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二单元 国学:陈来 > 2.3.5【讲座】现场问答 > 现场问答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非常感谢陈来老师
我是人文清华讲坛的助教李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我想刚刚这四十分钟的时间
可能还不足以解答大家
心目中关于传统的一些疑惑
下面就把我们的时间交给现场观众
给大家一个和国学大师近距离
深入交流的机会
希望大家积极地踊跃地提问
陈来老师
就这个女同学吧
最先举手的
陈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您刚刚精彩的演讲
让我们也感受到
很多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也理清了对于传统的一些误区
跟民主科学的一些概念
我想问一下老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事实上像五四反传统的理念
它不是说西方文化一进来就有的
它是经过了中国对过去的反思
比如说
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失败
再到后来的君主立宪等等的失败
中国当时的文人发现
在不改变思想的情况之下
只对制度跟器物进行改变
没有办法解决民族自救的困境
是在这么一个思想概念下
提出来的
那么老师您觉得
既然这不是传统的错误
不是文化的错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末以来
中国的自救呢
真正的根源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源远流长
但同时有很多
都包括在中国传统里面
除了儒家以外也有道家
还有阴阳家
还有法家等等
包括就算儒家
它除了在修身
做君子这方面的一些价值以外
它也有包括
制度设计和政治理念等等方面
那么老师您守望传统的价值
重要的是想要什么样的价值
是我们需要守望的
好 谢谢老师这两个问题
问题非常好
我希望我回答第一个的时候
还能够记着第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你说的是对的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近代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才到五四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直到20世纪最初的10年
然后到第二个10年
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当时很多人都这样讲
像你讲的
从器物到制度 到思想
我们对西方的学习
有一个不断地深入的过程
早期我们主要是
学习西方的船尖炮利
从器物的层面
然后我们就是变法改革
政治的层面
最后还不行 老不成功
说这是思想的问题
这个应该说在当时就有人这样讲
就觉得这是
中国的现实逼得我们走到这一步
并不是我们主观的就想这样做
我想这个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根据
像我刚才讲的
传统并不是完美的
传统特别在一个历史转折
在社会转型的时候
它有它的惰性
因此就会被改革之士
让大家来进行批评
希望借此来推动
整个的前进和发展
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刚才讲的是说在这个里面
我们对传统的合理的批评
往往会被推向极端
变成了一个
全盘反传统的激进主义
这样一种观点
虽然在历史上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然后我们如果
放诸整个东亚的历史
发现它也不具有普遍性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授叫做林毓生
他觉得这个其实
是当时人的一种误区也好
就是老想对中国的问题解决
老想要思想文化先行
他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误区
不应该是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行
什么都要先搞一个文化的革命
搞一个文学的革命
搞一个伦理的革命
而应该着重从制度的建设做起
就像你刚才第二个问题好像讲的
是跟那个制度有关系的
好像你第二个问题是说
到底什么样的价值
中国文化里面什么样的价值
值得我们今天还去传承 发扬
我想这个不用我自己的观点
用一个现在大家比较流行
和熟悉的讲法
叫做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求和合 治大同
仁爱的价值
民本就是以民为本
民本主义
守诚信
诚信的价值大家都了解
因为诚信的价值是既不能在科学
也不能在民主的典范下
来认识它的意义
最后就是求和合 治大同
这是我们的价值理想
我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这个是目前大家比较流行的
对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
和基本价值观所做的概括
我想这六点可以作为
对你刚才提的那个问题的
一个简要的回答
感谢您的精彩演讲
刚刚您在演讲中
对那个传统认识的误区中提到了
以科学和民主
来判断文化价值的一个标准
其实这个认识误区
在我们今天尤为普遍
一方面
我们会为了
提前买到一部IPhone6S
而通宵排队
另一方面我们又会觉得
年味越来越淡了
在微博微信和四书五经面前
我们永远选择前者
所以我的问题是
在今天这样一个
浮躁功利的社会里
我们如何在全社会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更好的普及传统文化的教育
以使它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谢谢
你问的这个问题
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怎么样在教育中
