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四单元 伦理学:万俊人 >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 4.正义的远景(上)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如果你能够理解
正义脆弱的原因
和使正义脆弱的因素
使它变得坚强
你就能够理解
或者能够更深刻地
透视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
能够看到今天的中国
我对今天的中国是很有信心的
我几乎是三十几年
改革开放的亲历者
经历者
某种意义上的参与者
我用一个火车加速拐弯的这种隐喻
来刻画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
我认为是比较确切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拐弯
最关键的词是加速
开车的朋友都知道
拐弯的时候是要带刹车的
你要减速才能拐弯
因为你速度太快
离心力太大
会翻车的
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
结束文革的灾难
开始把重心转移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上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
但是等到我们
要一心一意搞经济的时候
我们发现70年代后期的中国
与整个现代世界已经脱离得很远了
所以不仅要进行社会的转型
经济的转型
政治改革的转型
当然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型
而且还要加速
清华的人一定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个
我刚来清华的时候
校领导说
咱们过去的文科是很不错的
520年院系调整
使清华失去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科学
那么怎么赶上
我当时就跟校领导说
我说第一要有信心
因为知道落后再赶上
知道落后了
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赶上了
第二呢
我说您不能把希望
完全寄托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因为当时我来的时候
包括李强院长
我们来的时候
都是四十出头的人
因为你五十年没跑了
半个世纪了
就像接力跑圈
人家跑了五十圈
咱五十圈坐在那歇着没怎么跑
现在让我开始跑
你不能指望我们一代人
把这五十圈赶回来,这太难了
我们每一个都是刘翔
都是刘易斯
那也做不到这个事
我说你指望我们把落下的距离
尽可能地缩短
然后关键是下一代
和再下一代的清华人文学者
我们大学的建设
或者学科的建设可以这么干
但是国家不能这么干
我们不能留一张遗言说
亲爱的晚辈们
我们落后得太厉害了
我们只能赶一截
多余的让你们赶
这不合适
对吧
所以我经常说有时候
我们处于这个时代
其实是幸运的
就是我们的长辈
我有时候跟我的父亲呢
我父亲健在的时候
因为文革中他受了很多委屈
当了个小官
官不大
受的委屈很大
我经常劝他
我说老爸你要这样想
你们很不幸
但又很幸运
也许你就把你的儿子孙子
重孙子的苦难一个人承担
他们会怀念你的
我就这样宽慰他
苦你一个人都吃了
李雪健在获百花奖的时候
有句话讲得特别好
这是一位不仅是有眼界
而且有思想水平的人
他说所有的苦
都让焦裕禄吃了
大意是这样
那么荣誉
让李雪健你这个傻小子偷偷得了
他演焦裕禄获奖的那个
当时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
那么我就用同样的道理
那时候我宽慰我父亲
所以对于我们这代人
生逢这个时代
我们一定要最快的速度
所以社会加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你知道
加速拐弯必定带来这样的社会效应
什么效应
第一
危险系数急增
社会风险加大
就像我们开车一样
你拐弯加速
风险当然是大
社会一样
这个加速我举一个例子
其实学过历史近代史的人都知道
我们用了30多年
走完了西欧至少是西欧
先行资本主义国家用300多年
才走完的路
接近10倍的速度
今天已经成为世界老二了
对吧
我最近跑了很多国内大学
我发现所有的大学的校园和校舍的建筑
办公条件建筑
跟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相比
那是天翻地覆
有的学校我都找不到北
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哈佛的规格最高
最有荣耀感的Honor Hall
也没有咱们这个新清华学堂好
所以它的速度
作为我是见证者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也许在座的很多同学们
你们不知道
作为我们的晚一辈
你们可能根本很难想象
我们来北大读书的时候
北大清华之间都是菜地
我们那时候吃不饱
经常晚上
这个不好意思
偷农民的白菜去熬白菜汤喝
饿啊
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
是一个月11斤大米
16斤面9斤杂粮
我吃那个杂粮和馒头
吃得眼泪哗哗地流
虽说进了北大是非常非常的幸福
但是不知道我们过的什么日子
因为那时候我是南方人
吃不惯这个面
那是非常非常得辛苦
还吃不饱
但是仅仅30多年过去了
你还能找到一颗白菜吗
在中关村这个地带
甭说中关村啦
你找到上地去都找不到白菜
这个变化简直是不得了
我1992年去的哈佛
2012年我去哈佛看波士顿
连超市都是一样的
没变
鸡蛋的价格都没变
那就是对比
你可以想一下
所以这样的速度
大家知道吧不容易
社会的风险急增
事实上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很多困难
所以这个是必须付出代价
无论你承不承认
除非你毫无客观之心
第二这样的加速拐弯
不仅是风险系数急增
而且是代价巨大
我们付出了超常的代价
包括环境代价大家知道
今年北京的天气不错
这要感谢我们的前任校长
看样子大家对我们陈校长
是非常怀念的
但是祖国更需要他
北京更需要他
你想想我们的环境
这是代价
我的家就在洞庭湖边上
有几年
住在洞庭湖边上没有水喝
我的母亲就问这是怎么搞的
这个湖水怎么不能喝了
这就是代价
你能想象吗 不能想
很多人说这不是你愚蠢吗
选择这样的方式
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我们搞市场经济的初期
你知道是怎么干的
我经常跟外国朋友讲
中国的市场经济
跟欧美的市场经济完全是不一样的模式
是不一样的起点
我们经常说
什么叫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只是一个制度
