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大的背景之下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把它概括为
“一二三四五”
“一”就是“一大危险”
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面临着最大的一个危险
就是“亡国灭种”
这个亡国跟灭种不一样
“亡国”指的是国家政权被摧毁
这个“灭种”指的是
民族和文化被毁灭
有人说亡国灭种是一种想象
是知识分子为了抵御外辱制造出来的
耸人听闻的话
其实
亡国灭种不是一种虚构的想象
而是一种现实的危险
例如啊
甲午战争之际
八国联军侵华之际
日本侵华之际
稍有不慎
中华民族便真地会亡国灭种
1937年8月25日
毛泽东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
抗战胜利而斗争》
这一篇文章中讲到
“在如此的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
国民党如果还因循上述的政策
不愿迅速改变
将使抗日战争蒙受绝大的不利”
这里所讲的“亡国灭种”就绝非夸张
在“一大危险”面前
自然就有了“一个主题”
这就是
“救亡图存”
所谓“救亡”
就是拯救国家和国民的危亡
所谓“图存”
就是谋求国家和国民的生存
因为面对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因此才有“救亡图存”的奋斗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逻辑
这是一
二呢
“二”是两对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
各种矛盾盘根错节的社会
其中的矛盾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殖民主义者与统治者的相互矛盾
例如
庚子之变时
八国联军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
二是殖民主义者与革命者的相互矛盾
例如英国殖民者
洋枪队头子戈登与
太平天国之间的矛盾
三是统治者与革命者的相互矛盾
例如晚清政府与太平天国
捻军
同盟会之间的矛盾
四是
殖民主义者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
相互矛盾
例如英
法
美
日等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
五是统治者内部势力之间的相互矛盾
例如
戊戌变法的时候改良派与
保守派之间的矛盾
六是革命者内部的矛盾
例如太平天国诸王之间的重重矛盾
等等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之中
毛泽东概括出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
毛泽东指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
当然还有别的矛盾
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对于这段话
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理解
首先
如何理解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第一
这里的帝国主义既指
先后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
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势力
也泛指1840年以来
就开始侵略中国的一般意义上的
殖民主义者
第二
这里的帝国主义既指
不同的帝国主义者
例如英国帝国主义
法国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美国帝国主义等
也指这些不同帝国主义者所构成的
帝国主义体系
第三
这里的中华民族不仅包括
中国的人民群众
也包括中国的统治阶级
我们不能因为统治阶级具有反动性
就将其排除在中华民族之外
第四呢
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帝国主义而非中华民族
为什么呢?
因为是帝国主义主动侵略中华民族
而不是中华民族主动去侵略帝国主义
同时也因为帝国主义的实力比较强大
正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帝国主义
因此我们一般不将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反过来表述为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第五呢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
民族矛盾
但是又不限于民族矛盾
这个民族矛盾的实质是
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
联合中国的统治阶级
欺压中国的被统治阶级
在这种意义上
它也是阶级矛盾
其次
如何理解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一
这里所说的封建主义
不是指先秦那种
“分封制”意义上的封建主义
而是指秦朝以后
君主专制意义上的封建主义
第二
这里的封建主义应该
既包括传统的封建主义势力
例如晚清政府
也应该包括后来
封建色彩非常浓重的各派统治者
例如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
这里的封建主义实际上也包括
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
第三
这里的人民大众不仅包括
各个时期的人民群众
例如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等等
也包括
各个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开明人士
因为“人民”这个概念本身
就是一个历史范畴
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
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内容”
第四
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封建主义而非人民大众
因为是封建主义主动去侵害人民大众
而不是人民大众主动去侵害封建主义
也因为封建主义的实力比较强大
相对而言
人民大众的力量比较弱小
正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这个封建主义
因此我们一般不将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过来表述为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第五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实质
一般被认为是阶级矛盾
但是这里的阶级矛盾不是指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也不是指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的矛盾
而是指统治阶级与
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最后啊
如何理解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这个论断
我们知道
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很多
主要矛盾有两对
而最重要矛盾只有一个
这就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正是由于这一点
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这两个定语
不能随意颠倒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能被说成是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同时
我们也要指出
最主要矛盾这个论断啊
是就近代中国总体而言的
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其主要矛盾
大致说来是这样的
在1840年到1911年期间
主要矛盾在清政府与
包括太平天国
捻军
义和团
同盟会之内的革命力量之间
在1911年到1921年
主要矛盾在北洋军阀与国民党之间
在1921年到1927年
主要矛盾在北洋军阀与
国共革命力量之间
在1927年到1937年
主要矛盾在国民党政权与
共产党苏维埃政权之间
在1937年到1945年
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与
中国抗日力量之间
而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
主要矛盾在国民党政权与共产党之间
以往人们总是说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从中学到大学的教材都是这么教的
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
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
严格说来
这种说法并不确切的
因为并不是先有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才有了这两对主要矛盾
是不是?
