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我们再来看
第二个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现在奉行的是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有以下四条
第一
坚持独立自主地
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
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
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
坚持爱国主义与
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那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
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就强调
中国必须独立自主
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
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中国真正的独立和
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
决不能靠外国恩赐
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
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所谓“另起炉灶”
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
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
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
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
以全新的面貌建立
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
所谓“一边倒”
就是在帝国主义对
新生的人民政权
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
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三大方针为独立自主的
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
“一边倒”的方针
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1953年12月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并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
为很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这五项原则
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们党坚持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进入20世纪60年代
世界形势仍处于
“冷战共处”状态
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
封锁和禁运
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
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
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到处侵略扩张
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同时
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团结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和
蒙古的军事部署
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
急于从越南脱身
谋求打开对华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
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即从东边起
日本、中国、欧洲国家、美国
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
联合努力
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
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
根本利益
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
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
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
进行了重大调整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
毛泽东外交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美苏争霸转入均衡
僵持阶段
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提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
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党改变了
以往的外交战略
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
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
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
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策
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
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的重要思想
例如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
例如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例如
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
战略地位和作用
强调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
例如
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例如
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例如
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决不当头的方针
例如
确立独立自主、完全平等
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
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
例如
强调中国是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要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等等
我觉得啊
这些重要的思想
不仅对处理国际关系
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处理人际关系富有启发意义
例如啊
在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我们应该冷静观察
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冷战结束后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
邓小平外交思想
继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江泽民指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始终不渝地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
团结与合作
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
友好合作关系
根据新世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胡锦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
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来发展自己
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
发展模式多样化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
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推动国际秩序
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继续高举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的旗帜
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指出
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
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
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坚持劝和促谈
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
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
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就是从我国人民和
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
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秉持公道
伸张正义
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
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
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
人民平等协商
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
就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
热点问题
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的异同
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者
大国集团结盟
不搞军事集团
不参加军备竞赛
不进行军事扩张
永远不谋求霸权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很难啊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
要有足够的实力
足够的耐心
和足够的智慧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