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在线视频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下一节:民族意识的觉醒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间

中国人民对于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这些抗争尽管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

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究其而言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当时中国的统治集团自上而下

已经部分失能 缺乏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

在处理对外冲突时不能审时度势

而且内部派系林立 上下掣肘 举步维艰

晚清吏治黑暗

大小官吏贪污成风 营私舞弊

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话

文官三只手 武将四条腿

文官三只手多一只手作什么

就是伸手贪钱

武将四条腿什么意思

就是打战跑得快 毫无战斗意志

军队里面贪污腐化一样泛滥

军官克扣冒领军饷 司空见惯

甚至还有吃空饷的情况

什么意思

就是比如说朝廷给了这支部队

1000人的饷额

但是我实际上只维持500人的编制

发500人的饷银 剩下那一半饷银

当然是被各级军官

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等到战争真正来了

赶快摆张桌子临时招募老百姓

简单训练之后就带上战场

这样的部队怎么能有战斗力呢

又怎么能够承担抵御外侮的重任呢

我们下面以甲午战争为例

具体看看社会制度的腐败

对于战事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前

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60岁生日庆典

挪用海军衙门经费修颐和园

甚至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

朝廷内部帝党和后党

挟国家利益而争权

把各自集团利益置于国家安危之上

主战派不明敌情 盲目自信

不问实力多寡而高调言战

背后希望借此机会夺权

而主和派为了巩固和扩大

自己的权势 消极备战力主调停

地方的督抚则各自为政 难以调遣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惨败

李鸿章奏请南洋水师进行支援

而南洋水师的负责人

南洋大臣刘坤一竟以东南各省

为财富重地 倭人刻刻注意为由

直接加以拒绝

显而易见 正是当时中国腐败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阻碍了中国人民的广泛组织和动员

这不仅是前述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也是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

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场战争背后往往是交战国

综合实力 特别是经济实力

科技水平 作战能力的综合较量

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

帝国主义列强在这方面

已经远远的将封建小农经济

占主导的中国甩在了身后

以中英鸦片战争为例

尽管当时清朝包括八旗和绿营

在内的常备军有80万人

而英国全国的总兵力才20万

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有2万人

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

综合实力却相差悬殊

中国军队使用的冷兵器

主要有刀 矛 弓 箭等

热兵器则是仿造明代

从西方引进的鸟铳 佛郎机 红夷炮等

其形制功能比英军落后了200多年

例如清军使用的鸟枪射程不足百米

质量低劣而且严重老化

有的使用了数十年都没有更新换代

在火炮方面 清军的火炮

与英军的火炮在式样和机制原理上

大体相同 主要差别在于制造工艺与质量

当时中国的冶铁技术落后 炉温低

铁的杂质多 使得造出的火炮十分粗糙

气孔 气泡多 放炮时很容易炸裂

伤及炮手 而且填充的火药量小威力不大

1842年林则徐在流放伊犁途中

写给友人的信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

若我炮不能及彼 彼炮已先及我

是器不良也

我们的打炮还没有打到他们

他们的大炮已经打到我们了 器不良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 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

是技不熟也

敌人的炮连绵不断的打过来

而我们放一炮之后等很长的时间

才能放出第二炮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

器良 技熟 胆壮 心齐是矣

第一要大炮得用 令此一物置之不讲

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这林则徐说啊

剿匪最重要的还是要大炮得用

大炮不行 就是岳飞韩世忠再世

也无可奈何

再就军队的素质与战斗力来看

清军的军官不通兵法

不谙(音同安)近代的军事指挥

相对而言英军则训练有素指挥统一

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

协同作战 战斗力较强

由此可见

在鸦片战争中

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

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

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

诸方面的劣势

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

远远低于英军 这是中国军队

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如此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也是如此

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军之时

无论就规模还是技术而言都居于

世界领先地位堪称为远东最强大的舰队

然而自1888年成军之后由于经费制约

以及朝廷内部的派系纷争

北洋水师再无实质性的发展

而日本的联合舰队却在这五六年间

引进最先进的军事技术

扩大舰队规模急速发展急起直追

而1890年前后又恰逢世界海军技术发展

一日千里之时 从历史的后见之明来看

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失利的最直接的原因

是火炮性能较日舰差距过大

当时北洋舰队的火炮还是老式的后膛炮

射击时操作繁琐射速极慢

而日本舰队却已经用上了最新式的速射炮

这种火炮首次采用驻退复进机

已具备了现代火炮的雏形

视口径大小

北洋火炮射速从五分钟1发

至每分钟1发不等 而日方的射速

则高达每分钟6发至10发

加上日方火炮数量及舰船航速上的优势

使得双方火力的差距大概在10倍左右

技术装备特别是火炮存在代差

是北洋舰队在战场上落于下风的

最直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