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  心即是理 >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在线视频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下一节: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再说第三个 王阳明的心即是理

通过诚意说我们很自然地

就来到了王阳明的心即是理的学说

在王阳明看来

意是物的发动者

心即是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什么说

意是物的发动者呢

在王阳明看来

一个自在之物之所以成为外我之物

不是自在的事物主动进入到我们人的认识

而是人通过意

发动了事物

照亮了事物

唤醒了事物

激活了事物 所以事物才能成为外我之物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

有是意则有是物

无是意则无是物

王阳明进一步补充说

我的灵明 就是天地万物的

主宰

天如果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仰望他的高

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俯看他的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在王阳明看来

天地万物鬼神实际上是和我的灵明

一气流通的

这就是

意是物的发动者

为什么说心就是理呢

王阳明苦苦追求的理究竟在哪里

龙场悟道之后

王阳明认为

理不在天地 不在万物 不在鬼神

就在我们内心深处

所以 圣人之学就是心学

圣人通过心学

然后才能够

通过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的

这种方式去教化众人

所以 心就是理

理就是心

王阳明说 以此纯乎天理之心

发之事父便是孝 发之事君便是忠

所以 心就是理

理就是心

那么为什么说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呢

在王阳明看来

如果一个实践活动

没有意欲的参与

那么这个实践活动就没法进行

如果天地万物都在我的面前

但是我没有意欲的发动和参与

那么天地万物在我面前

顶多只能是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无动于衷

所以

这是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内涵

那么

最后我们对王阳明的

心即是理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很多人认为

王阳明的心即是理的思想

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实际上 王阳明的心即是理
也有它的积极之处

西方哲学家

弗郎西斯 培根曾经说

蚂蚁的工作是搬运知识

蜘蛛的工作是绞尽脑汁

而蜜蜂的工作

既有吸收

也有消化 更有创造

如果说

蚂蚁的

搬运知识的工作就是

经验主义

蜘蛛的绞尽脑汁的工作就是理性主义

那么蜜蜂的工作

就是一种兼容经验和理性的

极富创造力的第三条道路

在这里 我觉得王阳明的心即是理的思想

更接近于蜜蜂的这种工作

他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王阳明心即是理的思想

可以克服

朱熹的机械主义的不足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道德

认识情感

认识价值

认识审美问题

比如中国人讲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为什么呢

这是人赋予事物

以价值和意义

中国人讲

一剪寒梅

傲立雪中

这实际上是人以意识的方式
赋予梅花以高尚的道德形象

中国人讲

情人眼中出西施

为什么情人眼中能出西施呢

这是因为情人

给自己的另外一半通过意识的方式赋予了

或者说激活了

美的因素

第二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是理

也是对中国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解读

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这种解读方式跟董仲舒不一样

在董仲舒看来 天人为什么能够合一呢

是因为人和天

可以通过神秘的感应来达到

但是在王阳明看来

人和天是通过人的意识 意向

意指的活动来达到的

所以在此

董仲舒有一种典型的神秘主义

而王阳明则是一种典型的人本主义

正是通过人本主义的

天和人之间才得到了合二为一 一气贯通

好 关于王阳明的心即是理我们就讲到这里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