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线视频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下一节: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欢迎 回来

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资本-帝国主义

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

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新问题 新任务是

第一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 如何救亡图存

第二 如何向西方学习 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我们知道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在旧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之外

又产生了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不过在1919年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之前

探索中国国家出路的重任主要是落在了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

在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爆发

最根本的原因是外国的侵略进一步激化了

中国固有的阶级 社会矛盾

如我们在第一周的课中所说

从十八世纪中晚期开始

中国社会本就面临着消费人口增长超过了

农业生产的增长的严重的人口压力

在人均耕地急速下降的同时

土地也在日趋集中化

农民负担的赋税加重 农民无法维持生计

只能卖掉土地成为地主的佃农

鸦片战争之后 这种情况更为普遍且日趋尖锐化了

首先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付出了巨额的军费

按照《南京条约》的规定

还要向英国支付大量赔款

这就迫使清朝统治者在繁重的

旧捐税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捐税

这些负担最终当然都要落到农民的头上

农民的田赋负担进一步加重

而且 鸦片战争失败后

鸦片贸易进一步泛滥

白银大量外流 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

原本法定一千钱换一两银子 在鸦片战争后

各地银钱比例上涨到1比2000甚至2300

而农民缴税最终需换算成为银两

因此 与乾隆 道光时期相比

农民常常需要以三年之粮完一年之粮

这种情形 就如马克思 恩格斯所描述的

“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 税金不能入库

国家濒于破产 大批居民赤贫如洗

这些居民开始愤懑 进行反抗 ”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还有一些具体因素

鸦片战争后 五口通商 商路改变

战争之前 广州是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

进出口货物经两条道路运达广州

或从广州运入内地

一条是广州经大庾岭沿赣江北上至江西九江

一条是自广州经南风岭到湖南湘潭

两条商路之上 从事运输 护商 旅店 商贩等业

及依附为生者不下百万

商业中心移至上海后 广东 湖南

江西百万人失业

再加以1846-1851年间水旱蝗灾频发

西南及长江流域等数千万人受灾

饥民遍地 饿殍载道

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民众

纷纷聚集在白莲教 天地会 捻党等

旗帜下 揭竿而起

据统计 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全国各地共发生民众起义百余次

而具体到太平军首义的广西地区

情况就更为独特

除了上述诸多现象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之外

广西又有其独特之处 众多的小矿 特别是银矿关张

使大量矿工和手工艺人失业 成为流民

而当时中国还不存在大规模的工业

来吸纳这些过剩的劳动力

这些流民不能进入生产性的管道

而极容易成为社会暴动 革命的主力军

1843年 多次科举考试落地的秀才洪秀全

创立了“拜上帝教” 洪秀全本人熟读四书五经

他清醒地意识到 孔子及儒教是士大夫们的宗教

三纲五常是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民的工具

而非常不适合用来作造反的工具

与传统的“反清复明”的天地会 白莲教不同

洪秀全更想创立一个新世界

而原始基督教教义之中

既有着法力无边 奖惩分明的绝对权威

也有着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

洪秀全就将其改造为“拜上帝教”

吸引了大量的广西客家人

手工业者 矿工加入 发展迅猛

1851年1月 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

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 起义军

从广西经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一直打到江苏 席卷6省

1853年3月 占领南京定为首都 改名天京

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

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

地主阶级压迫 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 坚决镇压和打击

官僚 豪绅 地主

焚烧衙门 粮册 田契 债券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太平军纪律严明 所过之处

“以攫得衣物散给贫者 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

这使太平军受到群众的热烈的欢迎和拥护

因此 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先后进行了北伐 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到1856年上半年 除北伐失利外

太平军在湖北 江西 安徽和天京附近的战场

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控制了大片的地区 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1853年建都天京之后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根据“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将土地按照产量好坏搭配 再进行均分

16岁以上的男女均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方案

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与特色的纲领性的文件

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

“均贫富”“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不能立即实现

但从心理上满足了群众对于平均土地的强烈要求

同时 它所规定的“圣库制度”

也从物质分配上保证了每个参加起义的人

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平等的生活待遇

使他们可以全力投入革命

而无物质上的后顾之忧

这对于长期挣扎在赤贫线上

乃至死亡线上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

不啻是一个“天堂”

不过 《天朝田亩制度》中所描绘的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

没有商品交换的绝对平均的社会

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它所追求的仍然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

并没有超越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

1859年春 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

从香港来到天京

洪秀全把他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

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的经验

提出了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

全局性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

在“以风风之 以法法之 以刑刑之”

三大原则之下 提出权归于一 严禁朋党

改良风俗 建立法制等一系列措施

政治方面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法治

经济方面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 交通 邮政和银行事业

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方面 改良风俗 兴办学校

医院和福利事业

外交方面 主张与外国平等自由地交往和通商

这些措施啊与后来洋务派所提出的纲领相比

显然更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洪仁玕将这一纲领呈报洪秀全之后

洪秀全做了详细的批注

同意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主张

并下令镌刻颁布

但实事求是地说 《资政新篇》并非

太平天国的当务之急 换言之

它是一个革命成功后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纲领

而不是一个指导革命战争的纲领

在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环境下

根本没有条件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是建立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的

它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的政权

但最终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

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思想开始分化

不少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 互相攀比

在政治上野心膨胀 争权夺利

1856年 早已是“九千岁”的东王杨秀清

假托“天父”下凡 强迫洪秀全承认他为“万岁”

洪秀全表面被迫答应 但心中并不情愿

于是密诏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回京诛杀杨秀清

在这场残酷的内斗中

杨秀清 韦昌辉及其所部万余人先后被杀

石达开自觉得不到洪秀全的充分信任

率部负气出走 最终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

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道分水岭

危难之际 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并封自己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但这已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太平天国的败局

1864年 天京被湘军所围困

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

另辟根据地的建议 而死守天京

6月洪秀全病故 7月湘军攻破天京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