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一战”结束后 德 意 日等国法西斯势力
逐步控制了本国政权
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
对外疯狂侵略扩张 这个局面的出现
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
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1929年至1933年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
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
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需要
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
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其中 意大利法西斯统治产生得最早
1919年3月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目
墨索里尼正式组织了
“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
1922年10月 意大利成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法西斯政府
随后法西斯势力采取了一系列
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
确立了法西斯在意大利的完全统治
德国法西斯主义兴起于
20世纪20年代初 1920年希特勒控制了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
简称“纳粹党”“纳粹”是
“民族社会主义”德文缩写词的音译
1934年8月 德国总统兴登堡病死
希特勒自封为“元首”
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国内的法西斯主义思想
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其基本主张是 用“天皇归一”
的国体意识来统一国民思想
用“国家改造”来建立天皇制独裁政权
使日本尽快强大起来
以取代欧美列强 成为亚洲霸主
1920年至1929年 日本国内出现的法西斯团体
如国本社 一夕会等 它们的大本营
就是以垄断财阀为后台的日本军部
1930年 日本军内最大的
法西斯组织 樱会成立
它控制了日本军部
这不仅意味着日本法西斯势力
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而且意味着新的侵略战争临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 意 日
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1935年10月 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 德军人侵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
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四的60多个国家
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
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
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 深度和烈度
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给予军事战略及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
迄今为止破坏性最大的一场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 仅在欧洲 战争破坏造成
的物资损失即达2600亿美元
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
国民总收入的60%到70%
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
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
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
仅前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
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中国是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最大受害国
也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艰苦卓绝的
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对于法西斯国家的野蛮侵略
世界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开始互相配合
1942年元旦 由美 英 苏 中四国领衔
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决心互相合作 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苏联红军在同年(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1944年6月6日
英美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
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
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1945年5月7日 8日
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
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对于日本的侵略
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英勇的
不屈不挠的斗争
亚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先后于
1932年4月(朝鲜) 1940年9月(越南)
1941年12月(泰国)1942年3月(印度尼西亚)
1942年5月(菲律宾 缅甸)投入抗日战争
中国军民是在亚洲大陆上
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
1944年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
对日军全面展开作战攻势
1945年8月6日 9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 长崎投掷原子弹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8月14日 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向同盟国投降
9月2日
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