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五单元 跨界对话:李强、格非、郝景芳 > 5.2.7 问答环节 > 07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非常感谢几位老师
我们现在进入到提问的环节
12排02号的同学问
有人说自古以来社会分层
本来就是存在的
不同的阶层各自安好
哪怕知道各自的存在但并不透明
不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问题
而且互联网让不同阶层如此透明地
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
其实从来如此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
就是说原来的时候
这个社会分层是从来就有的
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
这种分层对大家的刺激
可能就越来越严重了
原来我们意识不到其它阶层那种
那么强烈的对比差异
我们请李强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呢就是说社会分层现象
确实是人类发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
我们过去以为说
氏族部落的时候就没有分层
其实最早原始部落也是有分层的
其实我们即使人们研究大猩猩
结果发现大猩猩里面的那个
那个分层也是挺明显的
所以可见分层这个现象并不可怕
那么核心呢实际上
我觉得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说社会上
可能在各种各样的资源配置上
会有一些差异
但是第二方面呢就是
社会上所有的分工
任何一个位置上的人呢
其实大家在人们的社会地位上
应该平等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觉得那我们未来追求
当然我们现在还真做不到
要不然郝景芳也不会写这样的小说了
证明我们其实不公正的事情挺多的
其实郝景芳写那个小说
你读的时候呢
她其实挺同情那个老刀的
她对那个老刀 人的人品
其实老刀呢有的时候呢
就是能感到他是为孩子
真的是为孩子
他孩子想学音乐
他不攒那个钱孩子学不了
但是反过来他对上层并不在意
你看她写
她写那个上层的时候呢
上层一会儿落这个东西 落那个东西 (加一行)吴闻是吧 吴闻
结果弄得世界都被他停转了
所以造成那么大的受伤
李强老师在郝景芳的小说里
看到了你对下层的同情
和对上层的一种嘲讽
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你不管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大家都应该尊重别人
所以社会尊重是基本的一个常识
李强老师说到人人都受到尊重
听上去好像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但是如果人人都尊重别人
人人都受到尊重也就能做到了
我们问一个比较轻松的问题
有一位化名叫“逃课糖”的同学
这位同学我们就不请你站起了
你站起来就暴露了
他想知道学姐以前每天睡几个小时
怎么能修那么多课
我其实一直都睡觉还蛮少的
在博士期间我自己一个人住宿舍
就更没人管我了
晚上可能也睡得挺晚的
睡得晚大家都差不多
关键是起得晚不晚
我一般情况在自己不设闹铃的情况下
也能6点之前自然醒
你看
《北京折叠》获“雨果奖”你们有没有哇
这个早晨起来6点钟起床就哇
大概一天能睡五六个小时
我也哇
这位是印筱萌同学
5排23座的
她说我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6字班的新生
和格非教授一样来自江苏镇江
在我的印象中《江南三部曲》
和《北京折叠》
都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
想问格非教授
写作者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地域空间
会对他写作产生多大的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问的郝景芳和格非教授
先请格非教授回答吧
对 特别重要
就是因为原来我们有一个
固定的生活地点
就是我们称为故乡的
这么一个生活地点
然后你离开镇江以后
我离开镇江以后很多年
我会有这么一个地方
有这么一个故乡
所以我会不断地牵挂 不断地回去
所以可能我的大部分作品
都跟这个地方有关
就跟莫言跟高密的关系一样
所以我是觉得对于传统的
至少像我们这代人写作的来讲
这个地域特别特别重要
对今天的读者来讲
这个情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为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面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在国外生活
我们流动性非常大
我们不会对某一个地方
会产生很强烈的一种依赖感
比如说有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会有一种流动性
所以我觉得这恐怕是我们
未来文学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我刚开始写作那几年
我其实恰恰是一个完全找不到
这种写作的故乡感的人
我原来家乡是天津
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北京生活
后来其实也陆陆续续
因为在大学里本来就是一个
四海汇集的一个地方
然后也陆陆续续去一些其它地方
短暂地去访学啊 交换啊 住宿啊
而我又一直在不断地换状态
不断地换心态
这个整个人的心态
是一种在路上的一个心态
流动的一个心态
这个状态会不会将来会越来越多
但其实这几年我开始写过去
写一些家乡的东西
我2012年写的《北京折叠》
写到我在北京的所见所闻的生活
我2014年写的一个长篇小说叫
《生于1984》
那个是一个纯现实主义小说
基本上没有科幻的情节
慢慢找到你的锚
就是这种
我能够写一些现实主义的东西
这个主要是心态上面相对固定一点
可以有一个立足之地
来看我自己当下的现实的生活处境
以及我成长的这个家乡一个处境
所以我觉得这种写不写一个地域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心里
有没有这样一个稳定感的一个锚
有了心灵的锚
小说里边可能就自然会体现出来
今天我们现场部分就到这儿
谢谢大家
谢谢三位
谢谢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