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本章师生问答Q&A > 本章师生问答Q&A
翁老师
我们都知道中共八大制定出了正确的路线
如果按照八大的路线走下去呢
中国可能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会
偏离八大的既定路线
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呢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初衷
应该说是希望以最快的建设速度
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使中国真正的发展 强大起来
“赶超”英美资本主义国家
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实毛泽东的“赶超”思想是由来已久的
1953年制定一五计划
毛泽东之所以全面接受了苏联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就是因为看重苏联的模式发展速度比较快
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超越资本主义的国家
1955年10月
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用50年-75年的时间赶上美国
56年9月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如果我们在五六十年内赶不上美国
我们就会被开除球籍
之所以会在1957年-1958年突然提速
毛主席突然提速
与当时的国内国际的情况都有关系
在国内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实现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增强了毛泽东的信心
在国际上
随着苏联建设中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
随着中国 毛泽东本人
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的地位日益提高
毛泽东越来越不满于模仿苏联的模式和经验
你知道在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上
赫鲁晓夫说苏联要用十五年时间赶超美国
毛泽东紧接着在会上就说
我们中国要用十五年的时间
“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这多多少少是有一点与苏联
与赫鲁晓夫争锋的味道在里面
所以我认为 大跃进啊
他在明面上的口号你知道是“超英赶美”
但是台下还有一个潜台词 就是“赛苏”
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竞赛
毛泽东想要探索出一条
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苏联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
所以从莫斯科回来以后
你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毛泽东
这个压力其实是蛮大的
性情也比较急噪起来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
难道就比打败蒋介石的800万军队
还要困难吗 我不相信”
所以你看毛泽东已经准备开始
用打战的模式来搞建设了
头脑已经开始发热了
那毛泽东一个人头脑发热
为什么整个中共中央高层
也跟着头脑发热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建国之初 在接连不断的胜利面前
毛泽东主席的威望越来越高
他听到的赞扬的话也越来越多
应该说毛泽东主席也逐渐的骄傲起来
进而开始逐渐的背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从1958年初的南宁会议到3月的成都会议
毛泽东持续地批评周恩来 陈云
1956年主持的“反冒进”
毛泽东认为他们为
57年的右派进攻提供了炮弹
是政治性的错误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
说他们反冒进“离开右派只有五十米远了”
这是非常严厉的批评
以致于周恩来都向中共中央提出
要慎重的考虑
我还适不适合继续当总理的问题
在批评反冒进的同时
毛泽东又提出对个人崇拜要分析对待
有些人批评个人崇拜是为了让人崇拜自己
毛泽东说个人崇拜
有正确的个人崇拜和错误的个人崇拜
一个人能不崇拜真理么
一个班能不崇拜班长么
这个表达就很有意思了
我们党内啊 又时不时存在那些跟风 帮倒忙的人
比如华东局的第一书记柯庆施
他就在成都会议上向毛主席献媚
他说啊
“我们相信毛主席要到迷信的程度
我们服从毛主席要到盲从的程度 ”
这就在党内形成了一种盲从毛主席
迷信毛主席的氛围
不过话又说回来
如果经济建设真的能搞得快一点
谁会不欢迎呢 所以头脑发热这个现象
不仅毛泽东有
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或多或少也是有的
就是在当时的普通的党员干部中
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苗头
这种情绪 这应该说是当时那个发展阶段
急于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心情
而萌发出来的一种历史现象
你知道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总结的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
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
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
在大跃进运动之初
基层的党员和人民群众
也表现出极为高昂的热情
是 经过50年代前期的土地改革
应该说中国人民 特别是农民的生活
比国民党统治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而55年合作化高潮之后
农民唯一的出路就是跟着集体走
你知道57年秋之后我们又开始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
这就造成了一种
用群众运动搞经济建设
是可行的是有效的这么一种假象
我们看看当时在民间流传的民谣啊
不靠老天靠自家 兴修水利战胜它
就是老天不下雨 也叫禾苗出嫩芽
这个可能吗
山硬硬不过决心 山高高不过脚心
清早上地满天星 晚间归来鸡叫声
这就是不睡觉了嘛 还有
抓晴天 抢阴天 小风小雪是好天
汽灯底下是白天 争取一天当两天
这些民谣反映出来的是
已经是一种比较明显的
脱离客观实际的一种倾向了
是啊 亿万人民群众头脑都热起来了
那显然是会失控的 您觉得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主要的教训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大的教训就是
在实际工作中背离了
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没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便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无限地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提出了一些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
目标 方针 政策
造成了实际工作中
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状况
这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
由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如今在一些人当中
又出现了一股怀念文革的思潮 您怎么看
改革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应该用深化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而绝不能走封闭和僵化的老路
怀念文革甚至赞美文革的思潮
我认为更是完全错误的
是因为这些人对文革的历史
特别是文革的危害缺乏了解
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第二卷所指出的
“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党
国家和民族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
在政治 思想 文化 经济
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政治上
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党的组织和政权机构
受到了空前的浩劫和损失
党和国家的大批领导干部被打倒 受到迫害
据对林彪 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起诉书
所列举的受诬陷名单统计
“文化大革命”中
党和国家领导人受诬陷的有38人
