学习一下
诗是这样写的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的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当时
就是用来“救苍生”的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