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2.《道德经》导读 >  反者道之动 >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在线视频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下一节: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各位同学 我们继续

朱光潜先生说

以往发生的很多轰轰烈烈的事儿

和我们有多少干系呢

只有那些思想家的智慧

像黑夜中的星星

在黑暗中指点我们前进的道路

如果各位要问

在《道德经》里面哪一句话

最富有哲学的学理和智慧

那当然是《道德经》四十章的这一句

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的核心不在第一章

也不在第八十一章

正好在中间 就是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只给大家讲了三句话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反 弱 无

这是道德经里面三个核心的理念

我们来详细说一下反者道之动这五个字

反者道之动基本的含义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

站在相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各位一直渴望一种成熟的智慧

我们什么时候成熟了呢

标志有两个

第一个 我们懂得担当了 有责任感

第二个 我们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也就是 反向思维 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

我现在在这儿写个6

站在各位的角度看那就是个9

我这儿看就是个6

咱们争论一辈子

如果位置不换的话也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而且都认为对方很笨

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承认呢

换过来嘛

站在对方的角度一看不就清楚了嘛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

它的第一个要求就是

我们站在一个相反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奇妙
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比如说

你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比如说写书法

是把书法写得非常漂亮吗

很多书法家告诉我们

书法到最后写得越拙 反而境界越高

一个大的书法家最后把自己书法

写得像小孩儿一样非常有稚气的时候

稚拙的稚 幼稚的稚

那反而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雕塑也是如此

中国雕塑的顶峰就在我们陕西茂陵石刻

你去看一下 你看不见一件比较精致的作品

你看霍去病墓前的那个马踏匈奴

你看那个山的造型

你看所有的汉代的雕刻

几乎都是 大巧若拙

它是以稚拙 笨拙 朴拙为它的艺术的最高点

反而大家认为是最巧夺天工的

中国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的时候

就像王维的那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看似直接从口中说出来的

那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境界

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虽自人工 宛如天开

虽然是人工的 但是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所以像这些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

四十二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这些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成语

其实都是反者道之动的禅悟

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

大器晚成

大成若缺

像这些 都是站在一个相反的

反向思维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我们今天没时间解读更多

我给大家说一下其中的 大成若缺

这个世界之所以完美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有不完美的地方

这话听起来矛盾 却其实包含着至理

你说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是什么 维纳斯啊

你现在用电脑设计了很多

维纳斯的胳膊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

你放在哪里大家也不承认

大家觉得还是不如原来的那个更完美

正因为有缺陷
所以这尊雕像成了最完美的雕像

其实人生的道理也莫不如此

中国文化中最高的数字是九不是十

就跟十差那么一点

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全开了就凋零了

月圆了就向缺的方向发展了

就差那么一点

所以给大家更多的期望 感觉更为完美

这就是大成若缺的道理

所以站在一个反向思维的角度看待世界

我们的世界就会扩展一倍

这是我给大家说的反者道之动的第一点

站在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的世界会更广阔 更有智慧

反者道之动的第二个含义

也是哲学里边经常讲的一个道理就叫相反相成

相互对立的东西 反而能够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

形成一种更和谐的更高的境界

在这里我给大家说三个例证

第一个例证

各位听了这么长时间的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

一定要问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框架是什么

它的架构是什么

我觉得两个字最为恰当 就叫做儒道 互补

儒家和道家表面上相互对立

实际上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这是我们文化思维中非常杰出的一个方面

你看

儒家强调的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道家强调的是以退为进 以柔克刚 无为而治

所以当年孔子站在水边

他的感慨是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

强调水的自我牺牲 不断进取的精神

而老子站在水边他的感慨又是另外一番味道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里边讲

夫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是最柔弱的 但它里边包含着强大的力量

世界上没有什么强大的东西它是克服不了的

水滴尚且石穿

做金属材料切割的人都知道

最坚硬的金属 没别的东西对付它的时候

你拿水去切割它

你给水一个动力

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 它是非常锋利的

况且你给水一个动力它非常持续

所以通过水的这个形象我们知道两种思想非常不同

可是在中国文化里这两者又是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的

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儒家

穷则独善其身 这是道家

可是这个可以很好的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

它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两级

和(这个)思想的寄托

你达也罢穷也罢
都有理想的寄托和精神的安慰

陶渊明也罢 这个苏东坡也罢

这都是儒道互补的典型的例证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