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6.《孙子兵法》导读 >  军势篇中 >  邓妙子第四节中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邓妙子第四节中在线视频

邓妙子第四节中

下一节:邓妙子第四节下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邓妙子第四节中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为什么设伏 他基于这样三点考虑

第一 当时日寇前线的进攻非常顺利

所以 敌人是一个骄兵

那么骄兵的话必然疏于防范

第二点 山脊非常的窄 只有几百米

旁边略高的就是两边还有军事设施

按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适合藏兵

作伏击战场的一个地方

地方不适宜藏部队

但是如果我方能够巧妙地利用

国民党遗留下来的这个碉堡 工事

把我放军队巧妙地掩藏起来

那么反而能够做到出其不意的奇效

第三点就是双方武器的差异

日寇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重兵器的威力

那么我方八路军的军队兵器稍微弱一点

甚至一些当时新入伍参战的军队

它所拿的是红缨枪

所以两边的高地离公路非常近

尤其是碉堡离公路近的20米

远的也不到100米

那么如果我们把军队藏在这么近的地方

双方战争一旦打响 直接和日寇短兵交接

对方有优势的重武器完全派不上用场

所以基于这三点考虑 他们决定在这儿来设伏

那么鬼子援军从这儿到来的时候

为了慎重还派了一支先头的骑兵侦查部队

骑兵侦查部队上了这个山脊之上

然后眺望周围的军情

它的马蹄几乎踏到我方埋伏士卒的头上

但是他根本没有观察他的脚下 他的两边

就是这个山脊之上的情况

看的是对面山峰上的情况

一看 没有任何情况

然后让后面的大部队跟着上来

所以对方的大部队上来之后

我方在这么一个狭长的山脊之上

掐头 去尾

对对方进行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伏击战

这个伏击战几个小时下来

歼灭鬼子一千五百多人 只有一百多人逃掉了

应该说是平型关战役之后

一次非常有影响的重大胜利

所以根据当时的具体地形

我方能否在这设伏 设伏是正 还是奇

其实很大意义上取决于

根据双方的具体军情

一线指挥员他的一个临机的判断

那么 这是第一点

以正守 以奇战

孙子他的观点就是说

你如果要防守的话 你一定要

依据经验 合乎兵法

依据险峻的地形 坚固的城池

防得中规中矩 来不得丝毫偷巧

但是你要如果取得胜利的话

那么 贵在出奇

奇正我们刚才讲了 作为辩证的双方

一定的情况下 可以相互地转化

所以军阵不过就是那几种

但是在孙子看来

对于一个善于出奇的将军

那么 他可以做到屡用奇谋

用他的话来讲就叫

不竭如天地 无穷如江海

就是说善于出奇的将军

他可以在一个对手面前做到

反复地出奇 屡次用奇谋

那么孙子提这个观点

仍然是我们前面强调的

真有这么一个将军 确实是一个

令对方鬼神莫测的 高明的将军

但是问题在于

孙子他把这个问题提到一个最理想的境界

就是说好的将军要善于屡出奇谋

即使在一个同一个强大的对手面前

也仍然能够做到 不竭如天地 无穷如江海

他把这个问题提高到这么一个理想的状况

但在现实的战争层面我们能够做到几分

这一点其实在真正的实践层面

遇到了一个大的考验 或者说一个大的限制

什么限制 人性的限制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将军

有他一定的性格 或者说性情

他即使再熟读兵书 精通将道

然后善于临时应变

但是如果你去详细观察这个将帅

他多次打过的战役的话 你会发现

由于人的性格是没法改变 没法突破

所以他在万变背后还有一个不变的常在这

这个常他就很难突破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战例来说

那么在诸葛亮七擒孟获 平定南方

然后又以离间之计

使统领雍凉总兵的司马懿搁置回家

然后开始北伐魏国

在北伐过程中 魏延曾经提出一条妙策

你给我一路兵马 人不要多 五千人

然后我沿秦岭而走 从子午谷出奇兵

直接突破正面魏兵的防守 直接奔袭长安

然后你统兵从正面进攻 我们前后夹击

那么此一战之后 咸阳一夕尽归蜀国

但诸葛亮讲 你这样讲有投机取巧的嫌疑

你欺负司马懿之后 魏国朝中无能人

假如有人提一条建议 在你出的子午关上

由于它地形非常险峻 派一支伏兵

那么你这支军队必将全军覆没

不但打败仗 而且会给我们的出师

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你这不是一个万全之策 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

这一点其实显示了诸葛亮尽管足智多谋

但是基于他的性格 他是要寻求万全之策

性格比较谨慎 出于谨慎的性格

谋求完全之策 从不冒险

这一点既是一个长处 但是到一定意义上

就成为一个达到孙子所讲的

你要出奇谋 不竭如天地 无穷如江海

它的一个恒常的人性的限制

做不到屡出奇谋

所以后来在马谡痛失街亭之后

诸葛亮一看 形势非常不利

不得已 要安排退兵了

那么把众将都分遣出去之后

他统领五千兵卒 然后到了西城县 这个小县城

这个地方是蜀军的军粮囤积之所

他要指挥士卒把军粮运送回去

当他派遣了2500士卒刚分运了第一批粮草

士卒来报 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

已经从两边分成两路 掩杀而来

眼看到了城边

诸葛亮一看 魏兵来势汹汹

而且六十倍于目前我城中目前的兵力

手下没有任何武将可用 只是几个文官

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摆了一个空城计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邓妙子第四节中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