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6.《孙子兵法》导读 > 军势篇下 > 邓妙子第四节下
派人出门 洒扫欢迎
自己带两个童子 端坐城门之上
焚香操琴
司马懿大军前锋杀到城下一看 阵势不对呀
怎么办 回去禀报
司马懿亲自到阵前来观战 他一看
因为司马懿他也是一个谋略家
司马懿碰到诸葛亮 尽管诸葛亮在谋略上
略胜一筹 但是两人的总体水平
大致来说是旗鼓相当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 那么最后身死
北伐也没有成功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性格
一生谨慎 从不冒险
所以站到这个城池之下 一看这个空城
司马懿傻眼了 为什么傻眼了
因为今之诸葛非昔之诸葛
诸葛亮不得已情况下摆了一个空城计
如果换一般人 我的实力远远优于对方
早就掩杀过去 那么城顷刻之间就破
但是唯独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用兵之常
所以他不敢冒进
断定由于诸葛亮始终谋求万全之策 寻求谨慎
所以这空城肯定是一个假象
他没有如此的胆量 周围必有伏兵
不得已之下 下令退兵
司马懿兵走之后 手下将帅就问诸葛亮
军师怎么有如此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说 我是断定司马懿会认为
我一生用兵谨慎 从不冒险
所以我这不是冒险 我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换句话来说 诸葛亮也是在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无将可用 无兵可守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 不得已突破自己
一贯用兵谨慎的风格 摆了一个空城计
以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偶尔才能出这样的一个奇谋
更不要说一般人 你要始终突破你用兵的这个常
那个不变 然后屡次做到屡出奇谋
非常不容易
所以孙子兵法 它的精深和可贵就在于
他把战争的很多方面都提高到一个
非常完美的理想的层面 那么剩下的问题
就是将军他在实践的层面上 依据他的智慧
依据他的性情 他能够做到哪个层次
要做到最理想状态 几乎从古到今
无一个完人
这是第五篇 他的一个关于奇正的思想
那么接下来在战术层面的第六篇
他谈到了虚实这一对矛盾又辩证的战术问题
那么我们最后把他的整个战术思想
用他在第六篇里面所用的一个比喻
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那么什么比喻 关于水的比喻
中国很多高人喜欢用水来设喻
孙子也用水来设喻 谈论兵形
那么他是如何谈论的 我们来看
夫兵形象水 水之行 避高而趋下
就是说 用兵之法像水一样
水有一个千古不移的规律
由高处往低处流 那么用兵打仗
你要取得胜仗 也有一个千古不移的规律
以实击虚
我们掌握这个唯一不变的规律
水由高处往低处流 或者说 用兵
以实击虚 以多打少 够还是不够
远远不够 因为你看一下天下千万条江河
它有没有两条江河运行的路线完全相同
你再看一下水在自然状态下静止下来
它的外在形状 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湖泊
没有 不但没有 而且永远无法穷尽它未来
河流新的流向以及它静止下来新的形态
所以接下来孙子讲
水 因地而制行
就是说水根据地势的变化
它流经的途径 它静止下来的形状
它是千变万化 始终无法穷尽的
兵 因敌而变化
所以用兵打仗最贵在的一点在于什么
能够因敌变化而不拘于常法
故兵无恒形无尽势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
所以兵书上尽管讲了很多兵形 兵势
也就是说 讲了用兵的兵法
但是一个好的将军熟读兵书之后
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能够根据敌人的根据双方的军情
灵活的变化
而不是固守成法 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喻最后完整地看一下
所以用兵最高的一个境界就是
熟读兵书时候 能够灵活地因敌变化
变化到令对方没法猜测你的具体的战术原则
所以中国古代有一个字叫 神
但这个神它不一定是指宗教意义上的神明
它还指什么
那么易经上有句说法叫
阴阳不测之谓神
阴阳 事物变化的基本动力
以这个动力所导致的基本规律
你如果能把握一个事物的阴阳 即它的规律
那么你就可以说把握住了这个事物
用兵也是一样 你把握了双方的基本的军情
然后了解了对方用兵的规律
那么对方要在你面前出奇兵 几乎没有可能
但是如果你能够做到另对方阴阳不测
对方只知道以前在什么场合 什么地点
你以什么战法 然后以出奇兵的方式
狠狠地把他歼灭了一次
但他永远也猜不准在未来新的时间 新的地点
你会用什么样新的战法又把它以出奇兵的方式
再痛歼一顿
那么 这样的将军就真正的谓为什么
就可以称为神
那么这个神是军神 战神的神
好 我们就讲到这儿
-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人生观
-周易的道德观
-周易的对话
-1.《周易》导读--测试题
-老子其人
-《道德经》这本书
-上善若水
-反者道之动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的思想
-3.《庄子》导读--测试题
-《论语》与《对话录》
-孔子的历史形象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学习之道
-4.《论语》导读--测试题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墨子、墨学与《墨经》
-《墨经》的逻辑学
-《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心经》解析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对理的疏解
-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王阳明其人
-心即是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说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