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本章师生问答(Q&A) > 本章师生问答(Q&A)
翁老师 抗战胜利之初
国共双方为什么总是谈谈打打 打打谈谈
但最终还爆发了全面内战呢
从国内局势上看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
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
把中国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共产党要努力争取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新民主主义国家
而国民党则要维持和巩固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美国政府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点很重要
您提到战后主要矛盾的转变很重要
但是这不等于就一定要立即
通过一场全国范围的内战来解决这种矛盾吧
你说的很对 经过八年抗战 国内民心思定
而且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
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看
他们也是不希望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的
哦 那又怎么讲呢
二战后 美苏之间由战时的盟友关系
转变成了战后的全球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倚仗他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积极的向全球扩张
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战后世界秩序
但是战后的美国啊
他也面临着经济和士兵复员的困难
人民的反战情绪也很高涨 这一系列问题
使得他也不太好意思
就在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就再对外用兵
因此 美国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一方面用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方法
帮助国民党政府尽可能地扩大统治范围
又敦促蒋介石用政治谈判的办法
诱逼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使共产党参加以蒋介石为首的
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并且希望这个政权能成为一个亲美的政权
保证美国在亚洲的主宰地位
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影响 这是美国
在另一方面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力量的中坚
他是在全球范围内跟美国相抗衡的
但是苏联啊他也有自己特殊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算计
你知道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
美国为了减少自己在对日作战中的伤亡
希望苏联红军在欧洲战场战事结束之后
能够出兵中国的东北 参加对日作战
苏联要出兵 他当然是要有回报的呀
他就要提一系列的条件
他要维持外蒙古的现状
事实上就是要支持外蒙古的独立
他要恢复1904-05年日俄战争失败之后
在远东所失去的那些领土和权益
其中就包括涉及我们中国的
中长路 旅顺港 大连港的权益
而苏联则承诺维护中华民国在东北的完整的主权
这就是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之后
所达成的那个秘密的协定
在美苏的这个共同施压下
1945年8月14日
国民政府最终在莫斯科和苏联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带的四项协定
所以你会发现 国共内争之初
苏联他是矛盾的 他是摇摆的
一方面 从意识形态上看 他当然是支持中共的
另一方面 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约定
他又要确保国民党接收东北 恢复主权
否则他就是毁约了啊 是吧
所以你看 1945年8月22日
斯大林还致电毛泽东
说如果打内战 中华民族就有灭亡的危险
甚至反对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
在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时候有自卫的权利 是吧
当然 这与苏联在当时过高地估计了
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力量
过低地估计了
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也是有关系的
他认为中共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中国走向统一
所以要让中共参加蒋介石领导下的联合政府
苏联的这种态度在最初
是给中国人民的革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斯大林后来在1948年
非常坦率的承认了自己的这一错误
当然在后来 由于美国和蒋介石拒绝苏联
以“经济合作”的形式将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苏联在中国东北明里暗里
还是给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
给予林彪所统帅的东北民主联军大量的支持和援助
促进了中国革命力量在东北的发展
所以 正是由于这些国内外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抗战结束之初 国共之间才会出现谈谈打打
以谈为主的局面
那后来为什么又爆发全面内战了呢
国共两党说到底还是谈不拢啊
到底是先军队国家化再国家民主化呢
还是先国家民主化再军队国家化呢
两党各执己见 另外随着形势的发展
我们前面讲的 美苏在华抗衡加剧 也有影响
不过导致内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
是国民党 蒋介石 自恃自己的力量强 拳头大
觉得完全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消灭中共
所以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
嗯 内战之初
国民党的军事实力确实数倍于共产党
所以蒋介石才自觉有底气逆民心
全面发动的内战吧
是这样
蒋介石一是觉得自己的军事实力数倍于中共
二是他对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认识
大概还停留于江西的红军时期
所以蒋介石在内战之初可以说是
“虚火上升” “企望速胜”
他觉得大概用半年的时间
就可以完全消灭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
甚至到1947年2月
几个月下来
已经被我们消灭了几十万有生力量的蒋介石
在《对于最近社会经济军事情势之分析》
这篇讲演中依然是得意洋洋
他说 “一年余以来 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
就收复什么地方 长春如此 张家口也是如此”
等等等等
依然认为自己强大的国军很快就能击垮
中共的武装力量
那么老师 到底是什么原因
导致在军事上看起来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政权
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彻底覆灭了呢
您也知道 1945年
国民政府方才领导抗战实现胜利
中国成为世界的四强之一啊
蒋介石本人啊也挤进所谓世界“四大领袖”之列
1945年9月3号
蒋介石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巡视重庆市街
他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沿途民众其发乎内心之一种情绪
对余所表示敬慕爱戴之精神 狂欢热烈
