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我们再来看第六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观密切相关
因此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
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有不少标志性文献
例如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
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
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
并从陆地到海洋
从海洋到天空
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
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
奠基之作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
鲍尔丁认为
人与地球的关系
就好比宇航乘员和宇宙飞船的关系
不仅相依为命
共存共荣
而且对外封闭
容量有限
鲍尔丁认为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
宇宙飞船
人类就是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
这是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除了能量要靠太阳提供之外
人类生活所需的一切
都要通过地球上的良性循环来满足
人类之所以能生生不息
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
生态系统实现了自给自足
再例如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与
雷内·杜博斯合著的
《只有一个地球》一书
此书的副标题为
《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是一本讨论全球环境问题的著作
全书从整个地球的发展前景出发
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同角度
评述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
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
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
赖以生存的地球
该书已经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对于推动各国环境保护工作
有广泛影响
再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的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
本书是环境保护运动的
先驱组织罗马俱乐部给
世界的第一个报告
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
第一声警钟
从而掀起了世界性的
环境保护热潮
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一版再版
大家应该看看这本书
例如《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
《世界自然保护战略》
《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
《保护地球》研究报告
《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
再例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里约热内卢宣言》和
《21世纪议程》这两个纲领性文件
等等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并不抽象地排斥
任何形式的发展
第二
可持续发展并不主张任何形式的发展
特别反对那种不知节制
不能持续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观论者经常引用
印度圣雄甘地的名言警示人类
“自然界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是不能满足人类的贪欲”
第三
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
环境
资源
生态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
“控制自然”和“征服自然”
《寂静的春天》一书的作者
卡逊指出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
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
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
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
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
就是要大自然为人类的
方便有利而存在”
第四
发展必须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
在环境
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
“代际公平”问题
可持续发展观论者经常引用一句名言
“地球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
而是我们替后代保管的礼物”
至于这句名言出自何处
有不同的说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证一下
第五
发展在考虑代际公平问题的基础上
也要考虑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族群
阶层之间的“代内公平”问题
第六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控制人口
保护生态
节约资源
促进技术革新和制度革新
让我们回到中国
早在十六大之前
党中央就提出和实施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
之后
“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受到
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之一就是
“可持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十七大报告在党代会文件中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
十七大报告在谈及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
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相提并论
给予高度重视
十七大报告还提出要坚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
十七大报告的第五部分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
第四点“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
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质上就是对
“中国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阐述
和全面要求
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与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接近的
“文明发展”和“永续发展”
这两个概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
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
建设生态文明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
承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这就是
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
资源节约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做好生态保育工作
建设循环经济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