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在线视频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下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

时至今日

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常不满

竞相质疑

从而形成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

这就是“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

其中包涵着多重意味

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遗憾

有对忘恩负义的指责

有不可抑制的幸灾乐祸

有没心没肺的调侃挖苦等等

同时

这也是一种值得深入思考的

社会心态和社会问题

它实际上是很多人对市场经济和

改革开放五味杂陈之复杂态度的

形象写照

对于“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具体分析

首先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并非是所有人对于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态度

大多数群众对市场经济和

改革开放的态度其实是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爱娘”

只是“爱娘”的方式有别

有些人是“溢于言表”

而有些人是“心存感激”

有些人是“爱大于怨”

而有些人是“爱怨交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综合国力

国际竞争力

国际影响力

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些都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人民群众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

从长辈的口耳相传中

从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感受到了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历史进步性

也感受到了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

他们对改革开放总体上

持有肯定与呵护的态度

尽管在改革的进程中的确存在着

诸多牢骚和不满

但是真正想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

“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极端人士

毕竟只是少数

多数人还是想走

“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路

其次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反映了

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换一种视角来看

“端起碗来吃肉”其实就是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放下筷子骂娘”其实就是

言论自由有所保障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

公民有歌颂政府的自由

也有批评政府的自由

“批评不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

如果一个政府只能赞美而不能批评

恰恰说明这个政府是需要批评的

而如果一个政府既可以赞美

也可以批评

恰恰说明这个政府是值得赞美的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固然令人心寒

但是它相对于“端起碗来吃糠

放下筷子颂娘”这种现象是一种

历史的进步

它相对于“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必须谢娘”这种现象

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另外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觉醒

很多人都认识到吃肉不是政府的恩赐

因此有肉可吃可以不对政府感恩戴德

反倒是无肉可吃或者

吃不好肉需要问责于政府

这些情况其实都表明了

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开明

再次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既有其不合理性

又有其合理性

按照常理

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应该感谢政府

而不应该责骂政府

否则就有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之嫌

这是“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的

不合理之处

但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合理性的依据就在于人的

需要具有多层次性

“吃肉”满足的仅仅是人的

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

而如果其他较高层次的需要

得不到有效满足

则人就会产生不满和怨气

从而“骂娘”

当代中国在高度竞争

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了

人民生活水平

但同时也出现了腐败较为严重

收入差距过大

社会风气不好

生活压力加大等消极现象

在人民群众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

“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挫败感”等

社会心理

同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秩序不规范

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

现象广泛存在

二是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生产要素闲置与大量有效需求

得不到满足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三是市场规则不统一

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

大量存在

四是市场竞争不充分

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

五是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存在

关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国家宣传片

对于这种宣传片

我们可以有两种观看方法

第一种就是片子中的顺序

即虽然有不好的一面

但是也有好的一面

第二种就是将片子中的顺序颠倒过来

即虽然有好的一面

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

但无论是哪种观看方法

我们都无法否认当代中国的

的确存在问题

正是由于存在着以上诸多问题

才会产生一种看似奇怪的社会景观

“吃肉”与“骂娘”齐飞

“叫好”与“叫嚣”一色

最后

“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昭示了

社会公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端起碗来吃肉”并不是

“放下筷子骂娘”的原因

“骂娘”的原因有可能是感觉

自己实际吃到的肉要比

自己应该吃到的肉少

有可能是嫌肉的分配过程中

存在徇私舞弊行为

有可能是对吃到嘴里的肉的

食品安全不太放心

也有可能是吃肉吃腻了

但是没有其他美食可吃

还有可能是看到别人在吃

山珍海味而自己只能吃肉……

这些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

社会公正出了问题

孔老夫子有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剔除其平均主义的糟粕

此语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人不仅追求物质利益

也追求精神利益

不仅追求效率

也追求公平

不仅追求绝对收益

也追求相对收益

不仅会在时间层面进行自我纵向比较

也会在空间层面进行人际横向比较

绝大多数人可以适应一个

共同贫穷但是相对公平的社会

但是往往难以适应一个

比较富裕但是贫富悬殊的社会

因此

我们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必须同时重视效率与公平

“做蛋糕”与“分蛋糕”都很重要

不可厚此薄彼

也不可以此非彼

如果蛋糕太小

那么在分配时即使绞尽脑汁

也依然会矛盾重重

因此首先要做大蛋糕

而即使蛋糕做得很大

但如果分配过程中出现严重不公

例如主持分蛋糕的人先给

自己切一大块

例如不是按贡献和能力分配

而是按身份和资历分配

例如谁给好处就给谁多分

谁不给好处就给谁少分等等

同样会导致重重矛盾

改革开放不仅要解决“做大蛋糕”和

“有肉吃”的问题

也要解决“分好蛋糕”和

“分好肉”的问题

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要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既不要越位

也不要缺位

市场既不要越位

也不要缺位

以前有句话叫做

“让上帝的归上帝

让凯撒的归凯撒”我们在这里也要说

“让政府的归政府

让市场的归市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列表: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之同学谈感受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6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