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997年2月19日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邓小平逝世后
中国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即中国今后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举世关注
同年9月12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把邓小平理论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一道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大会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共十五大后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是在应对来自经济 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
一系列严峻考验中稳步推进的
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
1998 年 长江 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
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1999年 又接连发生以美国为首的
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简称北约)
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和煽动
非法聚众闹事
面对这些风险和考验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冷静分析
正确把握 果断决策 采取一系列措施
取得了—个又一个胜利
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
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199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1999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
一系列政策措施
强调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这期间 还出台了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财政税收改革的措施
同年下半年 根据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
2001年12月11日
经过长达 15 年的艰苦谈判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个新的阶段
1999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使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从国家根本大法上得到了保障
2001年9月颁布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
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00年“九五”计划胜利完成
同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提出今后五到十年
要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1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批准了“十五”计划纲要
为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明确了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
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共同愿望
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构想
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 澳门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离的部分
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
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个构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
创造性发展
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
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出路
根据“一个两制”的构想
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
举行谈判
并分别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分别签署了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
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
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也回归祖国
香港 澳门的回归
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政府还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
加强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1992年10月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商谈
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
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中
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两岸往来日渐频繁
民间交流不断扩大
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中共十四大以后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在继续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
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的方针
切实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将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干部和人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
1994年9月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
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作出了具体部署
1998年11月21日
根据中共十五大的部署
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
讲学习 讲政治 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
党性党风教育
这次“三讲”教育历时近两年
使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
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党的思想 政治 组织 作风建设明显加强
2001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
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提出必须紧紧围绕保持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集中全党智慧
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
和勇气进行理论创新
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
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
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
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这就是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 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年5月 江泽民在江苏 浙江
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
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