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的两种命运 两个前途的决战
是在两条战线上展开的
第一条战线是解放区军民进行的革命战争
这是主要的战线
第二条战线是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
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它虽然是辅助性的 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战线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
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
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在抗战胜利后曾经对它
抱有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
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失望
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官员
到原沦陷区接收时 变“接收”为“劫收”
侵吞巨额敌伪财产
接收敌伪财产时
常常是国府 省府 市府三道封条并贴
党政军各部门同时伸手
“你也抢 我也抢 文和武争
官和民争 有力者公然霸占 无力者暗中盗窃 ”
接收的物资多变少 好变坏 坏变无
最初瓜分 其次盗卖
等到不能交待时甚至一把火了之
天津的敌伪商店 接收后十室九空
有的工厂接收后 物资设备被拿被拆
以致无法开工
接收大员们个个都疯狂地
抢洋房 抢汽车 抓黄金美钞
沦陷区人民称他们是“三洋开泰”
(捧西洋 爱东洋 要现洋)
“五子登科”
(抢车子 房子 金子 绸子和娘子)
国民党官僚们不仅利用军政权力
独吞巨额的敌伪财产
而且拒绝发还原属人民
而被敌伪强占的工厂 商店 房屋 京沪平津一带
流传的民谣说
“天上来 地下来 老百姓活不来!”
“想中央 盼中央 中央来了更遭殃!”
这是对国民党“劫收”的生动写照
面对当时这种情况
负责经济接收工作的国民党政府要员邵毓麟
向蒋介石进言
“像这样下去 我们虽已收复了国土
但我们将丧失了民心” 其结果将使政府
“基础动摇 在一片胜利声中
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
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
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也承认
“国民政府的胡作非为已经
引起接管区当地人民的不满
此点甚至在对日战事一结束后
国民政府即严重地失去大部分的同情 ”
国民党政府之所以迅速失去人心
更重要的是它违反广大人民要求休养生息
和平建国的愿望 坚持实行独裁 内战政策
政治上 国民党政府拒不履行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决议
继续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
并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之后
1946年11月
蒋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
为加强自己的政治控制
竟不顾其他党派和人民的坚决反对
一意孤行 完全背叛“政协决议”
拉上青年党 国社党等小党作点缀
在南京召开事实上是由
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
蒋介石不仅炮制了一部
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宪法
还演出了一幕“改组政府”的丑剧
网罗到极少数投机政客
组织了一个所谓“多党政府”
企图给自己的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
但是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
并没有增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
政治控制力和影响力
反而更充分地暴露了
国民党蒋介石破坏国内和平民主
坚持内战独裁的面目
遭到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
坚决反对和无情揭露
在经济上
国统区也陷入深刻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一方面是由于内战的庞大消耗和破坏
另一方面是由于蒋 宋 孔 陈四大家族
官僚资本的全面垄断和疯狂掠夺
以及美国垄断资本的经济侵略和严密控制
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首先集中表现在财政金融的破产
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和物价的暴涨
国民党军事上的失败带来高额军费开支
为了弥补巨大的赤字
其主要手段就是滥发钞票
由于过量发行钞票
其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币值下降 物价飞涨
为挽救如此严峻财政金融危机
1948年8月 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
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
结果反而使得恶性通货膨胀更加恶化
“币制改革”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的总崩溃
民族工商业的大量破产
国统区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国民经济遭遇深刻危机
给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将国统区各阶层人民
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
这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
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是蒋介石执行独裁 内战 卖国三位一体的
反革命政策的必然结果
它使蒋介石集团更加孤立和不得民心
处在风雨飘摇中
这一点 连它的主要支持者
美国当局也不能不承认
新中国成立前夕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
给总统杜鲁门的信中无可奈何地说
国民党军队
“在具有决定性的1948年内
没有一次战役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弹药
事实上 我们的观察人员
于战争初期在重庆所察觉的腐败现象
已经使国民党的抵抗力受到致命的削弱
它的部队已经丧失斗志
它的政府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
“国民党的部队无需别人来击败他们
他们已自行瓦解 ”
1945年底 昆明学生发动的以
“反对内战 争取自由”为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扩展到许多城市 成为第二战线斗争的先声
在全面内战爆发半年后
1946年12月30日
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先修班女学生沈崇
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
“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
举行示威游行
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行动
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运动由此掀起
截止1947年1月10日 12天内
抗暴斗争扩展到14个省份26个城市
参加罢课 游行等的学生总数达50万人
1947年5月20日
南京 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 反内战运动
(史称五二O运动) 面对最基本的生存危机
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学生喊出了“挽救教育”的口号
发出了“向炮口要饭吃”的呼声
运动迅速扩展到60多个大中城市
学生罢课 教员罢教 工人罢工
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洪流汇聚在一起
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学生运动的高涨
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农村中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
征粮征税的民变蜂起 蔓延及到300多个县
全国20多城市的近120万工人罢工
苏 浙 皖 等省的抢米风潮
上海摊贩的斗争 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
新疆伊犁 塔城 阿尔泰的三区革命运动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等等
都给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有力的打击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在人民民主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学生运动为主力的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不仅作用突出 而且意义重大
第一 它在政治上揭露和孤立了美蒋反动派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以学生为主力的一系列斗争
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
和独裁卖国的反动本质
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 民主
团结的口号进一步深入人心
蒋介石本人就曾无可奈何地说
“学潮之影响 有关国家元气之损失
已属不可数计 ”
第二 它促进了若干重大问题的解决
直接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比如
为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创造了条件
“蒋介石遭到人民反对 政治上破了产
所以我们应当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所以这个时候提出打倒蒋介石正合时宜”
第三 它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两线作战
腹背受敌 大大牵制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削弱了它的第一线的兵力
减轻了解放区的压力
积极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和三大战役的进行
第四 它锻炼了干部
向解放区输送了人才
配合了人民军队接管城市的斗争
在学生运动中 许多知识青年得到斗争的锤炼
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
政治上日益成长起来 成为革命的宝贵财富
他们中的一些人
被中共地下党组织输送到解放区
去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比如1948年下半年
从北平到解放区的学生即达到一两千人
这些事实表明 不仅在军事战线上
而且在政治战线上 国民党政府都打了败仗
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