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6.《孙子兵法》导读 > 用间篇下 > 邓妙子第二节下
然后我们接下来 然后看第三个方面
这个孙子认为 贤君名将能以上智为间者
成大功业
于是他提出第三个观点
间谍对于一支军队打胜仗
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个作用 它之重要
孙子进一步用后面的这样一个说法
他作了一个阐述
他讲
三军之亲 莫亲于间
说
用我们今天话来说 三军最亲的亲人是谁
间谍 赏罚莫厚于间
就是说
按论军功行赏 谁的这个赏是最厚
间谍
事莫密于间
三军之事都是机要之事
但是机要当中的机要仍然是间谍之事
所以
我们把这句话完整地来看一下
三军之亲莫亲于间
赏罚莫厚于间
事莫密于间
通过三个方面
极言了间谍对一支军队取得胜利 它的
这个重要性
那么
我们要成功地使用间谍让他发挥这样的重要作用
对贤君名将而言他如何能够有效地
驱策这类人 让这类人为他效死命
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孙子兵法在用间篇
谈到这个问题他只谈到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
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 高官厚利
那么第二点
因利导之 那么仍然是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仍然是重金收买
那么两个方面结合到一个方面
仍然就说 重金收买使其为我所用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就说
我们今天看惯了共产党人 他
大义凛然 宁死不屈的这么一个形象
所以心中有时会问
重金收买难道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一点
孙子这样讲的时候 他有一个他的一个时代背景
这个时代背景就是古人所谓的 春秋无义战
那么这个义就是道义的义 正义的义
为什么要讲春秋无义战
那么我们看一下就说
西周王建立天下 分封诸侯时
那么当时天下分封的诸侯王当中
百分十九十左右都是周氏自己的宗亲
那么西周的这个晚年
天下大乱 乱的原因又在于什么
天子失去了节辖手下各路诸侯的能力
那么相当于
一个家庭当中 老父亲年衰 然后兄弟之间
起了端倪 相互争王称霸
所以谁也不能说 我正义 对方就不正义 所以
在一个暂时可以不考虑正义和道义的情况下
那么重金收买 似乎就成为
唯一的手段
但是孙子并没有完全把
贤君名将对于间谍的调遣之策
完全归结于重金收买
他后面还进一步补充了
非圣
非仁
非微妙
不足以用间
就说非圣
非仁 都是对贤君名将 他的品质的一个要求
那么换一句用我们今天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说
你要成功让间谍
这类比较聪明的人他为你效死命
那么你这个为将者 至少必须有一点人格的魅力
或者说 人格的伟大
否则你不能让这批人为你完全效力
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就是
在我们看的很多红色经典战争影视题材当中
那么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英雄形象
每当国共两军战至一些关键的时刻
那么蒋委员长老问他手下人这么一个问题
共军主力目前在什么位置
那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
共军主力已不知去向
令他老人家非常地恼火
所以国共两军之争 单从用间之道上来看就说
我方已经优于国军
那么为什么我方能够成功地用间
从而最终由小到强
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说
他是不是有仁 有圣这样的德性
那么我军的间谍工作是由谁来主抓
那么应该直线来说它的这个领头是李克农
但是在李克农之上 那么还有周恩来
那么周恩来人格的魅力
在革命时期 包括在建国之后
那么都是众口皆碑的
所以 只有就说以这样的君主
孙子把他称为 贤君明主
贤君明主
然后 成功地用间 才能够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
从而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是我们《用间篇》所讲的主要内容
-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人生观
-周易的道德观
-周易的对话
-1.《周易》导读--测试题
-老子其人
-《道德经》这本书
-上善若水
-反者道之动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的思想
-3.《庄子》导读--测试题
-《论语》与《对话录》
-孔子的历史形象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学习之道
-4.《论语》导读--测试题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墨子、墨学与《墨经》
-《墨经》的逻辑学
-《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心经》解析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对理的疏解
-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王阳明其人
-心即是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说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