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传播学原理 >  第八章 传播研究方法与流派 >  第3节 研究设计 >  Video

返回《传播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传播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同学们好

现在我们继续给大家介绍研究过程

刚才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

选题以及选题紧接着的文献综述

就是文献综述 接下去的一部分

就是做完文献综述了以后

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要开始

研究里边非常重要的

对研究具体的设计

所以这一部分的话

我们集中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一个研究设计

具体设计什么东西

怎么来进行设计

在此前的

关于研究过程的基本的几个要点里边

我们还专门有一个地方讲到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其实的话

文献综述的过程里边

我们一个研究的

主要的研究问题

以及它的

基于研究问题的研究假设

实际上自然而然的

就是应该已经产生

所以研究设计的话

实际上是回答相关的研究问题

或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假设

我们来设计一套方法来收集数据

然后对它进行回答

所以这都是一脉相承贯彻下来的

通常来说

在研究设计里边

就是刚才讲到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到底设计什么

当然在研究设计里面可以有很多内容

但是我想可能在研究设计里边

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两类

一类的话我们就是所谓你的数据怎么去收集

我们有时候也叫做抽样设计

第二类的话

就是你这个概念

你怎么去进行测量

在文献综述里面我们也提到了

主要的概念在这里面都应该出现

但是的话 在研究设计里边

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去具体化

就是所谓概念

你怎么去测量

这里边我们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很简单的一个概念

比如说偏见 很多人都听说过

在日常的我们的语境里边

有的人有的谈话里面

也都会用到这么一个词

但是像这样一个概念

一个人有没有偏见

偏见有多深

像这样的东西

你不能就止于此

你一定要有个具体的一套方法

去把他的这种偏见

有偏见的这种状况

给他测量出来

这些的话 都是我们

研究设计里边的一个

概念的测量这部分

我们需要去解决的

所以简单的说我们的研究设计里边

就是这两个方面的设计

第一个方面就是

所谓概念的测量

第二个方面的话

就是抽样的设计

我们先讲概念的测量

在我们很多书里边

其实会讲到就是概念英文对应的就是

Concept但其实的话 在很多的教材里边

或者论文里边

我们还会同时用另外一个词

有时候甚至那个词用得更多

就是Construct

这个词其实它是有深意的

这个词本身它就是个建构的意思

换言之的话

就是其实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里边

包括我们的传播研究里边

很多概念

其实它原本在自然界里边不存在的

或者日常生活里边

是我们为了表达的需要

我们为了思考的需要

建构出来的

有时候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构念

建构的构 构念 在这里边

实际上很多的这种概念

其实理论上来说

都是属于建构出来的

在概念的这个测量里边

其实通常来说的话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或者至少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的话

