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我们知道
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在内的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中国
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早就指出
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的革命战争实际上是农民战争
所以啊,解决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首要问题
土地改革完成后
我国农业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这个基本方向问题上
党内是没有争议的
但在“什么时候进行”
“如何进行”、“以怎样的速度进行”
等具体问题上则存在着分歧
并由此引发了三场争论
首先呢是1950年春的争论
这场争论由东北局内部的
一些分歧所引发
东北地区大部分农村在1948年
完成土改后
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
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两极分化的苗头
一部分人是添了马车
有的雇了长工,有的买进或租借了土地
另外一部分人因缺乏劳动力
或遭遇疾病灾害
或因缺乏生产资料或因好吃懒做
经济生活水平下降
他们中一小部分人已开始
向前一小部分人出卖出租土地
或借粮借款
有些党员也开始雇工
有些村干部害怕农民单干
不让上升户买车买马
或者干脆强迫他们加入互助组
对于这些问题呀
时任东北局常委的张闻天
与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
有着不同的认识
这个张闻天经过调查研究
于1949年5月间分三次打电报
给东北局并转呈毛泽东
陈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党应在农村坚持
新民主主义政策
防止“左”的偏向
对农村的阶级分化问题
不要过分夸大其危险
有利于社会分工的租佃
买卖及移居,不应反对
在互助合作问题上
反对“左”的观点
认为先有供销合作
然后才是生产合作
而这个高岗则在1949年12月10日
东北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发言
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虽然也批评了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但重点是批评
“要求单干,对组织起来苦恼”的这一种思想
虽然允许单干但重点是强调限制
强调要加强领导
会后,《东北日报》将高岗的
思想概括为“把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
在这次座谈会以后
东北局就“有关党员雇工问题”
写报告向中央请示
1950年1月,刘少奇签发了
中组部答复东北局的信
认为现在是新民主主义阶段
要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
实际上他的观点比较接近于
张闻天的观点
但与张闻天在合作社问题上
也有不同的见解
刘少奇不赞成张闻天提出的
“先供销合作,后生产合作”的这一点
这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围绕东北局的争论还没有定论
1951年党内又围绕山西农业
生产合作社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
这场争论其实是1950年争论的继续
争论的问题
表面上看是老区互助组织
要不要提高一步
但实质是涉及当时老区农村
或土改后的农村要不要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为此,1951年4月17日
山西省委向党中央和华北局
提交了名为
《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
报告主张引导互助组
走向更高一级的形式
否则互助组就会有涣散的危险
或者变成富农的庄园
报告呈送上去以后
华北局不同意山西省委的意见
时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
薄一波去找刘少奇
刘少奇也明确表示
不同意山西省委的观点
他表示:现在采取动摇私有制的步骤
条件不成熟
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
不要急于搞农业生产合作社
同时他还批评山西省委的观点
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认为逐渐动摇、削弱以至否定私有财产
企图由此走上集体化的方向
是错误的,是根本违反互助组
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等价原则
直接破坏了互助组
刘少奇意见的实质是
要巩固在农村实行的新民主主义政策
但是毛泽东却不同意刘少奇
和华北局的意见
他在1951年7月找刘少奇
薄一波等人谈话时
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委
他认为:既然西方资本主义
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
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
而依靠工场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
则中国的合作社
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
去动摇私有制基础
也是可行的
他实质是认为现阶段农业
可以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的讲话将刘少奇等人都说服了
这场争论也到此结束
第三场争论呢是1955年
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之争
经过前两场的争论土改以后
要不要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
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数量
从1953年12月的1.4万多个
发展到了1955年春的67万多个
发展速度相对平稳
但到1955年夏季以后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急剧加快
当年底农业合作社的农户
便占到了全国农户总数的60%以上
这个转折点
正是1955年夏党内开展的对所谓
“小脚女人走路”的批判
这场争论的双方是毛泽东与邓子恢
邓子恢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想问一下大家
大家听说过中央农村工作部吗?
这个部成立于1952年11月12日
撤销于1962年11月9日
只存在了十年,非常有意思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这个部
毛泽东与邓子恢争论的焦点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应该大发展
还是在巩固的基础上小发展
邓子恢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应与
工业化进度相适应
现有的60多万合作社还需巩固
目前任务是打好基础
为全盘合作化做准备
因此建议1955年下半年度
合作社发展至100万个为宜
新区只能适当发展
老区停一年再说
而毛泽东则认为农业合作化
不能坐等机械化
通过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同样可以加速生产力发展
农民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因此合作社在1955年下半年
发展到100万个还太少
应该增加到130万个
这样正好翻一番
新区应大发展
老区应再发展
1955年7月31日
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委
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
毛泽东做了题为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报告开门见山地说
在全国农村中
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
高潮就要到来
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
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
老是埋怨旁人说
走快了,走快了
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
无穷的忧虑
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
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
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
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
这是错误的方针
这段话实际上是对邓子恢和
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不点名批评
毛泽东又说
有些同志
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
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
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
错误地观察了工农联盟
这样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他们认为目前合作化运动的
情况很危险
他们劝我们从目前
合作化的道路上“赶快下马”
他们向我们提出了警告
如果不赶快下马
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
我们认为恰好相反
如果不赶快上马
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
这里看来只有一字之差
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
却是表现了两种路线的分歧
到了1955年10月11日
毛泽东在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
点名批评了邓子恢
他说,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部分同志
首先是邓子恢同志犯了错误
他这一次所犯的错误
性质属于右倾的错误
属于经验主义性质的错误
在会上,邓子恢被迫检讨
毛泽东加速农业合作化的
观点大获全胜
自此以后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大大加快
但同时也出现了
过急过快的不良倾向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