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四单元 伦理学:万俊人 >  4.3.7【讲座】问答环节 >  6.问答环节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问答环节在线视频

6.问答环节

下一节:01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问答环节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您觉得正义到底应该由谁来评判

以及正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简单地说一句话

公道自在人心

那么就是说

这里的人心是人民

就是广大人民自己的感觉

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认知

就是一个权力机构公不公正

一个社会公不公正

一项社会的事业公不公正

都必须由全体的参与者来共同评判

一般来说

政府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

是我们选举出来的

制度是我们基于大家的共识

或者多数人的共识

达成契合而设计改进的

那么在具体的事件中

正义到底谁制定标准

没有人没有上帝

在传统社会

如果靠直接行动的正义

那么力量强者

行为技术高明者

他就可以占上风

但是事实上

金庸的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

不仅是在它的江湖世界的精彩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它的江湖世界

告诉世人一个道理

冤冤相报何时了

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宽容

因为直接的正义和非正义的碰撞

那对所有的人都是伤害

对正义者和非正义者同样是伤害

那么当然这是江湖的世界

那么在我们的世界中间

我刚才说了

我们是中介化的制度化的正义

在制度的正义中间

制度正义是不是实现了

那么作为制度的操控者

尤其是作为制度约束的对象

按制度经济学家的说法

制度就是集体行动

集体意志和行动

控制个体行动

因为制度是按大家的意志设定的

它设定了以后它对每一个人的

个体行动就有约束有控制力

对不对

那么对于正义

理解的事情怎么办啊

谁说是正义

那大家的感受

人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说得非常好

所以在我们大伙人民为本

中央习主席也特别强调

凤凰台的前面的短片中就说

人民的幸福

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为什么这么说

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

我说您这一辈子他活了98岁

我说您最得意的是什么

他说我最得意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

我的伦理学就是人民伦理学

所以我想

如果说正义有什么标准

谁来制定这个标准

那它一定是人民说了算

一定是人民的利益

或者人民的普遍利益

大家的普遍获得

是成为一个社会正义

还是不正义的一个基本标准

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集团

一个社群

或者某一种特权

不是的

这是我的答案

谢谢万老师

刚刚您提到了人民

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可能是

更加的关注个体

这位观众也写得非常长

我们提炼一下这个问题就是

个体的自由和个体的权利

在当今的社会正在被放大

那么当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与制度的强制性相冲突的时候

您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这个其实好理解我们不能把自由

在汉字中讲

自是你自主 自觉

由是你自主自觉的理由

你不能是无根的理由

其实自由的理解

你知道在英文中有两个字

一个是表示存在的状态

就是卢梭意义上的自由

Be free from

所以卢梭在他的书中

人天生是自由的

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人的存在的状态

另外一种自由是权力意义上的自由

是政治意义上的叫Liberty

它是可以胡说话的

比如它可以说有结社的自由

言论的自由

集会的自由

有自由居住的自由等等

它可以把它通过宪法

一项一项的列出来

罗尔斯说叫做

正义可以有一个目录

自由也可以有一个目录

所以说自由实际上

不是说你想干啥就干啥

而是说通过一种普遍有效

并且获得大家认同的制度的安排

然后让你做啥或者说你能做啥你就做啥

是这个意思

所以自由实际上有约束的

无论是隐形的

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我倒不认为说

我们这个时代

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放大 不是

这是由于大家知道

后文革时代

我们因为在文革

有一个基本权利被剥夺的时代

在某种意义上说

社会要对每一个社会成员

有一个还债的过程

很多人说现在独生子多

只有权利的诉求没有义务

我不这么认为

这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说

整个社会我们过去欠公民个体的更多

所以任何人的诉求只要是正当的

那么这个社会

或早或迟都是应该满足的

所以每个人有自由诉求的权利

只要你的要求是正当的

这没有问题对吧

但另外一方面是什么问题呢

其实每一个人的无论是权利诉求

还是责任承担的能力

还是诉求本身

它是有成长阶段的

伦理学家经常讲