来弘扬这个传统文化
我想第一个层次当然是
在我们这个国民教育体系里面
怎么更多地
或者成体系地引进传统文化
优秀部分的内容
就是从我们的小学到中学
在这个教学体系里面
成体系地引进
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这个其实现在从教育部的方面
已经开始着手
那么前年
也开始出台了一个文件
但是怎么能够落实
这个并不是容易的
那首先像师资的缺乏
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小学到中学都缺乏这种师资
其次就是在民间的文化的层次
就是文化的复兴
不能够仅仅看政府
或者我们正式的国民教育体系
还有很多的补充的形式
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民办学校
也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的学习班
当然这里面可能良莠不齐
但在大家我觉得我碰到的很多
都是在积极地做着一种
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工作
那么这个工作是我们今天
正式的教育体系里面
有时候做不到的
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那么同时包括成人教育
我们看到很多的这个国学班
或者传统文化班
它的参加者不是儿童
而是成年人
刚才我们讲了
有很多是面对儿童的
那么同样有很多是面对成年人
那么这些的民间的文化形式
不管是叫书院
还是叫读经班
还是叫文化补习学校等等
或者各种各样的堂
叫什么什么堂
我觉得都是一些很好的形式
现在就是要把这些
从上到下把这些形式都动员起来
积极地为我们今天
重建这个伦理道德
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来共同的贡献它的力量
因为刚才陈老师讲
我觉得大概这几个过程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应该从哲学上讲
应该是从一个等级性的二元论
到了一个平行性的二元论
也就是一开始我们会认为
传统是一个落后于现代的
然后现在我们可能认为它平行了
但是我们现在特别讲一个词是多元
比如说您说的传统
它成立的价值
我们的网络文化
可能从95年到现在已经20年
可能再下去一代就有三代
那么是否在您那儿
它也会成为传统
是否再过几十年
我们还有人过来说
我们要守望网络文化的价值
我觉得一定会有
那我们经常提
提到论语我们就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么我觉得这个朋
可能来自两个地方
大概在你这儿讲
第一个来自西方
这个远方是不是西方
第二这个远方
可不可以是一个网络空间
可不可以是一个虚拟的
我希望在你这儿能有答案谢谢
我想这个远方不仅仅是网络
应该是一切新的科技的发明创造
都可以变成你刚才讲的那种远方
我们是乐见是欢迎的
回到你刚才那个问题
我同意你刚才讲的
就是科学和人文知识没有矛盾
买IPhone5和我们上传统文化课
没有矛盾
我们现在要反思就是
以前有一部分人
把这两个对立起来
然后把它看成是矛盾
其实是不矛盾的
科学和民主
和人文价值是不矛盾的
我觉得如果大家
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
那是很好的
那么回到你刚才讲的那个
关于这个今天是一个多元
多元的时代
你说我们刚才讲的
虽然是一个平行的两边
但是这个平行的两边
好像怎么能够容纳
这个多元的这个状态
好像还没怎么讲呢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也是
比较重要的问题
因为这个文化的
这种多元化 多样化
是我们今天现代文化的
一个基本的状态
这是不可改变的
想回到传统那个相对比较单一的
像我们文革时代
大家衣服都一样
想的东西基本都是一样的
那不可能
但是我想讲的就是
从一个负责任的
对一个文化整体来讲
我们并不现成接受
更不提倡那种价值的多元化
我们仍然如果你对一个社会
对文化整体 对这个文明负责
一定要确立一个主流的价值观
这主流的价值观
跟你其他的多样的生活方式
应该说其实不矛盾
任何一个社会
不可能在价值观上是完全多元的
我们看欧洲看美国都是一样
美国讲American values
美国价值不能是多元的
什么都包括
他一定有他的那几条
我们今天中国
你说什么是主流价值
就是我们讲的三个倡导24个字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我刚才讲文明和谐既不是民主
也不是科学
当然这是我们第一组价值
那第二组就是这个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
那这些东西像自由
像平等
像公正这些概念
像我刚才讲的
也不能够用以前那种
狭隘的那种看法去看它
说它是不是科学
它当然也不是科学
这是我们第二组
那第三组就是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那么这一组24个字的价值
应该说就是我们今天
所倡导的主流的价值
我相信大家基本
都是认可这个价值的
没有人说我多元主义要多元到
我是以偷盗为最高的价值
以做强盗为最高的人格
不可能
如果有这样的
只能是某些个人的选择
而这个个人的选择要受到群体
跟群体利益
所反映的法律规范的制约
和道德规范的制约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讲这个价值
讲基本价值的时候
我想任何一个文明
都有一个主导的价值
主流的价值
那么跟我们今天
这个讲演有关系的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
这个24个字的主流价值
它是有一个文化的根源的
就是我们只有进入今天
我们讲座的这个义理的场景
把这个问题认清了
我们才能够说
我们刚才讲的
那六个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
它就是我们今天
这24个字的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是没有根的
它那根就是
中国优秀传统的那些内容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