经济制度
我的比喻就是它像河床
资本才是这个河床里必须的水
没有资本你搞什么市场经济
大家都知道
我们70年代末有什么资本
那时候的情况跟现在的北朝鲜差不多
你想一想
北大的学生一个月还吃几斤杂粮
那是什么概念
对不对
一说起来你是天之娇子
考到北大好像了不得
但是我们知道
我们心理系的彭凯平教授
也是跟我一年进北大
他那时候年纪更小
念起来更辛苦
我还吃过几年苦
他那时候16岁的孩子
怎么吃
眼泪叭叭的
男人吃东西吃出眼泪来
你能感受到那是多么痛苦吗
对吧
你感觉不到
所以这是非常客观的
就是代价大
除了这个环境的代价
你知道最大的代价是什么
传统文化和道德
你必须亲眼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一个社会的精力
一个国家的精力
一个政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做这么多事情
它没有办法
不得不把一些事情搁置起来
不得不忘记一些事情
就像一个家庭里
你想一想
一个需要半年才装修完毕的房子
你两个月就要装修完毕
你想是什么概念
你当然要少睡觉
所以很多包括道德的代价
我经常说中国人的道德到今天
我是一个比较消极的谨慎的
或者理性主义的悲观者
那么我之所以理性
是我能够看到
它是怎么造成的
我第一次来北京大学面试的时候
第一次坐飞机
在东交民巷下的民航的车
然后我走到美术馆坐车到北大
我心里没有概念
也没有地图
那时候拿地图很不方便
你要到西单去买地图
到王府井书店买地图
我又不知道王府井怎么走
我就问那个扫地的大妈
大妈牵着我的手
走到114的公共汽车站
然后告诉我坐到头
到动物园转332
332再坐到北京大学
再下来就可以了
她说孩子
如果你到动物园找不到332
天气又很晚
黄昏的时候
那时候不是像现在到处都是路灯
她说你要是不行的话
你就回来
大妈要干到8点才走
你就坐车坐回来
到马路对面
你到我家里住一天
我第二天带你去北京大学
哎哟那时候北京人全是雷锋啊
非常感动
所以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
你现在你问一个路
怎么样没人理你
对吧
这个变化是我亲自经历的
它怎么会是30年弹指一挥间
人就一下子变得这样冷漠了呢
是不是现在的人心坏了
不是这样
很多的原因
所以付出道德的代价也是一部分
那么这样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什么
社会代价
社会公平的代价
我懂事的年代
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家们的研究证明
60年代70年代
我们这个社会的基尼系数是0.1
0.1什么概念
就是今天的北欧那些国家
福利非常好
但我们那时候福利不好
基尼系数肯定差距非常小
对不对
那今天是什么样子
30多年过去了
基尼系数官方的公布是0.45
甚至超过0.45
天则经济中心的预测是已经接近0.6
所以我刚才讲一个故事
那是我真实的故事
西北第二民族大学校庆请我去做报告
我就做了一个报告
我把西夏王陵的参观安排了一天
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
那么有很多时间我就说
他们问我说万老师你想看点啥
我说我想看一个贫穷的山村
或者是一个环保很差的山村
他们说你看这个有什么意思
他们好像有一点意思
不让我看
我说你不用担心我又不是记者
我是伦理学家
因为我经常说
虽然哲学的出身很高贵
是富人的学问
我经常说哲学
古希腊人初发明哲学就是这样
是那些高贵者富有者的游戏
只有这些人吃饱撑得没事干
他就琢磨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于是乎有了哲学
但是在哲学中间伦理学恰恰相反
它是穷人的学问
所以作为一个搞伦理学的人
保持对贫困贫穷
弱者的敏感性
这种道德敏感性
是必修的
如果你对贫穷
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感觉
你的伦理学不可能做好
所以我就让他们带着看
像刚才那个小片说的
一个家里没有碗
后来他们告诉我
在贵州的地方
前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看的地方
还比这穷
一个村子一半的家庭没有床
睡在地上铺着草
那是什么概念
改革开放过去30年了还有这样的事情
将近30年了
因为我看宁夏这个大概七八年前
那这就是我们付出的社会代价
就是社会的不公平
如果火车拐弯
这个引喻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那么我可以说
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
已经上了改革开放的这台列车
但是有一部分人没有上车
因为他们买不起车票
而且不仅是我们坐上了改革开放车
我们现在换了高铁
大部分人不仅坐上了车
而且换了车
高铁的快车道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
还是没有上车
对于一个民主的
公正正义的国家来说
尤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允许的
我们可以允许有的人坐商务舱
头等舱头等座二等座
但你是哪怕是让我上闷罐车车箱
你也得让我上这个车
你不能把我落下
因为我们是同一个政治共同体
国家的成员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作为公民
我们享受平等的尊严
基本的权利和基本的义务
所以你不能把我落下
这个不合适
如果一个社会抛弃了一个群体
那么这个是社会的不正义
何况我们的绝对贫困人数
还有将近7000万
这是为什么习总书记把
消灭绝对贫困问题当作一项
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
给各级政府布置下去
这是为了什么
所以它不是一个道德事情
它证明我们这几年的改革开放
在制度安排
在社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上
是有遗忘有漏洞有偏颇的
我说公平
当然不是说平均主义
不是回到30多年以前
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说
这么一场宏大的社会改革
社会的财富增长得如此之快
总量如此之大
竟然还有一部分人被遗忘
这是最大的社会不正义
必须改变
所以
不要把社会正义
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
或者是收入的差别问题
因为我们人的能力 机遇
道德信誉各种因素的不同
所以即使说政府给我们公平的机会
给我们公平的起点
我们也不可能最后能够达到
相似的水平
有时候距离是很大的
对吧
我经常说制度安排就好比体育比赛
同一个起点起步
枪一发
大家一起跑
但是最后竞争的结果
肯定是
110米栏那肯定是刘翔冠军
我是最后 对不对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