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8.《心经》导读 >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前面呢我们谈到了
就是说可以把《心经》中的这些重要
概念 范畴 思想
融合在一起的四圣谛
其中的前两谛
苦谛 集谛
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四圣谛就是四大真理的意思
那么下面我们来考察另外的两谛
那就是灭谛和道谛
怎么样才能摆脱苦呢
摆脱苦以后将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我们能不能达到摆脱苦的那样一种境界呢
这就是我们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
就是我们人生首先要做什么
前面我们说了
人生呢说到底就是一个苦字
由于有因缘 由于有轮回
所以我们总是在里面
转来转去摆脱不了苦
但是我们又都想摆脱苦
那么于是就产生了第三个问题
就是我们人生到底要做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字 灭 灭什么呢 灭苦
灭苦 那么灭苦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什么境界就灭苦了呢
那么在这里面又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就是涅槃
佛教认为怎么样才能灭苦呢
只有达到涅槃境界才能灭苦
涅槃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涅槃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境界
涅槃就是一个摆脱因缘跳出轮回的境界
我们前面说了在世间
人生 生灵都存在苦
但是在涅槃境界中就没有这个东西了
涅槃通常有四个最重要的特征
叫做常乐我净
佛教中呢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一个就是呢
把佛教和其他的教区分开来的一个区别标志
叫做三法印
这三法印呢
第一个叫诸行无常 第二个叫诸法无我
第三个就是涅槃寂静
那么诸行无常它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
为什么是无常的呢 原因就在于因缘
第二个诸法无我 法指的法界就指的我们的一切事物
里面我们找不到一个有自性的东西
为什么找不到个自性的东西呢
因为也是因缘
认为因缘聚则聚 因缘散则散
所以我们找不到这样一个自性
但是我们却发现在涅槃境界中却存在着
这样的一个特征
涅槃的四个特征第一个就是常
我们前面说的一切无常
诸行无常 到底有没有常呢
有 什么地方有常呢
涅槃中有常
第二 这个诸法无我
那么到底有没有我呢
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地方可以有我
那就是涅槃中 涅槃中才有自性
第三个呢
一切皆苦
那么有没有摆脱苦的这样一个地方呢
有 在什么地方呢
涅槃境界
第四个 净
大千世界
滚滚红尘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片
净土呢
能找到 在什么地方呢
涅槃境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个
那么关于佛教的
四圣谛呢前面的这三个谛
它们的思想呢
虽然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佛教宗派但是我们发现
就前三谛来说的话
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大家基本上都不会有这样一些思想 我知道
那么说完灭谛以后
我们来谈一下第四个就是道谛
道谛它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达到涅槃境界呢
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指出的一条道路来
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个道呢
却真的很复杂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
那么要修行修成正果的道呢也是很多的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说佛教它有很多的宗派
可以说是宗派林立
但是呢我们会发现
在这个就四圣谛的这几个问题来看
其中的前面的三谛呢
可以说绝大多数佛教宗派都是认可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在第四点上
就是在道上
那么关于道谛呢至少
我们涉及到的道呢也有多种不同的道
比如说八正道
八不中道
还有三学
还有六度等等
有各种各样的一些道
那么这些道之间呢也有着一定的关联
那么这些道呢其中我们可以
对它做一个简略的说明
比如说八正道
八正道实际上包括 正念 正思维
还有像正命 正定 正精进等等
那么一共有这么八种
那么这个要一一的都去说的话那就有点多了
实际上这个八正道呢
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把它概括为三学
三学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叫做
戒 定 慧
那么戒定慧三学
也就是说呢我们要修道的话要修戒定慧三学
那么八正道里边的
其中的不同的部分分别的可以概括
在戒 或者定 或者慧里面
那么戒也就是通常说就是持戒
定呢 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禅定
慧呢 是指慧悟
那么戒定慧三学他们呢
可以说是修道的最重要的途径
也就是说一个人呢要修成正果
要修成正果的话要持戒
需要禅定
需要慧悟
但是我们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三个方面实际上
并不是就是说你非得要同时都去修
实际上是这样的
你可以侧重的去修其中的一个
或者也可以同时都修
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的话
可能修的道路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说呢可能对
佛教不太了解或者
慧根比较低一些的或者文化水平比较低的
可能更多的我们要求首先要持戒
啊 那么其次呢还要
像这个坐禅 禅定
那么这个禅定和持戒这里边呢
就是到底该强调哪一个呢
我们就会发现就此就会分出一些不同的一些派别
比如说呢
我们佛教中我们中国佛教中有一个宗派叫律宗
这个律宗强调的就是要持戒
认为持戒是最重要的
那么还有禅宗 禅宗可能更多的强调的和禅有关
而且和慧有关
这个禅宗呢比较特殊
我们一提到这个禅呢往往会想到坐禅
但是禅宗中讲的这个禅呢它不仅仅是坐禅
它的概念范围呢要更为广阔
这个我们在后面我们还会提到
-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人生观
-周易的道德观
-周易的对话
-1.《周易》导读--测试题
-老子其人
-《道德经》这本书
-上善若水
-反者道之动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庄子其人其书
-庄子的思想
-3.《庄子》导读--测试题
-《论语》与《对话录》
-孔子的历史形象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学习之道
-4.《论语》导读--测试题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墨子、墨学与《墨经》
-《墨经》的逻辑学
-《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心经》解析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对理的疏解
-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王阳明其人
-心即是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说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