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在线视频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下一节: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大家知道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

从建立到建成

中间还需要长期的建设

而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可以遵循

只能进行艰辛的探索

在1961年的第二次庐山会议上

毛泽东指出

对社会主义

我们现在有些了解

但不甚了了

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边建设边学习的

搞社会主义

才有社会主义经验

未有先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这里的

未有先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引自于《礼记·大学》

原文为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意思是说

世界上没有先学抚养孩子

然后出嫁的道理

毛泽东的这个比喻相当高明

现在人们都说社会主义改革是

摸着石头过河

其实

社会主义建设又何尝不是

摸着石头过河呢

我们也可以说是

先嫁而后学养子

那么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在先嫁而后学养子的过程中

都有哪些思想成果呢?

又都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我们先来看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我们学习思政课

一定要有读原著、读经典的意识

例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应该读一些关于道德和法律的经典著作

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应该读一些第一手的历史文献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应该读一些关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

经典著作

同样

学习我们的概论课

也要读一些相关的原著和经典

在这一节中

我将带着大家学习

毛泽东的两本经典著作

一个是

《论十大关系》

一个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

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和最高国务会议上

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初步总结了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

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独立自主地探索

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篇报告是怎么来的呢?

薄一波在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一书中这样回忆道

1956年初

毛主席刚从杭州回来

我去向他汇报工作

偶然谈到

现在少奇同志

正在听取一些部委的汇报

没想到

毛主席对这件事很感兴趣

对我说

这很好

我也想听听

你能不能替我也组织一些部门的汇报?

我当然乐于承担

没有多久

汇报就开始了

这个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的

总共有34个部委的汇报

是毛主席在我国

社会主义改造处于高潮

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

第四个年头时的一次重要的调查和探索

直接为他提出和

论述十大关系问题提供了主要资料

毛泽东当时已经63岁了

为了听取汇报了解情况

他老人家其实也是蛮拼的

按照薄一波的回忆

毛泽东每天

床上地下

地下床上

起床就听汇报

穿插着处理日常工作

听完汇报就上床休息

听汇报不仅劳力而且劳心

例如

在听一位部长汇报时

毛泽东曾这样说

听这样的汇报

是使我强迫受训

比坐牢还厉害

坐牢脑子还有自由

现在脑子也不自由

受你们指挥

他又说

你们这些条条

一定是从许多具体材料中得出来的

应把具体问题写清楚

要请我的客

又不给我肉吃

是不是自己要留一手!

可见

要从纷繁复杂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总结归纳

抽象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除了这次调研

毛泽东还通过巡视外地进行过多次调研

这一系列调研的成果就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在这篇报告中

毛泽东总结出了十个问题

即十大关系

同时也是十大矛盾

请问大家

十大关系都是哪十大呢?

具体内容是什么?

其实

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

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他说

在处理重工业和

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

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

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

像一些东欧国家

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

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第二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发展

沿海的工业基地

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他说

认为原子弹已经在我们头上

几秒钟就要掉下来

这种形势估计是不合乎事实的

由此而对沿海工业采取消极态度是不对的

第三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

重要任务时

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

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他说

现在我们把兵统统裁掉好不好?

那不好

因为还有敌人

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嘛!

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

因此我们

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第四

在国家

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

不能只顾一头

既要提倡艰苦奋斗

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他说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

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

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第五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

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扩大地方的权力

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他说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

人口这样多

情况这样复杂

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

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

把地方卡得死死的

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第六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要诚心诚意地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他说

在苏联

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

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

第七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他说

究竟是一个党好

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

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

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就是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毛泽东又讲到

就是那些骂我们的

龙云

梁漱溟

彭一湖之类

我们也要养起来

让他们骂

骂得无理

我们反驳

骂得有理

我们接受

这对党对人民

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

第八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必须分清敌我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他说

对一切反革命分子

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

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

这样做

对人民事业

对国际影响

都有好处

第九

在是非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

要允许人家犯错误

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他说

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

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

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

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

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

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

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

都是不好的

需要说明的是

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

假洋鬼子

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人物

他不准阿Q革命

第十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指出要学习一切民族

一切国家的长处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

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他说

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

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但是

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

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以上就是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

十大关系

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毛泽东所指出的十大关系

其精神实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以苏联为鉴戒

在论述十大关系时

毛泽东基本上都是

将苏联作为参照系和比较项的

在报告中

毛泽东开门见山地就指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

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第二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所说的积极因素

既包括党内因素

也包括党外因素

既包括国内因素

也包括国际因素

既包括直接因素

也包括间接因素

既包括本来的积极因素

也包括由消极因素转化而来的积极因素

在国内这个因素中

既包括工人农民等

基本力量

也包括可以争取的中间势力

和可以转化的反动势力

在这个国际因素中

既包括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也包括可以争取为中立的不中立力量

和可以分化利用的反动力量

关于这个理论主题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

提出这十个问题

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到了报告的结尾

毛泽东又总结道

这十种关系

都是矛盾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们的任务

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

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

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

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

新的问题

但是

像我们常说的那样

道路总是曲折的

前途总是光明的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

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

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无论是对于十大关系的具体阐述

还是其精神实质

都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可惜的是

这么重要的思想成果在毛泽东生前

竟然没有公开发表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啊

做完这个报告之后

毛泽东本人的注意力和观点发生了变化

因此

这篇报告当时没有及时发表

只在党内高层小范围地传播

到了1965年12月15日

刘少奇向毛泽东建议

将这篇讲话下发至县团级

毛泽东在看了整理稿后批复

此件看了

不大满意

发下去征求意见

以为将来修改之助

此意请写入中央批语中

12月27日

这篇报告以秘密文件的形式印发还特别标明

“不登党刊”

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

指示胡乔木具体主持

将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和

5月2日两次讲话的记录稿综合整理

恢复了以前整理稿中没有整理进去的内容

增强了文章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形成了重新整理稿

随后

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说

我们在读改时

一致觉得这篇东西太重要了

对当前和以后

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对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

所以

我们有这样的想法

希望早日定稿

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

并作为全国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在当天审阅了重新整理稿

并批示

同意

可以印发政治局同志阅

暂时不要公开

可以印发全党讨论

不登报

将来出选集再公开

因此

经过胡乔木重新整理的

《论十大关系》

还是未能公开发表

直到1976年12月26日

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83周年

《论十大关系》才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

这个时候

距离毛泽东去世已经三个多月了

距离毛泽东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已经二十多年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列表: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之同学谈感受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6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