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
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 迫使日本归还
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
台湾 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
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从此 再也没有侵略者
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 ”
第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
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 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万众一心
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不畏强暴
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 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
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开拓创新 善于在危难中
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
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
以弱胜强的范例
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
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
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
促成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
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
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
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
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
在抗日战争中 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
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
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
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
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
破袭战 地雷战 地道战 麻雀战等
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国民党的爱国官兵
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做出了贡献
第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
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
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在抗日战争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
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
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 提高综合国力是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
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 反对侵略战争
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
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
中流砥柱作用
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