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二单元 国学:陈来 >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 如何看待传统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以上我们讲了它的语词
跟它的定义
现在我们从中华文明的角度
怎么看待传统
我想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
我们认为
传统最主要的意义是文化传统
你比如说一个人学一门手艺
这个手艺也可以传递下去
这是一个很小的传统
像西尔斯在他的书里面讨论的
主要的就是文化传统
而文化传统应该有民族的属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和灵魂
所以在中国文明的角度来看
我们跟西尔斯的角度有所不同
我们强调文化传统
跟民族生命的密切的关系
第二点
我们说文化传统
它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作用就是能够构成
文化的连续性
文化的传承发展
主要是靠传统来维系
所以它构成了
历史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连续性
第三点
传统在一个文化里面
它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就是提供意义
给一个文化里面提供意义
而保守这个文化里面的价值
塑造文化的认同
我想这几点
应该是我们从中华文明的角度
看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这么几点
最后一点第四点
就是跟西尔斯不一样
我们认为
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就是它的价值的体系
因为一个文化的价值体系
它是提供给这个社会
价值规范 价值理念
价值追求 价值理想
提供它最基本的价值观
这个应该是在文化传统里面
占核心地位的
所以以上我们从中华文明的角度
我们讲了我们对文化传统的
意义 地位和重要性的了解
大家可能问说
传统有这么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为什么我们在近一百年来
听到了很多批评传统 批判传统
甚至反传统
更是全盘反传统的那些主张呢
而且相当流行呢
我想是这样
传统并不是绝对完满的
传统也是变迁的
在传统不断地传言的过程中
有旧的东西衰退 退出来
也有新的东西不断加入
所以传统是跟着时代
不断地变化的
而人对传统的认识
更是受到时代的影响
特别是在历史的转折
和文化转型的时期
人们对传统的认识
应该说争论更多
因为在这样一个时代
历史转折
不同时代的转折和转型的时代
传统往往在这个时期
会表现出它的惰性
因此就会被革新者
革命者视为历史的包袱
同时就会使传统
变成这个时代关注的焦点
引起大家很多的讨论
在这些讨论里面
像我刚才讲的
大家比较熟知的
像五四以来
我们听到的
很多对传统的这些议论
特别是批评
是不是都有道理呢
如果说它没有道理
它没有道理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是我们接下来
第二个问题要讨论的
就是如何看待传统
在有关传统的这些讨论里面
我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方法论上和认识论上
是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这些反思的地方
我把它归结为三个重要的误区
这些误区都是跟怎么认识传统
对文化传统进行取舍密切关系的
涉及的最根本的问题
就是我们认识传统
取舍传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个误区就是
以富强作为判断文化的唯一标准
代表的人物就是
刚才我们讲新文化运动前期的
领袖人物陈独秀
他认为中国要学习西方
(向)西方最重要要学习的是什么呢
就是以战争为本位
以鲜血书写历史
所以他那个文章里面讲
说法兰西的文明
说你看整个欧罗巴的历史
没有一个字不是用鲜血写成的
他不是要控诉鲜血
他是歌颂鲜血
说英吉利的霸权怎么得来的
鲜血筑成的
因此他把这样的观点
放在他对文化教育的主张
就是要提倡兽性
野兽的兽
他反对提倡人性
尊重人性
他提出的观点就是要保存兽性
那么这样的观点
我们今天看
我们觉得他是有为而发
当时中国因为是积贫积弱
他要唤醒民众
所以他发表了
这样一番感慨的言论
同时他就认为
跟欧洲的对战争和鲜血的崇拜
对兽性的崇拜相反
他说东方民族的特点
就是爱好和平 爱好文雅
他把这个看作是
东方民族的卑下的劣根性
我们可以看出来
他当时衡量中西文化的标准
就是以富强为唯一的根本标准
在这样一个标准下
我们看到他评论文化的高低上下
他用的是一个外在的功效的标准
而不是内在于
我们人类文化的真善美
平等 和谐 和平
他把通通这些东西
都要放在一个
富强 鲜血 兽性
这样一个坐标系去衡量
所以他得出了那种
比较激进的文化结论就不奇怪了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就是以科学和民主
作为判断文化的根本价值
或者唯一价值
当时五四的人
把德先生
德就是democracy
Mr.Democracy 就是民主
科学是叫做赛先生
Mr.Science
当时最流行的就是
拥抱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讲了这么一段话
他说要拥护德先生
我们就不能不打倒
孔教 旧伦理 旧政治
我们拥抱赛先生
就不能不打倒旧文学 旧艺术
如果我们既要拥抱德先生
又要拥抱赛先生
我们就不能不打倒国粹和旧宗教
所以旧伦理 旧政治 旧艺术
旧宗教 国粹和旧文学
都在陈独秀必须反对和打倒之列
这么一来
我们可以看出来
他是用科学和民主
整个的来反对中国传统文化
包括孔子和儒家
包括佛教跟道教 因为旧宗教
包括整个中国的古典文学和艺术
那么陈独秀跟他的同事
当时就掀起了
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
革命的对象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六个对象
所以在陈独秀的这个主张之下
应该说在新文化运动
从1917年开始是起了很大的影响
对大家的文化观
怎么判定传统的优劣
到底什么是精华 什么是糟粕
起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今天我们知道
科学民主的作用和地位是有限的
我们讲的自由 平等 博爱
这些价值 这些文化
都不属于民主
也不属于科学
可见在那个时代
用科学和民主来作为判断文化的
一个唯一的标准
他得到的结论就是
要反对和推倒整个古典文化
这个标准应该说
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大的影响
就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反思
第三个误区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
富强 科学 民主
用这个来判断人文文化
判断人文价值
所得出的一些比较激进的
全盘反传统的结论之外
还有一个误区
就是那个时代的
文化学者和知识分子
缺少了一个视野
就是价值理性的视野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这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德国社会学家
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
对战后的社会科学界影响很大
价值理性就是着重从道德价值
就是着重于道德价值的这种理性
工具理性就是
着重于功效效果的
这样的理性
理性在这里边
就是指的一种选择的主体
你对行为的选择
是从道德价值去看
还是从工具效果去看
这是两种不同的理性的运用
在五四前后的这个时代
应该说
很多的知识分子有一个误区
就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价值理性
在近代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看西方文明
看它的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不是在近代
只有科学和民主
而是有着传统的
伦理与信仰的传统
在传沿着
支撑着这个社会的文明
直到今天还是一样
我们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
这里边可以提到
刚才我们讲新文化运动
大家都拥抱德先生 赛先生
最热烈地拥抱德先生 赛先生
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也有一些少数的有识之士
看到了这个问题
说我们仅仅请了
德先生 赛先生还不行
我们还要请一位穆小姐
什么是穆小姐呢
当时用中文翻译就是穆勒尔小姐
穆勒尔就是moral
就是道德
就是我们不仅要有科学有民主
还需要有道德
新的社会有新的道德
决不能缺了道德的视野
这是我刚才讲的
就是我们始终还应该有一个
观察近代文明发展的一个视野
就是价值理性的视野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