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5.《大学》《中庸》导读 >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在线视频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下一节: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样的正心

正心 正者

它实际上这个字的构型呐它就是

止一

也就是守一以止

守什么一呢

其实就是守诚意的那个一

守一

所以这个守一呢

它也应该是无限的一个过程

以此类推我们说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也是这样的

所谓修身

修当然是修养

所谓的身就是己

在这个

《尚书洪范》篇里面就曾经

提到一个说法叫做

敬用五事

哪五事呢

貌言视听思

所谓的貌

当然就是指的外在的行为了

言就是讲话

听就是听别人讲话

还有就是思

当然就是指的内在的思考

内在思考

所以这几个方面呐

的修养就属于所谓的修身

齐家

我们中国古代

跟现代的家庭结构还是有点区别的

现在一般都是小

家庭这个三口之家小家庭

那么在中国古代呢这个家呢

他一般是指的一个

大宗族或者这个大家族

所以一般而论呢就是指

大夫才有家

当然在中国

古代跟现代的这个社会的这个变迁

变化

我们现在

这个大的家族

或者家族的这种组织

可能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古代的这个家他就是

一个大的宗族一个大的家族

所以要治理要管理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谓的国呢当然就是指的诸侯国

所谓的这个平天下之平

那就是平均天下

天下有这么多的人

如何能够平均天下

这在

古代看来其实在今天看来

也是一个

很大的难题

由此我们就知道

八条目在实践过程当中

它们都可能是一个

无限性的过程

我们这样来看的话

前面说到了

八条目的前件都是后件的

必要条件

那么

这个前件既然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那么后件都是建立在

无限的过程基础之上的

以此呢我们过去有人说

八条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号召人们

千军万马去过独木桥

其实我个人觉得

与其说是独木桥还不如说是

一个迷宫

也就是说是一个

普通的士人知识分子

很难走出去的

迷宫

也就因为如此

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当中

有许许多多的人

会有一种不得志的感受

也就是他们自己

内圣

修炼 修养

从事学术研究

一直到终老

都可能呢得不到

这个君主的赏识

得不到

这个政治上的任用

这其中就有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

就是曾经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我们一般认为董仲舒

他的建议不是得到了

(这个) 汉武帝的

认同

但实际上董仲舒本人

并没有得到重用

所以董仲舒就写了一篇赋

它就叫做《士不遇赋》

士就是士大夫的士

就是古代的读书人

不遇就是不遇遇不到明君

那么他的大致的感受就是

在这个内圣

修养的这个迷宫当中

一个人可能走不到头

他就行将就木了

他就

面临着人生

走到了

最后的尽头

无独有偶

另外一个我们知道的名人司马迁

《史记》的作者

他也写了

一篇当然是回应属于回应

这个

董仲舒的(这一个)

这个《士不遇赋》的叫做什么呢

叫做《悲士不遇赋》

悲就是

悲叹

到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人

叫做陶潜就是陶渊明

他也回应前两位

写了一篇叫做《感士不遇赋》

这说明

就《大学》呢 它

所提出的这个政治文化的这个路径

它的的确确有它自身的一个陷阱

有它的一定的风险

因为在即使在传统的社会里面

我们说在家族社会里面

这个要齐好一个家或治好一个国

这里面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这个八条目

后件都是建立在前件的基础之上的

而前件是一个无限性的过程

这说明了它里面似乎是有陷阱

但是另一方面

的的确确在传统中国社会里面

所谓的内圣外王

或者我们这里说的八条目

他所陈述的这种政治思想

的的确确又是在起作用

发生作用的

那我们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这当然

是由于传统社会的格局

我们说

家国同构的这种格局所决定的

这是一个方面

而另外一个方面呢

那就是在传统的社会格局里面

真正能够取得权利的

并不一定像《大学》所强调的这样

是 仅仅靠学术

或者道德修养

而是靠综合性的实力

来决定的

而这种综合性的实力里面呢包括学术

和道德修养

但是不仅仅是

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

家世背景

人际关系

所以我们说

在一定的

意义上

只有综合性的实力

才能够决定中国传统社会的这种政治的格局

所以呢 就会有

两种获得权力的途径

一种就是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

另一种呢

就是 靠自己打天下打出来的

你要打天下的话

它就得靠

综合性的实力

这里面就包括 道德

也包括 学术 思想

甚至还包括我们知道的

谋略家

法术家

他们的那些 谋划那些计策

也都在之内

所以

我们从今人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呢

在这一点上说《大学》有它的不足

另外我还要说的一个《大学》的另外一个不足

在哪里呢 那就是

我们前面说

《大学》提倡

三个方面那就是学术

道德修养和政治的合三为一

这种和三为一呢

可能形成一种三者的良性互动

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那就是一方面可能形成

所谓的官本位

在《中庸》里面讲

大德者 必受命

那么《大学》里面讲

内圣能够外王

但实际上

真正外王的

他不一定就是内圣的

因为我们中国古代我们都知道

真正

做皇帝的人

一般是两种情况

一个就是自己打天下打来的

第二个呢

就是从自己的父辈那里继承来的

这两种情况它都不属于是内圣

所导致的

所以这个大德者必受命呢就叫人

产生另外一种联想那就是受命者必大德

外王者就一定会内圣

所以这里面呢的的确确存在着一种

给官本位提供的一个空间

但同时呢我们看到就是说

还有一面呢就是

《大学》里这个

政治方面的这个强调虽然说对于

对于宣传这个道德修养

有一定的好处

但同时呢

它也可能让学术

和道德都不能够脱离政治

也就是说政治可能

抑制要学术

学术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的空间

所以我们今人读《大学》的时候

就要看到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

《大学》它确实

对中国的

政治文化

对中国的

道德和学术

都有深刻的影响

我们知道汉代的察举制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科举制

他们所提出的这个思路这个政治制度的这个思路

实际上和《大学》是一脉相承的

而《大学》在 南宋朱熹编成了四书之后

它成为了士子的教科书

对中国的政治文化

对中国的文化教育

的影响就是非常的深远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正面的
也要看到他自身的一定的

这个限制性

好 今天这一节就到此为止

谢谢大家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