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  对理的疏解 >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在线视频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下一节: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探索朱熹的思想世界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大家理学宗师

他的思想可谓是浩瀚深邃

那么我们今天就从

朱熹思想当中一个最基本的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最复杂的这样一个概念入手

也就是理这样一个概念

通过对理的分析

我们去切近

朱熹的思想世界

那么对于为了更好地去理解

朱熹的理的这样一个概念

那么我们有必要首先去了解

今人对朱子 理 的概念的各种各样的解释

那么下面我就举几种典型的看法

我们去了解

并加以简单地去说明

第一种看法

那么认为朱熹的理

就是理性 或者说是某种理性

那么对于这样一种看法

那么有一个典型的观点

就认为朱熹就是一位理性主义者

那么对于什么

这样一种理性到底是什么

是哪一种理性

那么对这样一种观点又有很多的争论

那么有些人认为

朱熹的理实际上是一种所谓的认知理性

或者说是认识理性是对一种概念的分析

那么有些人认为

朱熹的理性 理的概念

实际上是一种实践理性

那么朱熹的思想是为现实的政治去服务去论证

是以体现现实的目的

作为他思想的一个最根本的归宿

那么有的人认为

朱熹的理是作为一种纯粹的思辨理性

因为理是作为形而上者

那么它是作为一种纯粹的精神

或者是纯粹的观念的形式而存在

当然了 这样一种思辨理性

和我们今天所探讨的

或者经常提及的科学理性

还是有所差异的

那么 所以可以说

不同人的看法

那么导致了我们对朱熹的理

是哪一种理性产生了分歧

但是即便如此 我想我们有一个共识

就是作为理性的

这样一个概念的一个最根本的一种定义

就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理智的能力

通过这种能力

可以对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来加以把握

那么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

朱熹的 理

那么可以说是理性

但是这个理性到底是思辨理性还是实践理性

亦或是这种认知理性

我想这个根据每个人的这种认知会有差异

那么这是第一种具有典型的一种观点

那么第二种就认为朱熹的理是本体

当然了 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一提到本体

那么自然就会涉及到西方哲学的这样一种语境

那么对于西方哲学来讲本体就等于实体

或者可以说本体论就等于实体论

那么在这样一种语境之下

本体往往是和现象

作为一种对立的概念而出现的

那么也可以说

本体和现象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那么对于本体来说它是真而不存

那么对于现象来讲它是存而不真

那么记得张岱年先生曾经做了一个简单的区分

他认为朱熹的理是本体

但这个本体是寓于现象之中的

而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这样一种看法当然自有它的道理

但即便如此 我们也可以看到

因为在西方语境当中本体是和实体是相对等的

但是在朱熹的理论当中

它常常谈到有道形流转等等一些概念的时候

那么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理

它是变动的是动态的

所以正是因为如此

那样一种去看待实体的
那样一种凝固静止的方法

是否我们可以真正地去
把握到 理 的这样一个概念

那么这个我想我们是有疑惑的

所以这是第二种典型的一个观点

第三个典型的观点

就是认为朱子的这个理是自然界的规律

当然一提到规律

那么可能我们就会自然地去联想到自然科学

因为从西方的社会发展来看

它近代以来的科学是以牛顿为首的物理学

那么在哲学上所表现出来的

就是以机械论和还原论

作为它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论

那么在这样一种态度之下

那么我们对于我们的世界的认知

那么就出现了非常大的这种区别

或者说是一种区分

就认为我们的世界就犹如一台精巧的钟表

而我们的人作为
一条更精致的机器的方式而存在

那么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

朱子的思想当中对理的认识

我们会发现

朱子的理是和我们的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朱子所谈到的物理的概念

也和现代物理学的这样一个物理的概念

完全是不相同的

那么特别是朱子所提到的

致故有信这样一种说法

就是最好的一种明证

那么除此之外

那么还有的人

比如认为朱子的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形式

那么他们是用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的形式因

来对朱子的理加以解释

以形式因和质料因的关系

去匡解朱子的理气之间的关系

那么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

当然就不一一加以展开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这些观点

那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基本上都是以西方的这样一种哲学背景出发

去理解朱子的 理 的概念

那么当然了

我们可以坦诚坦率地去讲

时至今日

我们去理解或者去研究中国哲学

那么是离不开西方哲学这样一种背景

特别是我们离不开

西方哲学所提供给我们的

一些概念的分析方法 语言 工具

那么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

我们再这样去做的时候

我们一方面要知道它的适用性

适用性就意味着中西文化在某些方面

它是具有共通的这样一种关系

但是另一方面它有不适用性

那么主要就体现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面

那么所以我们在关注朱熹 理 的思想的时候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我们不要在一种共通性的这样一种旗帜之下

去消溟中国哲学的特点

那么所以在我看来

只有在保证中国文化的特点特质的基础之上

才有可能展开真正的积极的有效的

和西方文化的一种对话和沟通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