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七单元 汪晖 >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 Video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您到《读书》杂志去做主编
是怎样的一个经历
是怎么结缘
跟读书怎么结缘
很偶然
我自己也是《读书》的作者
就是在没有编《读书》之前
也是《读书》的作者
后来在我记得
95年底还是96年初
就是前后吧
因为那时候前任的主编
沈昌文先生他要退休
所以那时候他们就希望要找一个人
当时三联书店的老总叫董秀玉女士
她就跟我说希望这个
我很犹豫
因为我自己
正在写中国思想兴起的这个
工作量很大
后来董秀玉一再地坚持吧
她说服我
就这样我就去了
做了11年半前前后后
这11年半您觉得
给《读书》带来的是什么
我们那个时候组织很多讨论
我们从知识领域开始
考古学的发现
人文地理
战争与和平
生态危机
医疗保障体制
三农问题
这个几乎这个时期国企改制
法律问题
民族 民族问题
性别问题
中日关系或者是
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关系问题
这些差不多
都讨论过
还有许多的理论
新的一些知识也在这个里面
所以基本上
它多少反映了这个时代对知识的
新的知识的需求我认为.
因为太多的讨论都是关于西方的
反而关于我们自己的周边
关于亚洲的讨论很少
这十来年我们一直坚持
这个方面的讨论
所以吸引了
很多方面的国家和地区的人
都介入到这个讨论当中来
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
但是中国的知识领域
反应不过来
找不到好的文章
真的
这就是我们自己知识界
有一些它的短版
所以那时候我们邀请
像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像桑切斯•奥布莱恩
香港的许宝强他们
后来当然慢慢慢慢国内的讨论也起来了.
还有我们开辟的专栏叫田野札记
就是让很多从地方角度
田野的角度
去把他们在实际社会调查
理解里面所做的东西
放到这个空间里面来
那这个空间包括民族的问题
地方 地区性
地域性的问题都进来了
这就使得把书本的知识
和实际民间社会的变迁
综合起来了
你像反恐的问题
911之后
我们其实从那年的
大使馆被炸一直到911
一直到之后
我们一直在讨论
这个恐怖主义这个话题
民族这个问题
在读书杂志里面
也一直是早就有关注
生态问题早就有关注
对这些讨论
就是我们希望
能够打开一个思想空间
《读书》争议特别大
即便争议特别大
批评特别多的时候
我也很自信
我知道这些讨论的问题
是重要的
而且不会被遗忘的
因为这些问题
我们讨论的问题
这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界
最敏感的一批人在那儿提问题
《读书》杂志所进行的这些讨论
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十多年《读书》的
几乎每次有讨论
很快就在媒体上有反应
引发或者是争议
或者是讨论等等等等
这些讨论有些会有政策性的后果
是吧
比如说我们讨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开头的时候
不成为问题
后来很快这个有一批人介入
也包括媒体的介入
这些介入以后
使得这个国家在农村政策中
发生一些变化
这是确实存在的引起很大的
它的发端是从《读书》
不能说都叫《读书》
因为它在农业政策内部
本来有一些讨论
但是圈子很小
那《读书》呢是它面向知识界
面向读书人
所以它一下把这个问题
带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读书》杂志是一个中介
从它对知识界的影响
然后影响到扩大到大众的影响
扩大到对决策者的影响
我不太关心最后的结果
因为那东西不是我能控制的
我比较关心的是怎么打开问题
这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
你像社会平等的问题
比如说国企改制的问题
它是一个思想性的刊物
它既不是纯时政的
又不是一般的大众传媒
它最重要的是要
有一定质量的思想介入
把问题打开
使得这个问题
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引起传媒的关注
通过传媒又能引起政策的(关注)
你觉得今天这种现象还能产生吗
就是有一本知识界的杂志
产生这个逐渐扩大的
这种涟漪的这种效应
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事在人为嘛
国外也有很多刊物
到现在也是影响很大的刊物
坚持很多年
《读书》和我本人
受到的批评和攻击也是罕见的
可是不等同于说
有这些批评和攻击就不做了
有时候它也能激发你的斗志对不对
也激发你的激情对不对
但是这个坚持
不是坚持我个人的观点
我坚持的就是要有这张桌子
有这样一个空间
汉娜•阿伦特
可能你都知道
她举过一个例子
她在这个《人的境况》里面说
她说这个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公共空间其实就像一个圆桌一样的
这圆桌标志着每个人不同的位置
你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但是桌子呢
要是没了这个桌子
其实就没有公共的空间了
你能够形塑这个公共空间的
这个东西就没有了
我们要创造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空间
我觉得一个思想空间的拓展
最重要的意义
就是用你的话语的空间
来拓展空间
但是真正的思想自由
真正的思想空间的拓展
就是依靠真正有创造力的
有质量的思想本身
那在那个时期
就是《读书》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你觉得是一个时代的原因
还是就是这些人能够
自主地做一些选择的原因
时代也是人创造的
没有一个僵固的时代
是外在于我们的
但现在会不会有一些
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杂志要有什么影响因子
我在《读书》杂志可能发了一篇
非常对整个知识界
甚至于对整个国家都很有影响的文章
但是它可能不算我的科研成果
确实有一个问题
你当然都会考虑
大家都有升职
我觉得应该倡导知识界的人
包括年轻一代人
不要太在意
思想自由是内发的嘛
你不被这些约束你才有自由
你不能天天说别人不给你自由
这个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看你自己怎么能
解开自己的枷锁
还没写呢
他都已经在想
以后的效果怎么样
我觉得这就不是一个自由的状态
所以要谈思想自由
先得要检讨
我们自己的状态是什么样的状态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