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2.《道德经》导读 > 老子其人 >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各位同学上午好
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讲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今天上午我们在这个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中
来讲《道德经》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道法自然的具体表现
我给大家总共讲的内容有四讲
老子其人 老子其书
上善若水和反者道之动
今天我们一开始先来说老子其人
通俗一点说就是老子这个人
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一个人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老子
大家还没什么意见
那这个人一定有蛮高的智慧才可以
你看孔子 孟子 荀子
都一个字是尊称子是尊称 就是老师的意思
老子两个字都是尊称
老是尊称 子也是尊称
但说起来关于这个人的生平介绍起来是蛮难的
认为在正史中 也就是在《史记》中
关于老子的记载并不多
《史记》里边有《老子韩非子列传》
共有四百五十个字左右提到过老子
我们把这四百五十个字分成三段
来介绍一下老子这个人
第一段
老子出生于楚国 苦县 厉乡 曲仁里
什么地方呢
一个说法是现在的河南省 鹿邑县 太清宫镇
鹿 就是白鹿的鹿
邑就是口字旁下面加个巴
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你别看这只是一个县
但是鹿邑县在唐朝的时候地位就很高
唐朝的皇帝姓李
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人
所以对老子的出生地鹿邑县
皇帝来直接管辖
另一个说法呢是安徽的涡阳
涡也就是漩涡的涡
在这地方读音念guo
这个地方历史上就有一条古水
也就是有条河叫涡河 涡水
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名字
关于老子的名字呢 那说法就多了
老子 老聃
聃就是耳朵的耳加一个冉冉升起的冉
意思是耳大 有智慧的样子
所以大家如果去过泉州清源山呢
那有宋朝的老子的石刻的塑像
以耳大有智慧为特点
还有无锡太湖上鼋头渚上老子的塑像
还有咱们这个楼观台老子的塑像
都以耳大有智慧为特征
所以老子 老聃 李耳 李聃 老莱子 太史儋
名字都五六个
连《史记》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这神秘性的表现 就体现出来了
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
象征意义上的一段(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呢在《老子韩非子列传》
和《孔子世家》两个地方都记载过
就是孔子曾经向老子问道
读论语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到楚国去过
孔子去楚国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跟老子见面
本来孔子见老子是准备问礼的 礼仪的礼
但等他说完呢 老子没有给他说礼
反而把孔子委婉的批评了一通
老子就对孔子说啊你还太年轻
你话太多
你这神态也比较张扬
这都不是一件(这个)好的事情
大家知道
孔子的这个谦虚其实和老子的这个批评
也有非常重要的一种关联
孔子出来了 学生就问他
说老师啊 你见了老子 老子都跟你说什么呢
于是孔子就有一番著名的感慨
孔子说
这个鱼啊 我知道他能游
这个鸟啊 我知道他能飞
这个兽啊 我知道他能跑
你飞也罢 游也罢 跑也罢
我弄个网就可以把它网住
但老子这个人我是搞不懂啦
老子其犹龙乎
犹就是像的意思
意思就是老子是不是像一条神秘莫测的龙啊
大家有机会去道观里会经常看到
这样的匾额叫犹龙氏
或者是老子其犹
指的 都是这样的一件事儿
各位
读这个国学经典
读哲学经典
读中国文化经典都非常想问
你说咱们文化和哲学的基本架构是什么呢
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呢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就可以引申出来
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的架构就是
儒道互补
儒家和道家啊 孔子和老子啊
表面上相互对立实际上又是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的
你看
孔子当年站在水边他的感慨是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强调一种积极进取 不断努力的精神
而老子站在水边他的感慨是
夫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他强调的是以退为进 以柔克刚的
这样的一种理念和智慧
表面上两者是相互对立的
实际上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吧
穷则独善其身
道家吧
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
儒道互补吧
所以这个在我们文化里是我们文化的基本的结构
和基本的框架
通过孔子和老子这个交往
两位大师的交往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重要的象征的意义
儒道互补的象征的意义
-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人生观
-周易的道德观
-周易的对话
-1.《周易》导读--测试题
-老子其人
-《道德经》这本书
-上善若水
-反者道之动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的思想
-3.《庄子》导读--测试题
-《论语》与《对话录》
-孔子的历史形象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学习之道
-4.《论语》导读--测试题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墨子、墨学与《墨经》
-《墨经》的逻辑学
-《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心经》解析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对理的疏解
-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王阳明其人
-心即是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说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