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四单元 伦理学:万俊人 >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 05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现在 在今天 我们再对伦理学
进行一个划定它的范围的话
那应该是怎么样一个范围?
总的来说 它就是协调人的关系
因为伦理学就是用来协调人的关系
法律其实也是这样
为了使你我不发生冲突
有一种正义的秩序
首先明白你的是你的 我的是我的
然后我们分清楚
你的权利的界限在哪儿
你的义务的界限在哪儿
越过了怎么办
有一种矫正的正义
我错伤了你 我应该承担怎么样的责任
OK 它就是这样
伦理实际上也是类似
我们伦理学经常讲
母亲是天然的利他主义者
孩子一哭自己受不了
就赶快 无论周围有多少人
有的母亲就不顾了
她就可以把奶掏出来塞到儿子(嘴里)
有的人说 哎哟
这个女的怎么一点不讲究
因为那时候她根本顾不上讲究
孩子哭了要吸奶
反过来 我们说呢
孩子 婴儿是天然的利己主义者
因为他不懂什么
饿了就哭 想要了就嚷嚷
你把奶嘴塞到他嘴里 他不哭了
你抱抱他 哄哄他 他不哭了
对不对 就是这样
所以伦理的关系
跟法律的关系差别就在这儿
它不是简单 直接对等
对于母亲 对于母子的关系
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来说
母亲就是完全奉献的一方
婴儿就是索取的一方
所以在伦理中间恰恰是什么?
有时候承担更多的责任
放弃一些权利 这才具有道德可言
当然 在现代社会
因为现代社会跟传统社会不一样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
所以开放的社会
实际上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这个城市在这里 你今天跑到欧洲
每天跑到美洲 后天跑到日本
你所生活的这个场域
不是你过去熟悉的
那这个陌生的社会跟熟人的社会
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就是过去费孝通先生说的
在熟人的社会我们有时候靠默契就可以
不一定有什么规矩
他在《乡土中国》里面经常讲到
说熟人之间 比如在温州
宁波人之间借钱 因为熟人
因为你是我的朋友 所以借钱
连借条都不用打
是不是我要打借条
打什么借条 熟人嘛 借去用好了
有了钱就还 什么时候有 什么时候还
所以他那个熟人的交易成本非常低 对吧
根本就不需要有什么中介手段
但是陌生人社会不这样
我认都不认识你 你找我借十万块钱
那你得有一个担保 得有一个中介
然后你再搞一个契约 你得立一个字据
这些东西它就不一样
所以在现代社会它需要有规则
所以公共伦理就出现了
包括公共伦理它有出现很多分支
比如关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伦理
企业伦理 不同的公共场所有不同
我们经常说
有很多比如像现在公益啊 志愿者
它就分出很多的
按照不同的职业 不同的社群
不同的生活场域 场所
来制订相应的道德伦理规范
以便在这个地方形成一个
大家都可以接受认同
并且遵循一个秩序
这才是道德要做的
这种情况下
一个伦理学家的使命是什么呢?
要承担的责任好像非常多?
学问家或者学者有两类
一种是学术人生 什么意思
就是他的学术和他的人生 是分离的
学术是学术 伦理是伦理 对不对?
那个法学家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守法者
换句话说 一个伦理学家
可能不是一个道德很高尚的人
那另外一种是什么?
人生学术
人生就是学术 学术就是人生
把学术和人生搅在一起
那对于前者 他是职业者
把学术当成一种职业
比如说 我作为一个伦理学教授
我是靠这个教和培养人来混饭吃
那么它是我的职业 Professional
那么就这一点来说 我的责任
我不一定要承担传授伦理学知识
培养伦理学人才以外的东西
我不一定管
但另外一方面
对于一个把学术当人生
把人生和学术融在一起的
比如说王先生 王国维先生
他并不是我们现在想的
有自闭症或者什么东西
他的学术和他的人生是一体的
当他觉得他致力于研究的那种东西
那种文化
那种表征着这种文化的政体和时代
已然终结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绝望了
学术结束了 人生结束了
所以他选了这样
那么如果说是这样一种学者
一种伦理学家的责任 那大了
因为你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那您是哪一种 这两种当中?
我这个人吧
大概是跟我的性格有关系
我应该属于后一种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