其他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 民主党派的负责人
各界的知名人士受诬陷的有382人
另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计
“文化大革命”中
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一共有230万人
占了“文化大革命”前1200万干部的19.2%
虽然没有被立案“审查”
但是被错误的批斗关押的干部
和受株连的人数就更多了
其中 中央 国家机关副部长
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干部
被立案“审查”的这个比例啊
约占同级干部总数的75%
有六万多名干部被迫害致死
集团性的冤假错案近两万件
涉及的干部达几十万人
因为大量的冤假错案受到诬陷
迫害株连的更是难以计数了
党和政府的各级的机构
长期陷于瘫痪或者不正常的状态
你知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达九年之久
全国政协 十年内根本就没有开会
所以这个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思想上
“文化大革命”他所依据的这个理论啊
既不符合实际 也在许多方面违反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许多错误的
甚至荒谬的理论宣传泛滥成灾
造成了人们思想的这种空前的混乱
像“文化大革命”中那种混淆是非
混淆敌我 无限上纲 乱批乱斗
甚至侮辱人格的现象非常多
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讲的思想教育工作
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经过十年内乱
我们的党风被破坏了
社会风气明显不如以前了
道德水准下降了 极左思潮 无政府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 个人迷信
以及各种错误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
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在文化上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
和民族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破坏
使文化事业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十年历史的实践证明
这场“大革命”绝不是马克思所讲的
本来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而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场浩劫
“文化大革命”以“左”倾错误思想
对科学文化事业进行所谓的“批判”和“大破”
使之受到严重摧残
新闻事业也受到严重的挫折
新中国建立后前17年拍摄的
650多部的故事片被打成所谓“毒草”
禁止发行上映 教育思想被严重的扭曲
无数优秀的祖国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非常的可惜 有很大一部分教育 科学 文化
等领域的知识分子被打成所谓的“牛鬼蛇神”
受到严重的冲击和迫害
民族传统文化和各种文化遗产
遭到了惨重的破坏
很多有造诣的专家 学者受到人身侮辱
被关进“牛棚”甚至下放“改造”
一段时间里 学校关闭 学生停课
文化园地都荒芜了
科研机构被大量的撤销
在这十年间
我们高等教育和中专学校
少培养了几百万专业人才
我国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出现了长期的空白
科技水平同
同时期的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
我们中国的文盲和半文盲有2.3亿多人
占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4
这种状况当然是严重影响了
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在经济上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
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
从吃的方面看 粮食人均消费量
1976年是380.56斤
比1966年的379.14斤就多了1.42斤
10年人均粮食才多了1.42斤
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
1976年为3.19斤 低于1966年的3.52斤
比文革爆发前还低
从穿的方面看 各种布的人均消费量
1976年是23.55尺
比1966年的19.89尺略高了一些
但是比以前最高的的时期
最高点的1959年由29.17尺还是要少了5.62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正是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
我国周边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正是在这一时期前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抓住了这个机遇
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或者地区
而我们中国在这个宝贵的时期却处于内乱之中
丧失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
所以邓小平同志说
“中国六十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
但是不太大
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
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 ”
“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
生活水平很低 生产力没有多大的发展”
这是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在党的建设上 你知道
“文化大革命”他自我标榜是什么呀
他宣传 他被宣传为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
“最广泛 最深刻的整党运动”
但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党组织的建设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所以“文化大革命”
没有给党的建设带来任何的积极影响
它搞乱了党的指导思想
严重的破坏了民主集中制
破坏了党的作风
败坏了党的纪律 降低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实践证明 “文化大革命”
这场内乱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声誉
玷污了人民民主专政
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
必须予以彻底否定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第二卷下册
对“文革内乱的严重危害”
有更为具体的阐述 大家应该找来读一读
谢谢老师 那您觉得我们应该
从文革这段曲折的历史吸取的教训有哪些呢
要重视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建设
邓小平说过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 作风有关
但是组织制度 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 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而这种制度问题
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从更长远更宏观的意义上说
那就是要依法治国
正如邓小平1980年在回答意大利记者提出的
“如何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所说的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
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
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问题”
确实是这样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久的历史性过程
刚刚过去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就是深刻总结了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
和深刻教训所作出的重大的抉择
好的 谢谢翁老师 我们下周见
下周见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