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6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
社会主义?
目前
社会上有一种思潮
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性质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
这种思潮无论是在学术界
还是在普通群众中都很有市场
我们也可以在同学当中做一个小调查
这个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
社会主义的同学请举手
这个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同学请举手
无论你怎么认为
其实都很正常
但是请你想一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继续
《求是》杂志2013年第20期
发表了一篇名为
《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
共同思想基础》的文章
文章指出
质疑改革开放
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性质
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错误思潮
近年来改革话题一再引发热议
各种观点竞相发声
有些人把发展中的矛盾和
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
认为改革“改过了头”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质疑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或者干脆说成是
“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权贵资本主义”等
这其中实际上谈到了两种思潮
第一种是质疑改革开放的思潮
第二种是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潮
这两种思潮密切相关
但是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
我们在这里只说第二种思潮
这种思潮有其形形色色的理由
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种
对于这六种理由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
就会发现没有一个能站的住脚
第一种理由
认为当代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因而不是社会主义
这种错误看法是由对社会主义的
教条化理解造成的
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将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将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
本质属性
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走上了
资本主义道路
这种观点与其说是捍卫了
社会主义的纯洁性
不如说是束缚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第二种理由
认为当代中国存在着腐败
特权
剥削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因而不是社会主义
这种错误看法是由对
社会主义的理想化理解造成的
任何社会都不是一尘不染的象牙塔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况且当代中国尚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文明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当前时期出现此类
社会丑恶现象在所难免
我们不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形态与
真实形态相混淆
当然
我们应该设法治理和
减少此类丑恶现象
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更有吸引力和
说服力
第三种理由
认为当代中国没有达到共同富裕
因而不是社会主义
形成这种错误看法的原因是
没有正确理解邓小平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此论断可以明显看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
最终目标而非短期目标
达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较为
漫长的历史过程
目前
我们已经走出了共同贫穷
这本身就是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
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四种理由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等
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
因而不是社会主义
这种错误看法是本本主义导致的
社会主义有其理论形态和现实形态
现实形态可能“基本等同”
“大致等同”
也可能“大不等同”理论形态
当现实形态与理论形态出现差异时
我们首先需要反思的是
“理论偏离现实”这种情况
而不是反思“现实偏离理论”
这种情况
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
人类历史
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
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
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如果以经典作家笔下的
理论形态为依据
那么被公认为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
恐怕都算不上社会主义
更不用说与苏联模式相差甚远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
以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
来审判其现实形态
这实际上是一种郑人买履式的
迂腐行为
应该杜绝之
第五种理由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
因而不是社会主义
这种错误看法是
“将经典社会主义视为社会主义的
唯一模式”这种认识误区造成的
现实的社会主义具有多种形态
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
社会主义基本上都存在着
“经典形态”与“改革形态”
前者如斯大林模式
表现为
“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等
后者是对前者的改革
经典形态与改革形态都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存在形态
不可相互否定
我们固然不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来否定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性质
同时我们也不能以毛泽东时代
来否定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以毛泽东时代为标准来评判改革时期
这实际上是一种刻舟求剑式的
形而上学作法
应该杜绝之
第六种理由是认为
当前中国的资本家越来越多
劳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越来越重要
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
因此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这种看法是只看到了现象
没有看到本质
因而是错误的
资本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力很大是事实
但是资本依然处于公共权力和
国家法律的掌控之下也是事实
不能因为资本在当前社会中的
地位突出了就想当然地认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变质了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也始终坚持“五不搞”
四项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
那么什么是“五不搞”呢?
2011年3月10日
吴邦国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申明
“从中国国情出发
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
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不搞联邦制
不搞私有化”这就是“五不搞”
四项基本原则和五不搞不仅是
政治言说
也是政治实践
它们都可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性质
十七大报告指出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013年1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话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
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可见
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性质这种思潮
是不能成立的
而且
这种思潮有着多重的危害性
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第一
这种思潮容易在人民群众中
造成思想混乱和信仰迷失
造成共同思想基础的分裂和
改革基本共识的破裂
使相当一部分人莫衷一是
无所适从
第二
这种思潮会为那些
“以反思改革之名行反对改革之实”
的人提供理论炮弹
他们会以“改革改错了方向”
“改革改过了头”
“改革走向了歧途”等
说辞为据进一步非难改革
攻击改革
进而否定改革
第三
这种思潮会使一些人在
“批判资本主义”的幌子下
有恃无恐
肆无忌惮地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种思潮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了
某些人激烈攻击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护伞和障眼法
第四
这种思潮势必成为某些人为
“文革”招魂的理论依据
“文革”的理论依据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走资派”
“修正主义”
“资本主义复辟论”等
目前这种思潮与“文革”的
这些理论依据大有相通之处
它已经成为而且必将进一步成为
某些人为“文革”翻案
企图重走老路的理论依据
有人可能会问
这些说法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
危言耸听?
不是
这是见微知著
居安思危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思潮呢?
第一
质疑是现代公民的权利
质疑的出现和对于质疑的宽容是
社会进步的表现
况且这种质疑有其可以理解的原因
因此不能人为打压这种声音
而要从中得到警示和反思
第二
必须剖析这种思潮的思想误区
消除这种思潮的认识论根源
第三
必须提升发展的质量
优化改革的方式
有效地提升社会公正
消除这种思潮的社会根源
第四
实事求是地
一分为二地评价毛泽东时代和
改革时代
认真贯彻“两个不能否定”
消除这种思潮的历史认识论根源
第五
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性质的规定性
也要看到其可变性
防止其发生渐变或者突变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