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四单元 伦理学:万俊人 >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 06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正义这个概念 在伦理学当中
它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过去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
我的导师说 伦理学从那里开始呢?
从正义开始
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正义感都没有
你希望他有很好的道德
这不大可能
一个社会如果连基本的正义秩序都没有
你期待它有很好的道德也不可能
所以正义 它作为法律的最高价值
恰好是道德的起点
我们的社会
协调 或者说规范 调理
我们社会生活的有不同的方式
法律是最基本 在现代社会是最普遍的
但是法律它管的有边界
比如家庭生活
家庭既有公共社会的性质
它是社会的细胞
它具有国家架构的一个原型
但同时它又是私人生活的空间
对不对?
所以法律它不管这个
私人生活它不能管的
你谈恋爱 找对象 法律不能管
只有当你离婚的时候法律才管
结婚的时候法律才管 对不对?
法律不管你谈恋爱 道德可以管
你是不是真正的爱情啊
是不是有欺骗啊
还是你真的是有奉献 有牺牲
是真正的相爱啊
但是呢 道德它管的范围也有边界
比如道德无法管人的生死
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
有没有天国啊
伦理学家没法告诉你
你这么说吧 实际上就是说
作为最高法律价值的正义
同时也是作为道德底线要求的伦理
就是正义同时具备这个
所以它对伦理学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这时候的正义应该是
基于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或者一个共同的契约?
规则 你说契约也好
规则也好 制度也好
所以我们很多人把它叫做制度正义
我为什么说正义的脆弱
在今天的中国
当你工信部门本身遇到信仰危机的时候
老百姓很难相信你
或者期待你给予整个社会
以公平正义的安排
所以在这个社会里你会发现
不仅是有市场竞争导致的
不公正 不正义 对不对?
但是市场的不公正是自然的结果
因为你的能力 因为机遇
因为你运用机遇的能力 等等的差别
所导致的这个(结果) 这个是没办法的
但是政府 这个社会调配的(方式)
用厉以宁先生的话说
政府的第二次分配
它是社会分配 通过国家税收要调节
要什么 那你说为什么?
应该说 现代正义比古代更复杂
古代正义相对比较简单
因为靠能力 靠力量 对不对?
你抢走了我的东西 我把它抢回来
在现代社会你不行
你所有人对公正的期待都
汇聚在社会的制度安排上
如果制度本身出了问题
如果这个制度安排不能够
实现社会的公平
那么整个社会的正义就会变的非常脆弱
那您能判断 就是说
正义其实是一个理想概念
而正义很脆弱是一个现实状况?
这么说 正义其实是最基本的东西
然后普遍正义的实现 又是最难达成的
所以这要改变一个观念
现代人的一个思想意识
有的人认为很起码
这个跟考试不一样
比如说六十分是基础
考完六十分你就及格了
不要求考你考百分
在社会生活中
往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
同时也是最难达成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谈底线伦理的时候
底线伦理好像是最基本的要求
Minimum Requirement
最起码的要求能达到
中国社会目前的这个正义
所实现的状况
是不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状态?
社会正义实现的程度偏低
这个是 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
比如说基尼系数太高
我经常用那个火车加速拐弯
来比喻我们的社会转型
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公是什么?
就是很多人上车
有些人压根连车都没有上
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福利)
你必须相信经济理性的作用
让每一个人遵循自己的欲望去行动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既激发 焕发了全体社会成员的
创造能力和逐利动机
同时也打开了整个社会的潘多拉
让很多恶的人(有可乘之机)
我们过去西方人经常把政治
把经济看做是必要的恶
但是必要的恶如果你释放的太多
在短期内突然爆发
这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时间
你感觉到很眩晕的 你不好把握
所以我经常为什么举
火车加速拐弯(的例子)呢?
因为火车拐弯的时候是要降速的
加速拐弯导致几个后果
第一 乘车者感到不适应
因为它有离心力
车的行驶也不稳 社会风险代价增高
还有就是说
我们可以允许人坐商务舱
一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
但我们不能允许没有票
有的人甚至可以站票
但我们现在是 突然之间
好像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就
坐上高铁了
很舒适的 然而你会发现
这个车的容量
我们作为整个社会转型的列车的容量
竟然没有容下十三亿七千七百万人
而只是我们中的当然大部分坐上了车
另外一部分 压根就没赶上车
这就不行 必须再开 再补开列车
所谓的“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 在终极意义上
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坚信
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这是一个基本信念
所以即使有局部的
或者阶段性的非正义的这个局面
那么你也相信它必定是暂时的
一个社会不能长期容忍
这样的局面长期保持
那是很危险的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