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事业
由于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
所以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实际全面地 正确地结合起来
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不能不经历一个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过程
1957年下半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
本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发生的严重错误
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归根结底
并不是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而且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完全可以纠正这些错误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但也是一位犯了严重错误
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
还多次要求全党
认真学习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的著作
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是马克思主义的
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
就毛泽东的一生来说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对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
主观动因和错误性质
邓小平曾有两段重要论述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之所以会犯像“文化大革命”
这样的全局性的严重错误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会
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
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
中国共产党过去长期处于
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
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
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因此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
出现的新矛盾 新问题时
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
仍然看做是阶级斗争
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习
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大规模
急风暴雨式 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
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同时 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
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
由于把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中的
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
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
这就造成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
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政策
当做社会主义本质来坚持
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迷误
当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所谓继承和发展
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
当做两条路线的斗争
甚至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
第三 在探索中出现的一些失误
本来是应当通过发扬民主
总结经验教训 去及时发现并加以克服的
但是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
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
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
毛泽东却逐渐骄傲起来
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
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
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
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
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
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
而出现的一些严重偏差
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
尽管中国共产党对封建主义
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
进行了最坚决 最彻底的斗争
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
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
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
不是很容易就能够肃清的
种种历史原因又使得中国共产党
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
加以制度化 法律化
或者虽然制定了制度 法律
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威
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
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
这样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
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
需要做具体的 历史的分析
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
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
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做是
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就是在“大跃进”造成
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
党和政府依然具有团结人民共渡难关的
巨大凝聚力
依然具有认真总结教训 妥善解决问题
把事业推向前进的能力
广大党员 干部和群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 共渡难关
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摧毁
而且还能维持统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
国家仍然保持统一
并且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重要事实
既同毛泽东的巨大作用分不开
也是广大党员 干部和人民群众
共同努力的结果
“文化大革命”中
毛泽东保护过一些党 政 军领导干部
和党外著名人士
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毛泽东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对江青 张春桥等人
也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
不让他们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
的图谋得逞
在对外关系上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
始终警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全
并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
周恩来忍辱负重 苦撑危局
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全力维护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的运转
全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
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
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
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
干部和人民群众
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
发现错误 抵制错误 纠正错误
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
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
和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是艰难曲折的 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 政府
和广大工人 农民 解放军指战员
知识分子 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
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文化大革命”整个过程的严峻考验表明
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会和它所选出的
政治局 政治局常委 书记处的成员
绝大多数都站在斗争的正确方面
党的干部 无论是曾被错误地打倒的
或是一直坚持工作和先后恢复工作的
绝大多数是忠于党和人民的
对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是坚定的
遭到过打击和折磨的知识分子
劳动模范 爱国民主人士 爱国华侨
以及各民族各阶层的干部和群众
绝大多数都没有动摇热爱祖国
和拥护共产党 拥护社会主义的立场
在“文化大革命”中
尽管遭到林彪 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但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干部群众
终于战胜了他们
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
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
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正如198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所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后的历史 总的说来
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指导下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忽视错误 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
这本身就是错误
而且将招致更多 更大的错误
但是 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
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
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
同样是严重的错误
我们的成就和成功经验
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果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