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本章课程问答Q&A >  本章Q&A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本章Q&A在线视频

本章Q&A

下一节:html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本章Q&A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翁老师

我在您讲授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开始部分有一个疑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

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但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

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却没有明确写入新中国的

“社会主义前途” 为什么会这样呢

毛泽东不是早已说过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

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

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

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吗

那么 为什么在这个

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的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中

不写上社会主义前途呢

这个问题啊

当时负责起草《共同纲领》的周恩来

曾经作过说明

他说社会主义

“这个前途是肯定的

毫无疑问的 但应该经过解释

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

只有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

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

才会真正的承认它

并愿意全心全意为它而奋斗

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 不是说是否定它

暂时不写出来 不是否定它

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

《共同纲领》没有写上社会主义

体现了毛泽东在政协筹备会议上

对起草《共同纲领》提的一个原则

也就是纲领中只说现阶段的任务

如果再说得远一点就变得空洞了

也就是说纲领要集中表达

现阶段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和中心任务

应当成为现阶段党和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

正如我在课上提到的

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初啊

显现的是一个万象更新同时又百废待举的局面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

充满了对新社会 新生活的热情和企盼

同时又要面对如百棘丛生般的种种困难

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要担负肃清国民党残余军事势力

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权

将各阶层群众组织在各种社会团体中

准备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

扫除旧的社会污习等等一系列的任务

更要面对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经济

休养生息 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的严峻考验

所以 困难重重 先做好当下的事 是重要的

另一方面 在建国初期

实际上 中央领导层

对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 也并没有明确

我记得我看过一份材料啊

是说毛泽东在回答党外人士询问

中国什么时候搞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呢

他回答 过渡到社会主义

“大概二三十年吧”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我们为什么又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

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呢

恩 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

现在很多人所持有的

例如“社会主义是不是搞早了”

以及有些人为新民主主义阶段提早结束

而感到惋惜 这样一些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

这种观点实际上有点

以今度古的意味 当我们回到历史

我们会看到无论这种选择对以后的发展是否有利

新民主主义都很难持久

提早结束 反而符合其自身逻辑

您说的这个自身逻辑是指

你知道 当年毛泽东等领导人

设计这个新民主主义的时候

它本身是个过渡性的阶段 过度性的东西

在党内 始终存在一种倾向

就是想早一点结束新民主主义

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种倾向在我们党内是有相当大的基础

为什么会有相当多的人持这种观点呢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

新民主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变通的理论

过渡只是一个时间迟早的问题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当时提出两个前提

第一是需要一段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第二是老百姓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社会主义

需要一个使大家适应的过程

这两个条件在当时还不具备

但是 你要知道

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和新民主主义政策之间

始终是存在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的

在新民主主义的存废问题上

真正对毛泽东起作用的 是社会主义目标的牵引

以及对力量对比的一种估计

这是决定他取舍新民主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其他一切都是过程

都是策略性的

社会主义目标的牵引和力量对比的估计

您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

恩 具体放到历史的脉络中呢

也就是有三个主要的因素

第一 对资本主义倾向的担忧

当时在农村 土地改革后

两极分化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

农民如果靠个人发家致富了

他就可能不会向往社会主义了

党在农村的力量就可能会发生动摇

第二 是力量对比的变化

你知道 1952年土地改革之后

可以说 已经没有任何力量

可以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提出挑战了

这时 国有工业企业所占的比重

已经达到了67%

毛泽东说 资本主义经济

“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

离不开共产党了”

第三个因素就是

国家重工业化的需要

从逻辑上讲

国家工业化能不能在新民主主义制度内推行

看你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如果选择从轻工业开始

自然可以依托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制度

而如果选择优先重工业的“赶超型”的工业化

那么必然会导致对市场的排斥和对计划的依赖

可以说 正是上面这三个因素的存在和变化

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依据它自身的逻辑

必然会提前结束

可是 老师 就我所知

党内对新民主主义的看法其实也并不是一致的

比如说刘少奇就提出

“剥削有功”

实际上便是稳住资本家

鼓励他们进行生产

是 刘少奇确实这么提过

但是在这里你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 刘少奇的思想也是有变化的

刘少奇到天津之后

因为接管城市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就是资本家停工停业 转移资产

他要稳住资本家

从那以后 刘少奇的思想有一个变化

第二 刘少奇并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

刘和毛之间 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应该说不是一种路线的分歧

不是类似斯大林和

布哈林那样的路线斗争的那种分歧

可以说

当时在中共党内 所有人的目标都是很清晰的

就是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就是苏联的模式

所以刘和毛的分歧是步骤性的

而不是目标性的

实际上 他们俩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翁老师 1955年下半年起

席卷5亿农民的农业合作化高潮迅猛兴起

我课下查阅到 这个高潮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初级合作化 二是初级社升高级社

三是小社并大社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评价

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呢

邓小平曾讲过

“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

很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同志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也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当然缺点也有 从工作来看

有时候在有的问题上是急了一些 ”

我举得这个评价用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上也非常合适

一方面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使得5亿多的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把汪洋大海一样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了集体公有制

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

整个人类历史上 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合作化高潮出现以前实行的典型示范

逐步推广 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

自愿与互利 说服与示范和国家的帮助相结合

边发展边整顿和巩固

既注意数量又注意质量

既反对放任自流

又反对急躁冒进等做法应该说都是很成功的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

造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这种强大的声势

并切从根本上割断了城市资本主义和

乡村富农和小农经济的联系

因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应该说 它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存在不足

主要就是1955年下半年掀起高潮以后

对以往行之有效的一些正确的方针

原则 做法 没能始终如一地加以贯彻

在错误的反“右倾”的口号下

压制了不同意见 只追求数量和速度

不注意质量 一五计划4年完成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以致在长时期内遗留下许多问题

特别是遗留问题尚未来得及逐一克服之时呢

农业合作社又被更高一级的人民公社所代替

生产关系背离生产力水平那就更远了

好 谢谢老师

我们下周再见

我们下周周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本章Q&A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