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在线视频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下一节:html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为了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

在斗争实践中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抗日战争开始后

1937年11月

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

他根据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

关于中共抗战应该依靠国民党的指示精神

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活动

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

对王明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1938年3月

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到苏联

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的抗战情况

国共两党关系及中共所采取的路线和政策

8月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

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中共中央要以毛泽东为首

来解决统一领导的问题

1938年9月至11月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

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在这次全会上

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他大声疾呼:“洋八股必须废止

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

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

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他向全党提出了普遍地深入地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 并给以批判的总结

和调查研究当前运动的特点

及其规律性的任务

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

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针对国民党借1943年

共产国际宣告解散的时机

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要求解散中国共产党等论调

中共中央进行了有力的批驳 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

他们“必将继续根据自己的国情

灵活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 深相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

思想 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

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

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

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

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

马克思主义化

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整个中国革命运动

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

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即 政治上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上 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

大工业 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建立国营经济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上 废除封建买办文化

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指出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而党的组织

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这两个武器

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

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

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抗日战争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得到很大的发展

广大新党员有很强的抗日精神和革命斗志

但是他们绝大多数

出身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老党员要适应新形势

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来

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

但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

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

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的清理

这就有必要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此 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

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1941年5月 毛泽东作了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2年2月 毛泽东先后作了

《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

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

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尤其是教条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

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表现了幼稚者的蒙昧

所以毛泽东提出

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

使我们的同志从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的蒙蔽中解放出来

克服主观主义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解释

他说“‘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

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

这样 实事求是就成了

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

通俗而又生动的表述

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毛泽东强调

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1941年8月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以及《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

中共中央设立调查研究局

各中央局 区委 省委或工委

也成立相应的调查研究机构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

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

调查研究在党内蔚然成风

在整风运动中 全党党员

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整风运动文献

联系党的历史

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端正了思想路线

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 观点 方法

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在这期间

1942年5月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全面总结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

深刻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他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 ”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

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大众

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1945年4月20日

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

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

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

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同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

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刘少奇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它“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又完全是中国的

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

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