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  对理的疏解 >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在线视频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下一节: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下来去介绍

朱子对于理的第二种重要的这种规定

那么朱子把它称之为所当然者

那么在朱子的所著述的典籍当中

他时常将所以然与所当然连提并用

所以有时候也常常以这样一种形式出现

即所以然与所当然之理

那么下来我们去了解一下什么是所当然之理

所当然其实就是应当

实际上所当然之理

就意味着是一种应当如此的道理

如果按照这样一种道理去做

那么就是理所应当

如果不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去做

那么就是理所不容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那么这样理所应当的这样一种道理

或者说所当然的这样一种道理

那么它就是一个价值范畴

按照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观点

所以然就是一种陈述句

所当然就是一种祈使句或者说是一种命令句

那么它就要告诉别人如何去做

以及这样一种做法是否具有正当性

那么所以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就要问一这样一个问题

也就是这样一种命令这样一种原则

它出自何处

它是超验的呢 还是经验的

它是自律的还是它律的

下来我们看看朱子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如果所当然之理是经验的

那么我们知道所谓的这种经验

就意味着是人们在实践行为当中去获得的

它或是一种习惯

或者是因为某一种目的所制定的条规

那么在通过类化以后

就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

我们就必须去遵守它

那么当然我们知道

朱子是非常强调经验的积累的

但是仿佛所当然之理

它不是这样一个层面的含义

那么在朱子看来

所当然之理

实际上应该是先天在前的

它是一种先天之理的方式而存在的

如果说是一种超验的

那么也就是可以不通过经验的检验

而获得这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那么对于这种超验的所当然之理

实际上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理性能力

那么就像康德所讲的

这种理性能力是人自身所具有的

第二种就是这种客观的这种理性

是在人的个体理性之外的

人只能通过认识去把握和了解它

并且才能把它转换成自身

那么朱子的所当然之理

到底属于其中的哪一类呢

我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如果说对于朱子来讲

所当然之理是一种超验的

同时又是一种自律的

这样一种价值体系的话

那么朱子一定会承认这样一个命题

即自我能够去理性地创造出道德法则

而这个自我实质上就是作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心

这种理性就是一种道德理性

那么我们看到朱子的诸多的论述当中

确实有这方面非常丰富的这种论述

比如朱子提到的 心体即信 信即理

也就是人心作为一种本体的存在

它就是一种所当然之理

那么如果说朱子的所当然之理属于第二类情况

它是一种它律的超验的 它律的这样一种类型

那么就意味着

朱子不承认自心的这样一种道德理性的存在

认为人只能通过认知或认识

去认识这个外在的理

那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获得它

那么也正是因为如此

所谓的所当然之理

就成为一种类似于客观理性之类的这样一种东西

但是实质上我们可以看到

朱子和其他的理学家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的一个基点

就认为天人是合一的

他们是彻底的天人合一论者

那么同样朱子不是自然和人的对立论者

所以我们知道朱子和其他理学家

可能在这方面那方面有很多的

这个观点上的不同

但是在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论的基点

和理论的发展趋向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朱子是不承认我们的心只是一颗认知的心

所以在朱子看来

我们的心是具有道德主体之意的

当然了我们也发现

在朱子的思想当中

朱子是谈到关于心的这种认知的一种功能

特别是朱子所提到的格物致知

那么朱子认为在认识的层面上是有主客之分的

是有所谓的穷理之学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朱子在谈物理

那么最终物理是要通向信理的

而信理它不是认识论

它是存在论

所以信理才成为所当然者的最根本的一个归宿

那么朱子所讲的在认识论的层面有主客之分

有可以去把握的外在的一种对象

但是他最终是以心体即信信即理的方式

作为他最终的表达方式

或者是表达的形式出现

那么所以在此我们可以看到

朱子的所当然之理

它既是天地自然之理又是人心所具之理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

所当然之理是天地自然之理

从主观的角度来讲

它是人心所具之理

如果一定要做出一个区分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从天地宇宙生命生成的

这样一种法则的角度

那么所当然之理就是一种它律

如果

以所当然之理是寄于人心又有人心所实现

那么这样一个角度来看

所当然之理又是自律

在这里人心才是真正的主体

人心自是道德之心

所以我们就不应该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方式

去讨论朱子的所当然之理这样一个话题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