当然
我们也不能反过来说
正是先有了这两对主要矛盾
因此才有了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这反过来说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在这里啊
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并不是简单的
因果关系
而是互为因果
互为表里的关系
以上说的是
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
中国革命具有两大敌人
这就是
帝国主义与封建地主阶级
从而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具有双重属性
就是一方面
它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
民族革命
另一方面
它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
民主革命
这两对主要矛盾也决定了
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打击两大敌人
既反帝也反封建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
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误区
一是主要反帝而不反封建
这是将民族矛盾当成了唯一的矛盾
这是不对的
二是只反封建不反帝
认为帝国主义不存在或者
问题不那么严重
第三是既不反帝也不反封建
认为当时的中国并不坏
还可以
第四就是不讲策略地反帝反封建
表现为不计代价
不择手段
四面出击
到处树敌等蛮干的做法
至今啊
还有人争议近代中国是否应该
反帝反封建
其实
近代中国的主题不是
“要不要反封建要不要反帝”
而是
“如何反帝反封建”
即如何采取正确的策略
达到可欲的目的
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
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
反帝反封建吗?
不!
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
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个革命阶段当中
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
依靠什么力量
团结什么力量
打击什么力量
这些问题
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没有解决
没有搞清楚”
另外呢
关于两大历史任务
十五大报告中也曾指出
“鸦片战争后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是与此相关的一种论断
大家也应该知道
说完了这个“二”
我们再来说“三”
三就是“三座大山”
三座大山是近代以来
压迫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三大势力的形象概括
这种概括是谁做出的呢?
是毛泽东
1945年6月25日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致闭幕词
这篇闭幕词被命名为《愚公移山》
与《纪念白求恩》和
《为人民服务》这两篇文章
一道被称为“老三篇”
在这篇闭幕词中
毛泽东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
叫做“愚公移山”
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
住在华北
名叫北山愚公
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
挡住他家的出路
一座叫做太行山
一座叫做王屋山
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
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
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
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
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
是完全不可能的
愚公回答说
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
儿子死了
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这两座山虽然很高
却是不会再增高的
挖一点就会少一点
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
毫不动摇
每天挖山不止
这件事感动了上帝
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
把两座山背走了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
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
一座叫做帝国主义
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
要挖掉这两座山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一定要不断地工作
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
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
一道挖这两座山
有什么挖不平的呢?
毛泽东在这里讲的是“两座大山”
还没有提到官僚资本主义这座大山
因为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
第二次国共合作还在维系期间
到了解放战争期间
官僚资本主义自然就成为了
第三座大山
从而形成了“三座大山”的典故
并时常为人们所提及
例如1957年7月9日
毛泽东在题为
《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的
这一篇讲话中讲到
“民主革命不是要推翻三座大山吗?
就是打倒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1961年
朱德在题为
《纪念党的四十周年》的诗中说
“三座大山齐推倒
两重革命一肩担”
1976年
郭沫若在题为
《悼念毛主席》的诗中说
“三座大山齐倒地
五星红旗高入云”
这都是说的是三座大山
说完了“三”呢
我们再来说“四”
“四”是什么呢?
