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七单元 汪晖 >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  Video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您的这个学术生涯应该从

鲁迅研究开始

那当时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领域

也很自然

念这个研究生的时候

也很自然的就选择了它

因为它还是现代中国

最有意思的一个作家

和思想人物

鲁迅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

就是它很多学者在研究他

但另外一方面对鲁迅的否定和批评

也越来越多

所以这也就激活了重新思考他的

一个意愿

我看到你在一些文章里面讲到

鲁迅对您而言是一种启蒙

对 因为年轻所以读的多

所以就很自然的成为你的

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源泉

就思想的一个源泉

鲁迅有很多非常独特的一些想法

他对传统世界是激烈的批判

但是跟他纠缠

他对新世界是努力地去拥抱

又激烈地批判

这种态度本身

带来了这种复杂性和魅力

这些思想在八十年代

听起来都非常奇特

非常奇特

因为这也是另外一种启蒙

因为这个好像

我们大家信奉的这些东西

跟鲁迅的思考之间

我们认为他应该是怎样的之间

有很大的一个距离

不但在八十年代

即便在今天

我觉得也是有意义的

那你觉得他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态度

是对那个时代再认识的一个结果

他追求的同时在提醒和自我批判

我觉得这一点鲁迅所以说

他说我时时解剖别人

但更严厉的是解剖我自己

人们经常认为自己是批判的

但其实这个批判都是在大潮里边

如果一个人永远是跟着大潮流走的

尽管这个潮流是以批判相标榜的

我就很难理解这叫批判

所以你对批判本身也保持着警惕

因为这个批判经常被滥用

关键的追问是

你到底是谁

是不是你的这些东西

从你的真实判断里边出来的

用最简单的话说

批判就是独立思考的意思

但是独立思考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觉得这个是

我年岁越大

我越知道这个难处

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说自己在反思

我也会说反思

但是那个是不是真实的反思

可是很难说的

为什么总是在大潮当中

你跟着大潮

等到反思成为大潮的时候

你又开始反思了

我上中小学开始到今天

我看过一波一波这样的浪潮

在真正最需要反思的时候

并没有做出应有的反思

不是所有的好人

都能够独立思考

它即有人格上的要求

又有知识上的要求

他的杂文

他那个幽默讽刺

你可以感觉到

他在搏斗当中的那种快意

但是它的快意背后

又带着这种悲剧感

这种东西在审美上的复杂

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现代中国是罕见的

只有在对人

对中国历史

对世界的变迁

它有那个广度和深度的

不仅是分析而且是体悟

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

我觉得

所谓的新中国的红旗下

审美的世界里面

对黑暗是没理解的

鲁迅的这个对黑暗的感觉

对人的黑暗的感觉

对历史黑暗的感觉

都是极深的

但是呢

他的这个黑暗里头

我说他是黑暗又好像明亮

它的黑暗里面有笑声

打破旧的轨道的那种欢乐的感觉

它那个里面有一些很奇特的

撕碎一些东西以后的快感

文学家不是

简单的像社会科学这样解释出来

那个感知里面

他的修辞就是很特别的

而且他在追问的问题

对我来说 有时候

现在也会

偶尔会浮现

就是他有一种很深的伦理性的追问

就好像祥林嫂来问你

说地狱到底有没有

人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灵魂

那里面对那个一个知识者的追问

是对我的追问

最后把我给逼跑了

他像是一个特殊的审问者

来追问这些问题

他的影响是渗透在血液里边的

他会有

因为我还会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会重读

读一读他的东西

看一看

有时候觉得 好像你的阅历积累

或者你碰到了一些问题

你读它的时候

不一定直接跟它有关的

坦白地说

很多时候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他的一些感知历史的方式

是挺有意思的

我现在给学生有时候会讲课

我才发现重讲阿Q的时候

我年轻时候也没有读懂

年轻的时候

要说这个文本是很熟悉的

但是要读懂它

读懂也是你对它的再造

你对它的意义的再阐释

但是它的文学作品里边

的确留下了很多这样空间

刚开始可能年轻的时候读鲁迅

比较喜欢他的《伤逝》啊

这样一些文学作品《野草》啊

他很多的像杂文

大量的一些政论性的一些著作

那些东西

就在你刚开始读的时候

喜欢那些吗

也看

也喜欢

他的那些社会评论

需要对于二十世纪

那个时代的不同的政治

要有相当的理解之后

才能明白他为什么能理解

这个需要一个长的过程

不是一下子就能解读

鲁迅先生自己说过

读它的话

30岁以前不大容易读得懂

然后我读它的时候还想了很多

不过呢那时念书的这个时代

因为鲁迅是一个高度敏感的

他在审美上 与文字

他的这种魅力

他的人生态度

他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的方式

都带有非常深的一个特点

你会一下子也不是很容易把握和理解

所以需要慢慢慢慢接近他

前段时间

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里面

原来是有鲁迅的作品啊

后来是把鲁迅的作品拿掉了

还引起了很多的争论

您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

作为一个鲁迅研究者

我多少回应过