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
国民政府1945年11月还都南京的时候
南京市民也是万人空巷 夹道欢迎
看起来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都正处在巅峰
怎么在四年之后就跌落谷底了呢
蒋介石在1949年11月28日
即将撤离重庆前夕在日记中写道
“时至今日 由余养育完成之党国
而由余之手毁灭之 此情此景将何以堪”
曾经踌躇满志的国民党 蒋介石
为什么在短短4年内就彻底失败了呢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嗯 确实是有学者把1945-1949年
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以弱胜强
视为是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个谜
关于国民党政权迅速覆亡的原因啊
有所谓“民心向背论”
“内斗论” “经济崩溃论”
还有一种我们常常能见到的解释
就是“历史合力论”
也就是说 国民党的失败是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思想
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
这当然是没有错的
我想关于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啊
我们不妨来看看当事人
也就是蒋介石是怎么说的
你知道蒋介石是一个很爱记日记的人
而且是一个很爱在日记中进行自我反省的人
1949年3月底
蒋介石表示今后要彻底检讨失败的原因
以便反省和改革 蒋介石一共拟了13个条目之多
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方面的反省
第一方面 是外交失败
蒋介石认为这是“最大之近因”
在蒋看来 世界上只有强权 毫无信义
苏联 美国 英国都是如此
蒋介石多次在日记中斥责马歇尔
“误美害华之罪”
称马歇尔是灭亡中国的“祸首”
他也自责自己外交无方 过分的相信美国
“误信马歇尔的调处
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 以致大陆空虚
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
蒋介石第二方面的反省 是军事崩溃
蒋介石认为这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
他列举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缺点共8条
军队的弱点和缺点达16种之多
蒋介石第三方面的反省
是党内的分裂 纪律扫地 组织松懈
他认为这是失败的“总因”
他认为革命失败
起因就在于党务内部的分裂
以至于影响到军事 政治 经济 社会 教育
等各方面的纷乱和崩溃
在另外一处日记中
他更直指“派系倾轧 人事纠纷”
是革命失败的首因
蒋介石第四方面的反省
是经济 金融政策的失败
他认为这是导致军事崩溃的原因
他在日记中痛批自己的舅哥宋子文为了抑制通胀
按国际惯例大量抛售国库中的黄金啊
实乃 “误国”之最大过错
第五方面的反省
蒋介石认为是自己在抗战胜利后
错误地选择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
蒋介石认为自己抗战之后 开国民大会
搞民主宪政 动摇了“剿匪之基本”
蒋介石第六方面的反省
是自己的骄矜 愤懑 自恃 忙迫
不能澹敬虚心 全凭主观行事
蒋介石认为这也是自己失败的“总因”
他甚至反省自己1947年回绍兴扫墓的时候
向大禹像鞠躬
违反了基督教“不拜偶像”的教义
他说自己此后三年内连续失败
就是天父对自己这个不诚敬的基督徒的惩罚
第七方面的反省 是干部制度不立
蒋介石认为国民党的干部腐化自私
就是我们课上说的 抗战胜利之后
大批的国民党政干部从内地到沦陷区
竞相以接收敌伪物资为名
疯狂地掠夺财富 变接收为劫收
蒋介石第八方面的反省
是未能“宣传”社会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
他认为这是自己“唯一的致命伤”
您怎么看蒋介石自己这八方面的自省呢
应该说蒋的这些反省啊覆盖的面非常的广泛
其中有正确的深刻的部分
也有错误的肤浅的地方
比如蒋介石锥心刺痛自己
“误信马歇尔的调处 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
以致大陆空虚 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
我认为这大概是“事后诸葛亮”了
国民政府
作为一个把民族主义作为自己主要号召的政府
从1931年之后就失掉了东北
八年抗战都胜利了
如果都还不敢去接收东北的主权
不敢去恢复东北的主权
那还有什么合法性可言呢
所以 我认为蒋介石把精锐开进东北 恢复主权
乃至与中共决战于东北
单纯从国民党的立场上看是没有错的
关键是仗没有打好
所以说军事的失败是国民党失败的直接原因吗
可以这么说 蒋介石 国民党
在东北犯了一系列的 一连串的军事失误
包括 1946年四平街之战取胜之后
未能趁胜追击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
而开始夺城守地 分散兵力
包括蒋介石自己用人多疑
他在东北战场三度易帅
而且亲疏有别 将帅失和
将善战的孙立人调离东北战场等等
当然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
我认为最最根本的原因
还是蒋介石 国民党他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因为他不敢放手发动人民
因为他没有解决广大贫苦农民的生存
温饱和获得土地的要求
这是他们失败的最根本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老师
蒋介石对此其实是有所感触和认识的啊
他在1949年2月3日回奉化老家
发觉当地农村40年来毫无改革
痛感自己当政20年 党政机构守旧 腐化
只重做官 不注意实行三民主义
“对于社会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
是 其实蒋介石在抗战时期的日记中
就多次记录了自己对于民生多艰的感触
比如他在1943年8月27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说“川民最痛苦而其工作最残忍者二事
即背长牵上滩与提大锥凿石
令人目睹耳闻悲伤难忍”
但是作为一名政治家 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
仅仅停留在感想 感触的层次是没有用的
你必须扎扎实实地去想办法 去推动 去落实
其实 国民党也并非不知道
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抗战胜利后
1945年10月23日 国民党行政院就颁布命令
决定当年在东北 华北 华东
华中和华南地区减免田赋并实行二五减租
次年再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实行
但是这一举措啊遇到了地主官僚
既得利益群体的抵制和反对
据官方对华东 华中 华南9个省的调查
有8个省基本没有实行
只有江苏省在4个县实行了这个命令
结果还是“田赋虽免 租之减否
无人过问 蒙其利者徒有地主”
所以归根到底啊
地主阶级是国民党在农村基层依靠的主要力量
国民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思路
是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情况下
以和平 渐进 改良 赎买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所以很多地方连减租政策都无法施行
更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了
而反观共产党呢 恰好相反
国民党不敢作的 没做到的他都敢作
而且都做到了
1946年12月21日
国民党的地政署的署长郑震宇呈文给行政院
他说“共产党策动减租与分田之运动
深合于农民之要求 故能广泛号召农民受其驱使
为其效命 ”
所以 共产党在内战中
得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源源不断的支持
嗯 那还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老师 我们将从下一周开始进入“下编 ”
也就是共和国历史的学习了吧 真是很期待啊
是的 我们下周再见
再见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