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到胡适所讲的
“四害”
胡适曾撰文写道
从前的革新家说中国有三害
鸦片
八股和小脚
其实中国还有第四害
这就是麻将
胡适在这里所讲的“四害”
当然也是旧中国的痼疾
但是并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四”
我们这里所说的“四”指的是
“四根绳索”
即政权
族权
神权
夫权
这个说法是谁提出来的呢?
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
“中国的男子
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
即
一由一国
一省
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
这是政权
二
由宗祠
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
这是族权
三
由阎罗天子
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
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
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
总称之为鬼神系统
这是神权
至于女子
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
还受男子的支配
这是夫权
他说
这四种权力
政权
族权
神权
夫权
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
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
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四根绳索是旧中国根深蒂固的
四大问题
也应成为中国革命的打击对象
值得指出的是
这个夫权不仅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束缚
对男性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打倒夫权
不仅有助于女性的解放
也有利于男性的解放
说完了这个“四”
我们再来说“五”
“五”是什么?
也许有同学会想到胡适仿照这个
“五胡乱中华”提出的
“五鬼闹中华”的这种说法
1930年4月
胡适在《新月》月刊上发表了
一篇文章
名字叫《我们走那条路》
他认为危害中国的是
“五个大仇敌”
也就是“五鬼”
他说
“第一大仇敌是贫困
第二大仇敌是疾病
第三大仇敌是愚昧
第四大仇敌是贪污
第五大仇敌是扰乱
这五大仇敌之中
资本主义不在内
因为我们还没有资格谈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也不在内
因为我们至多有几个小富人
哪有资产阶级?
封建势力也不在内
因为封建制度早已在二千年前崩坏了
帝国主义也不在内
因为帝国主义不能侵害那
五鬼不入之国”
这是胡适的话
我们认为啊
胡适认为危害中国的是贫穷
疾病
愚昧
贪污
扰乱五大问题
这不能说错
因为旧中国的确存在着
这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但是啊
这种说法过于表面化
过于肤浅
至于胡适进而将“五鬼”的危害与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封建势力
帝国主义的危害割裂开来
这就更加不对了
因为“五鬼”横行无忌与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等反动力量横行无忌是
息息相关的
这是胡适谈的“五”
我们在这里谈的“五”是什么呢?
不是胡适所讲的“五鬼”
而是指近代以来的五场中外战争
简称“五战”
晚清时期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
中国发动了五场侵略战争
分别是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五场战争的结果大家都清楚
清政府是屡败屡战
屡战屡败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地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这五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基本史实
同时我们也要指出
“五战”与“五鬼”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国内的五鬼横行
帝国主义就不能轻而易举地
侵略中国
而帝国主义侵害中国之后
不仅没有缓解中国的“五鬼”现象
而且还加剧了中国的“五鬼”现象
我们回过头来
简单总结一下这个
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就是
一大危险
亡国灭种
一大主题
救亡图存
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敌人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中国革命的双重属性
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反帝
反封建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四根绳索
政权
族权
神权
夫权
五场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理解了以上一二三四五
就能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也就能理解近代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大家说近代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我总结啊
近代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一是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受到国外殖民者和本国统治者的
双重压迫
二是统治者内部的自强运动和
改良主义都无法解除这些压迫
革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1921年1月2日
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
毛泽东列举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
五种方法
一
社会政策
二
社会民主主义
三
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
也就是列宁的主义
四
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
就是罗素的主义
五
无政府主义
然后他说
“社会政策
是补苴罅漏的政策
不成办法
社会民主主义
借议会为改造工具
但事实上
这个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
有产阶级的
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
这种主义
恐怕永世都做不到
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
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
放任资本家
亦是永世做不到的
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
即所谓劳农主义
用阶级专政的方法
是可以预计效果的
故最宜采用”
毛泽东在这里用了个排除法
他讲的很对
走向革命的确有其不为人的意志
所转移的客观原因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