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倒是比较开放的

保留多少选哪些篇目

我倒是觉得这是可以开放来讨论的

一个好的作品

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

是要给人们不同的开放出来阅读的

就是它是真正开放的活的文本

就是味道越复杂可能是越好的东西

活的文本就是

跟着每个人的不同的阅读

跟他的经验调动起来

使得有激活文本的一些意义

跟你自己的生活世界的互动

但是因为中学教材难免

要把一个作品经典化

给出我说的一些

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

最后把那个作品变得很僵化

这个有时候也会影响

人们对于这个鲁迅的理解

所以我倒并不完全在意

说它还多少

因为鲁迅的文学作品

和它文字的生命力是在那的

也不会因为就少了多了一点点

就彻底的没有也不太可能

有些人觉得小学生可能读不懂

觉得鲁迅的作品

对小学生来说太艰深了

所以拿掉也是应该的

我倒不觉得

小学倒难说

中学至少应该要有

因为现在的读物太甜了一点

太轻了一点

倒是需要一点不同的味道

如果必须要保留一些鲁迅作品的话

在中学教材里面

你觉得什么是最好的 保留下来的

保留的话很多作品都可以有

他的散文随笔是很多的

对吧

过去保留的像《风筝》啊

《藤野先生》啊

小说我觉得像《故乡》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祝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些历史是过去的

比方他写《纪念刘和珍君》

他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

像给白莽的《孩儿塔》写的序文

给柔石《二月》写的序文

短短的

这种文字的力量

我真的是帮着年轻人

给他们一些审美感

不那么轻

对人生有一点理解

不能只是一种味道

多一些味道

人的心灵需要点层次是不是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其实有时候是缺少共感

缺少共情能力

他不能够理解别人的处境

不能知道你这样的表述

跟在别人那里是什么意思

鲁迅最有力量的

是他的那种

对希望绝望之间的那种辩证

他的那种沉痛

他对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分析

而是用一种全新去体验那个东西

在每个人生命当中

激起的那种痛感

确实你很难找到别的作家

写的文字里面

让你有身体上的那种

痛处的那种感觉

你想想

《纪念刘和珍君》里面那些话

“时间永是流驶”

“街市依旧太平”

“有限的几个生命”

就这样如何如何

他这个描写

我们也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上

其实很多事情还在发生

但鲁迅对于这种东西的那种

沉痛的

是很多孩子 不太有

有时候人是需要有这种东西的

《无花的蔷薇》

像这种作品里面表述的那种感觉

有些心理分析的部分还有一些

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

抑郁

孤独

黑暗

欢乐

在这个黑暗当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东西

包括讽刺

这些东西我是觉得我们的孩子

得要有这种丰富性

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课程列表:

导论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第一单元 文学:格非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第二单元 国学:陈来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第三单元 社会学:李强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1.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2.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4.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5.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6.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1.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2.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4.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5.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第四单元 伦理学:万俊人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2.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3.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5.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第五单元 跨界对话:李强、格非、郝景芳

-5.2.1本期简介

--6.2.1本章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第六单元 礼学:彭林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第七单元 汪晖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