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 > 第三单元 社会学:李强 >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 1.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返回《经典与思考——人文清华大师面对面》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今天我讲的题目就是现在
这个大屏幕显示的叫做
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我想可能头一个问题先要介绍一下
到底什么叫橄榄型社会
我们知道我是做社会学研究的
那么社会学呢属于社会科学
我们一般叫实证型社会科学
所以实际上
社会科学在表述它的理论思想的时候
它也常常用一些形象的比喻
橄榄型首先大家理解
它是想用一个形象的语言
来表现社会结构
其实它解释了一个社会是怎样构成的
什么样的现代社会结构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构呢
那么这样的话
社会学家们长期以来
也在憧憬一件事情
在思考一个我们叫优化社会学结构
或者一个理想的社会结构
那么这样的话用形象的语言表示
说橄榄型大家理解
有的时候我们也说叫做纺锤型
就是两头小中间大
那大体上是在解释
就是一个社会多数人
我们有时候也叫中等收入层
或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社会
所以可见呢就是说
我们这里面是有人文关怀的
我们也在思考
就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
会是一个我们思考中的理想社会
当然社会科学家以及人们
一直在憧憬一个美好的社会
比如康帕内拉他写太阳城
他其实也在憧憬
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社会
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呢
当然作为社会科学家
他肯定是要做实证研究的
所以实际上
橄榄型社会不完全就是我们一个憧憬
其实它体现了
人们对社会的研究和考察
特别是对于现代社会结构的一种考察
当然
首先人们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
就是谁提出的这样一种理念和想法
这个人可能多数人并不熟悉
叫埃米尔·莱德勒
其实他是在1912年他写了一本著作
他发现在当时的社会中
产生这样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它逐渐在发展和扩大
当然后来如果我们学理论的话
我们理解就是很多理论家
比如说像大理论家丹尼尔·贝尔
他 讲到过
就是关于
这样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的产生
当然一大批思想家
比如像我们一般社会学常熟的米尔斯
叫赖特·米尔斯
像大卫·洛克伍德
这都是研究所谓中间阶层社会的
比较大的理论家
其实就理论上来说
我们知道
卡尔·马克思是社会结构的大理论家
那么大家说
卡尔·马克思他提出过关于这样一种
中等收入层为主体的社会吗
我相信如果大家真的是
研究理论著作的话
其实马克思
虽然他不是全面的来研究这样一种
叫做中间阶层社会结构
但是他确实在理论上涉及这个问题了
我们读马克思的著作
我们会发现在剩余价值理论
这个也常常被认为是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
马克思表示说
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
其实就是说
大家以为它不是中产扩大
那么实际上他说中产
是一个不断的扩大的这样一个现象
当然我们要理解
马克思其实在他的共产党宣言里面
他当时讲的是一个中产解体的逻辑
但实际上你仔细想想马克思的逻辑
他说一个社会那和中产相对立的
那叫两极分化啊
所以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化
那社会是一定要动乱的
一定要发生问题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其实
马克思论证的逻辑恰恰是这个逻辑
他说一个社会不能那样分化
如果那样分化下去的话
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所以恰恰是
一个社会如果它逐渐形成一个
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那它是一个稳定的象征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卡尔·马克思的著作里
至少我们在剩余价值理论里面
找到有两处马克思是
还是比较认真地在思考
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逻辑
-1.1 单元公告
--html
-1.2 邱勇:打造新人文格局
--导论
-1.2【阅读】格非:《文学的邀约》
--单元读物
-1.3.1【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1)
--01
-1.3.2【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2)
--02
-1.3.3【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3)
--03
-1.3.4【讲座】格非:文学时空观的演变(04)
--观众问答篇
-1.4.1【访谈】格非问答录(01)
--格非问答录(上)
-1.4.2【访谈】格非问答录(02)
--格非访谈录(下)
-第一次练习
-2.2【阅读】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单元读物
-2.3.1【讲座】陈来: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
-2.3.2【讲座】陈来:如何看待传统?