母亲是天然的利他主义者

为什么母亲是天然的利他主义者呢

孩子一哭

她不管周围有什么人

把衣服撩起来

就把奶头塞到孩子嘴里

而婴儿是天然的利己主义者

因为他饿了就哭

你把奶子塞到他嘴上

他就不哭了

但是你不能因此去批评指责婴儿

你怎么能这么利己这么自私

因为人是依赖性的动物

我们经常强调自由 平等 博爱

自由 平等 独立 自主什么的

其实人的独立是很晚的事

我说的心理学是什么

每一个人有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

我特别能理解年轻人

对权力的诉求过多一点

过于频繁一些

或者是过于激动一些

没有关系

等到你结了婚

你组建了家庭

等你到了中年

或者是老年像我这样

要做爷爷的时候

你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多少权利诉求

我的父亲每一次见到我的时候

都问你过得好不好

我能给你做点什么

他都是这样

从来没有权利诉求

人其实有这样一个过程

从利己走向利他

从自我走向更大的大我

其实也是个心理过程

有时候我们有些老师做工作说

哎呀现在的年轻人呢

都是怎么不好管

其实不是这回事

这个你要从多方面看

原则上说如果一个人的要求

权力诉求不是过分

不会伤害到他人

或者集体的利益

那么他就是可以提出

并且应该得到满足的

前提是不要伤害别人

不要损人利己

不要伤害大伙

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三个问题呢跟您刚刚在演讲当中

举的例子有关

您举了一个公交车上让座位的例子

那么这个问题是

当自身的利益受到危害的时候

比如说车上的老人

面临人生威胁的时候

正义感应该如何战胜人性的弱点

这是不是意味着正义感的伸张

依赖于高尚人格的实现

当然你这个答案已经出来了

当然是依赖高尚人格

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

依赖于正义的环境

我很理解那个大爷他不敢说

承认说他偷了

因为另外一把刀抵在他的腰间

他没有办法

我想大爷回去肯定是要后悔

至少有几个晚上睡不安稳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说

那个车上的其它旅客干什么去了

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小偷

把这个售票员给打死

当时你知道《中国青年报》

报了很长时间

我看了以后心里很不平静

我到现在也没忘记这样的事情

这是个什么问题

就是正义的环境的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

整个正义的环境很好

如果遇到不正义之事

大家都起来

挽起手臂

坚决制止

做出及时的反应

那你看看还有那么多小偷吗

我们很多事情很多的人

自觉或者不自觉地

卷入了助长不正义

甚至非正义的事情

觉得比如说

我最近又看到一个

我非常不理解

最早看到的是四川有一个农村的

初中

几个孩子

把一个小女孩拉到那个沙滩上

让她脱光衣服滚到沙子上

10:04 的虐待她

那是一个单亲的女孩

最近我又看到

几个男孩揍一个小男孩

唯一的理由是这家伙成绩太好

搞得我们没面子

女孩不喜欢我们

他们三个人就把这个小男孩揍了

那么这个事情特别四川那个事情

后来出现以后

很多人就给那个校长写信

后来但是竟然没处理

这就是正义的环境极端不好

只是因为那个女孩

是单亲母亲的女儿

没有父亲

你像有父亲

他的女儿会受到这样的虐待吗

那么为什么如果没有父亲

单亲母亲的女儿或者儿子

他正义就得不到保证

社会的问题

那个学校干什么去了

校长干什么去了

同样的道理

几个中国留学生

在美国虐待自己的同胞

什么结果

很多网民说得非常好

整个中国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这是血的代价换来的

几个孩子的前途一辈子就没了

而且要不是辩护律师得力的话

他是终身监禁的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

为什么这个就能够放任

就能不管

这就是正义的环境问题

所以高尚的人格

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

但是你知道

在现代公共社会

大家一定要清楚

个人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弱小

它不像古代社会

一个楷模一个典范影响非常大

因为现代社会是什么

是公共的社会

是制度化的社会

那么在制度化的社会

制度的作用远远比人

比单个行为的作用要大

一定记住这一点

我不是说否定高尚的人格问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是榜样的力量受很多的条件制约

它只有对那些有道德感的人

那些道德环境非常好的人

它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

在一个道德环境很糟糕的地方

你再高尚的人格

也不行

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

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

你会发现

更不用说网络啦

现在除了制度之外还有网络

一个人能左右多少东西呀

那是极其有限的

我可以善意的提示这个提问者

就这样

时间有限

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这个观众的问题是

如果已经对社会的正义失去了信心

那么您觉得作为普遍人

该如何恢复和提升对于社会正义的信心

最好不要有这种假设

我们对正义都失去信心

我今天晚上讲就没意义了

所以我是最怕这个假设

这个假设不能讲

有的假设是必要的

有的假设是千万不能要的

第一场演讲格非教授

给大家讲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就是要有历史的眼光

