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本章师生问答(Q&A) >  Q&A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Q&A在线视频

Q&A

下一节:html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Q&A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翁老师 近年来对新文化运动有很多新的

研究和新的看法 有一种声音说新文化运动

提出“打倒孔家店” 全盘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是过了头的 您怎么看

其实新文化运动时并没有

“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

无论是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这样主帅主将级的人物

还是像钱玄同 刘半农 易白沙 周作人

吴虞 这样的干将 没有一个人提出过

“打倒孔家店” 这样的说法

这个说法应该是源自胡适在1921年为《吴虞文录》

写的序中 称赞吴虞是

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哦 原来是 “打孔家店” 而不是 “打倒孔家店”

一个字之差 意思还确实有些不同呢

是 “打倒孔家店”这个说法 最早应该是陈伯达提出来的

他在抗战前后的“新启蒙运动”中 表示

愿意接受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的号召

陈伯达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

一位大笔杆子 大理论家 他的影响非常大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后来在

《中国经学史的演变》这本书中就直接把吴虞称为

“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这个“倒”字就加进去了

经过了文革后期全国性的“批林(彪)批孔(子)”运动之后

“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就更加为国人所熟知了

应该说从“打孔家店”变成“打倒孔家店”

多多少少有点以讹传讹的味道在里面

另外有些学者把新文化运动称为

所谓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 这大概也是值得商榷的

如我们课上所说 孔学不等于国学的全部

即便是对于孔子 孔学

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也没有把话说死

像李大钊就说嘛 抨击孔子

只是因为孔子是历代君主所雕塑的偶像的权威

自己其实不是抨击孔子

而是抨击专制政治的灵魂

甚至吴虞也承认孔子在其时代不失为一位伟人

但是新文化运动人物接着又说 孔子及其学说

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时代啦

应该把孔子 孔学 孔教的偶像地位完全破坏

中国才能进步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确实有非常多 非常严厉的抨击之辞

是这样的 新文化运动确实存在一种整体性地

反对传统 批判传统的倾向 这是它的问题

我们在课上也讲了 这种把传统与现代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绝对对立起来的倾向

确实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大缺失

这一点在今天确实值得我们注意

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上

习近平同志就曾说过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

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 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人

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嗯 您说的很对 新文化运动健将们

那么激烈地批评传统文化是不是有一种

矫枉须过正策略的考虑在内

您知道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其实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服膺传统文化的

嗯 胡适好像就说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这样的话

这里应该是有策略的考虑 而且我想说的是

无论如何 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思想启蒙的进步的作用

仍然是第一位的

新文化运动虽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大的讨伐 一次总的清算

但正是五四时期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文化氛围

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舞台和选择空间

嗯 我们可以认为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直接开辟了道路吗

这个表述并不是非常准确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在本质上是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怎么可能为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的传播

直接开辟道路呢 当然 新文化运动既然把攻击的矛头

指向了两千年来统治中国人思想的孔学

动摇了这个一向被视为神圣的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的权威 那么 它在客观上

也就为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新思想的涌流

打开了闸门 在这个意义上

更为准确地表述应该是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某种前提 开辟了道路

翁老师 那我可以认为

推动中国先进分子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

并不是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和宣传

而恰恰是对它的怀疑与否定吗

是的 新文化运动左翼对资本主义持怀疑和保留态度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正是由于怀疑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

中国的先进分子才想要另辟蹊径

去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的方案 从而为他们之后

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

这些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抱有某种怀疑态度的

新文化运动的左翼人士 很多后来都成为了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这不是偶然的

不过翁老师 您提到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他们的人生的轨迹也是蛮复杂的

像您课上提到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创始人

——沈定一(沈玄庐) 他的人生经历就蛮复杂的

充满了传奇与争议

你是看了美国学者萧邦奇写的那本

《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吧

沈的人生经历确实挺复杂的

他早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

五四运动之后 和李汉俊 戴季陶等人

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

介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劳工运动 影响很大

1920年夏天 他在上海和陈独秀 李达 李汉俊这些人一起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

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3年 沈定一参加了著名的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跟蒋介石等4人一起赴苏联考察

回国后也参加了国民党 推动国共合作

但是1925年他又参加了国民党右派的组织 “西山会议”

力主分共 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

他又在浙江领导“清党”

导致近两千名革命者被捕 近千名共产党员遇害

但是沈定一跟蒋介石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所以1928年8月沈定一遇刺 这件事情到今天还是一桩疑案

应该说沈定一的人生 确实是毁誉参半

但是不管怎么样 他1921年在自己的家乡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是历史的事实 所以我们在课上还是提到了他

其实我了解不仅仅是沈定一 像您刚刚提到的戴季陶

后来成为国民党右派的大理论家

但是1920年夏也差一点成为我党的创党成员

只是孙中山最后没让 他才没有入成

是 戴季陶还非常伤心地哭了一把鼻子吧

但是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复杂

人是思想通常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在发展在变化的

今天是最最革命的人 明天也有可能走向革命的反面

反过来 昨天是坚决的反革命

不代表他今天就不能变化 进步为拥护和支持革命的人

大浪淘沙 最后留下来的才是金子

翁老师 您刚才提到1920年夏在上海成立的

我党最早的组织 好像关于这一问题 史学界

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呢

嗯 其实是由对近年公布的档案史料的不同解读而引起的

维经斯基 我们课上也提到他

他是俄共(布)中央远东局外国处的一个全权代表

他在1920年8月17日 有一份致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

东方民族处的报告 上面提到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局”

由5个人组成 这条史料就引起了我们党史专家的极大兴趣

但是有三种不同的解读

像著名学者杨奎松教授就认为“革命局”

是由1920年7月成立的“社会主义同盟”派生出来的

革命局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共上海发起组

但是有的学者不同意杨教授的这个看法

他们认为上海发起组成立的时间是1920年6月

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8月

革命局仅仅是社会主义同盟的领导机构

与上海发起组之间毫无关系

还有的学者认为 中共上海发起组与上海革命局

是两件事 不能互相代替

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前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组织

后者是包括了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联合的

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机构 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

中共上海发起组曾经作为上海革命局的重要成员

参加了它的全部工作

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同盟的谢幕 上海革命局也不复存在了

而中共上海发起组 则于1921年7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应该说 这三种说法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这三种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具体的史实细节的准确的还原与重建

还有待于新的史料的出现和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

但是不管怎么样

1920年夏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

这一点还是比较确定的

谢谢老师的讲解 我们下周再见!

下周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Q&A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