--如何看待传统
-2.3.3【讲座】陈来: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2.3.4 【讲座】陈来:传统与当代中国
--传统与当代中国
-2.3.5【讲座】现场问答
--现场问答
-2.4.1【访谈】清华国学社的“前世今生”
--01
-2.4.2【访谈】儒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基
--02
-2.4.3【访谈】儒家思想应追溯到孔子之前
--03
-2.4.4【访谈】儒学的来源和儒学的意义
--04
-2.4.5【访谈】陈来:“儒学就生活在你的心里”
--05
-2.4.6【访谈】儒学为社会提供价值理性
--06
-2.4.7【访谈】时代忧虑:追求成功与价值约束的分离
--07
-第二次练习
-3.2 【阅读】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单元读物
-3.3.1 【讲座】什么是橄榄型社会结构?
-3.3.2【讲座】中国目前是怎样的社会结构?
-3.3.3【讲座】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有什么问题?
-3.3.4【讲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什么条件?
-3.3.5【讲座】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3.3.6【讲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3.3.7【讲座】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3.4.1【访谈】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及其发展
-3.4.2【访谈】李强与社会学的第一次接触
-3.4.3【访谈】社会学研究强调尊重事实
-3.4.4【访谈】从社会结构研究到关注底层社会
-3.4.5【访谈】最基础的研究是社区研究
-3.4.6【访谈】社会学三大问
--6.社会学三大问
-第三次练习
-4.2【阅读】万俊人:《正义二十讲》
--单元读物
-4.3.1【讲座】引言
--0
-4.3.2【讲座】万俊人:何为正义?
--1.何为正义
-4.3.3【讲座】万俊人: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4.3.4【讲座】万俊人: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4.3.5【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上)
-4.3.6【讲座】万俊人:正义的远景(下)
-4.3.7【讲座】问答环节
--6.问答环节
-4.4.1【访谈】 伦理学家的启蒙:国学与西学
--01
-4.4.2【访谈】 贵族的学问和穷人的学问
--02
-4.4.3【访谈】 从伦理学到政治哲学
--03
-4.4.4【访谈】 清华哲学系的复建
--04
-4.4.5【访谈】 伦理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家的使命
--05
-4.4.6【访谈】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06
-第四次练习
-5.2.1本期简介
-5.2.2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上)
--02
-5.2.3 郝景芳:现实与虚构(下)
--03
-5.2.4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上)
--01
-5.2.5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中)
--02
-5.2.6 李强、格非、郝景芳对谈(下)
--Video
-5.2.7 问答环节
--07
-6.2【阅读】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html
-6.3 【讲座】彭林:走出半人时代
--01
-6.4【讲座】彭林: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02
-6.5【讲座】彭林:礼乐人生
--03
-6.6【讲座】彭林:《芈月传》婚礼中的错误
--Video
-6.7【讲座】彭林:礼乐教化与君子风范
--Video
-6.8【讲座】问答环节
--Video
-6.9【访谈】彭林:与传统文化结缘
--01
-6.10【访谈】彭林:“陪我度过不堪回首的日子”
--02
-6.11【访谈】彭林:命运的大转折
--03
-6.12【访谈】彭林:礼乐双修走出半人时代
--04
-6.13【访谈】彭林:君子风范
--Video
-6.14【访谈】彭林:礼的缺失与重建
--Video
-第五次练习
-7.2【阅读】汪晖:《颠倒》
--html
-7.3【讲座】汪晖:人文学科的诞生
--Video
-7.4【讲座】汪晖:两个“脱离” 当代人文学科的重构
--Video
-7.5【讲座】汪晖:从东西/文明之争到科学/人文之辨
--Video
-7.6【讲座】汪晖:两场论战与知识问题
--Video
-7.7【讲座】汪晖:当代人文学科的挑战
--Video
-7.8【讲座】观众提问
--Video
-7.9【访谈】汪晖:思想史研究
--Video
-7.10【访谈】汪晖:鲁迅和我
--Video
-7.11【访谈】汪晖:我为什么要研究二十世纪
--Video
-7.12【访谈】汪晖:我和《读书》
--Video
-7.13【访谈】汪晖:谈谈知识分子
--Video
-7.14【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兴起
--Video
-7.15【访谈】汪晖: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Video
-7.16【访谈】我爱问汪晖
--Video
-单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