他的意思是说

现代人对空间的感觉太强

对有形的东西感觉太多

比如物质

但对无形的

在时间隧道里留过的东西

记忆太少

这是现代人的毛病

他是用文学家的方式讲

我能理解

我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时间记忆和历史感是必须的

我刚才讲

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史

也是这样

一定要有这种历史感

看东西有时候很多人很容易激忿

我也曾经激动过

在北大你知道我每个星期晚上都演讲

那时候很得意

特别是那个窗户里

看到漂亮妹妹钻进窗户听你讲

你就很得意

但是你现在想起来

我那时候

每个星期讲

讲的什么东西

有多少东西留下

有多少东西都是荒唐的

所以就像欧美

曾经70年代垮掉的一代

他们老了

几乎个个都会忏悔

为什么呢

因为有时候你看到的东西

你被眼前的东西一下子迷住了

你当即下了判断

做出了反应

其实这些反应

未必是最适当的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说很多人

至少我是没有失去信心

我经常说人是有幸运的和不幸

我们伦理学这种概念叫道德幸运

你恰恰是幸运的

你遇到了一位好的业师

你走进了一所好的大学

你遇到了一个真正懂你的朋友

都是一个幸运

要懂得珍惜

但是你要不幸呢

没有关系

很多人把这种苦难当做磨砺

当做一种快乐

佛教有一个基本信念是什么

叫看破

放下

得自在

这个虽然是宗教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告诉我们

遇到很多东西你要看

背后的信念不能丢

你相信随着时过境迁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改进的

相信人类相信社会

实际上就是相信你自己

如果你把自己当作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的一分子

你也一定要相信别人跟你一样

所以

首先不要失望

那么作为普通人怎么办呢

我的能力有限

权力都在当官的手上

不是这样的

在现代社会不是这样的

其实美国人民主选举

我有时候问

我说你这一票

多了一票少了一票有什么关系

他说你怎么能这么问

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

多一票少一票没关系

那这个一人一票不就完蛋了吗

所以我的意思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其实你是能够有作为的

在整个社会的正义进程中

正义改善中

你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你就是正义的化身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样

所以信念不能丢

希望大家一定要坚信人类的正义

虽然正义永远不可能完全充分地实现

但是人类的正义会变得

力量越来越强大

越来越坚固

所以我追问的是正义脆弱

但是我心中渴望和大家一样

期待正义的强大

坚强

谢谢大家

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课程列表:

导论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第一单元 文学:格非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第二单元 国学:陈来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第三单元 社会学:李强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1.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2.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4.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5.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6.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1.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2.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4.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5.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第四单元 伦理学:万俊人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2.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3.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5.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第五单元 跨界对话:李强、格非、郝景芳

-5.2.1本期简介

--6.2.1本章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第六单元 礼学:彭林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第七单元 汪晖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

6.问答环节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