我们叫做概念的概念定义

给一个概念进行所谓概念性定义

Conceptual Definition

这个部分的话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的

文献综述里边

就是此前也讲到

文献综述里面引用到

或者是介绍某些概念的时候

我们需要做出

这部分的这样的一种回答

就是概念到底是包含

哪些个基本的方面

这是第一个部分

概念定义的话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

如果从我们具体的

设计的角度

最后给我们自己

或者给读者明确的是

概念包含哪几个方面的维度

就是这种概念到维度 Dimension

这个过程就是

所谓一个概念化的过程

把它基本上包含的

这些含义进行辨析

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的话

就是所谓这个操作性的定义

什么叫操作性定义

就是进一步地对于概念里边

每一个包含的维度

到底有什么样的

具体的指标去测量

进行具体化

在研究设计的这部分里边

其实就是一个概念

最后会对应到一系列的具体的

测量的指标

如果是最后

你是用问卷去做数据收集的话

这些具体的指标

就会对应到你问卷里边的具体的问题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谓一个概念的测量

在这里面简单来说

就是逻辑上包含了这么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这个概念

一个抽象的概念 一个复杂的概念

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含义

就是从概念到维度

第二个话 进一步每一个维度

你到底能够用什么样的

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指标去测量它

这就是所谓对每一个概念

每一个维度进行具体的指标化

通过这样的一个转化

最后一个抽象的概念

直接不可观察的一个概念

会转化为一系列

可以直接去进行测量的指标

在这里边其实例子非常多

我们首先举了一个例子

就是所谓科学素养的例子

科学素养这个概念

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含义

我们现在的相关的测量里边

科学素养的话

我们把它辨析为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就是所谓 一个人的科学知识

就是知识维度

第二个方面的话

就是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就是科学原理的维度

第三个方面的话

就是对科学的社会影响

就是通过这三个维度

去界定科学素养的概念

这就是所谓概念定义

什么叫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说

对刚才界定的这三个方面

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给它

用具体的 直接可以测量的问题去回答

去进行测量

比如说对科学素养第一个维度

就是所谓科学知识这个方面

对我们现在科学素养的调查里面的话

我们是有一系列知识题

这些知识题大家可以看到

我们现在给大家的例子是

2001年美国的一个科学素养调查里边

它采用的题目

在这里面总共有十八个问题

其中十三个是是非题

三个是多选题

两个是问答题

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进行测量

一个人的知识多少

所以在操作性定义的部分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的

就是这是每一个具体的维度

它其实也是很抽象的

在这个过程里边

你用一些比较具体的题目

去反映它的这个方面的含义的时候

其实的确是存在着一些很大的挑战

比如说在这个里边

我们就用一个人对这十几个题目的回答

来了解来判定

一个人的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多少

这个方面 实际上就是说

这十几个题目它承担了非常大的

测量的任务

这十几个题目选得合适不合适

恰当不恰当

就是对我们进行操作性定义的

设计变成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我们后面会把这种

考量叫做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所以在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

我们是有一系列的这样的题目

来测量它的科学知识

同样的 关于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我们也是用一系列的题目

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的题目的话

跟前面的知识题有所不同

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的考量里边

主要要考察的是被试

或者是普通的公众

他的思维里面

就是这种科学思维

具备的程度

所以在这里边的话它会考一些

比如说你是怎么来理解

所谓科学研究

它的基本的这种特性

另外的话 在这里边还会反映

就是一个被试或者是一个人

他在做出结论的时候

他是不是有那种基本的

跟我们得出科学结论

相关的这样的一些思维方式

在这里面用的题目也非常有意思

其实是跟我们此前

讲到的这种可控实验

就是怎么样才能从一个因推过到一个果

因果的这种判定

用的具体的

测量的这种题目

就是我们此前看到的

高血压的降压药

怎么样判定它有效

第二的话

就是用来测量我们公众概率

这样的一个概念的理解

一对夫妇 医生告诉他们

每个他们生的孩子

如果有一定的得病的可能性

第一个孩子生出来

如果得了病或者是没有得病

其他的孩子 他会不会得病

或者得病的可能性怎么样

对这样的一个现象的理解

所有这些的话

实际上都是用来对抽象概念

在这里边主要讲的是科学素养

概念里面的第二个维度

就是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对它的操作化

所以这是第一部分

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

我们进行一个概念测量的时候

我们需要的做的大概的一些工作

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我在这里边列了一些 这样的一些概念

大家可以作为一个练习

进一步去做一下

比如像一个大学它有很多的大学的排行

其实大学排行

这一套指标体系 它有一套工具

就相当于我们一个问卷一样

最后它试图去反映的

实际上是一个大学的质量

或者大学的办学水平

这就是一个抽象的一个概念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传播学研究里面有一个概念

叫做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像这样一个概念应该怎么去测量

大家都可以作为例子去看一下

在这部分最后的话

我想给大家说一下有些同学可能会问

就是我们对概念进行测量设计的时候

具体用什么样的指标

就是我们怎么去确定这些指标

是不是就是完全是可以

根据我们个人的理解和想象

来设计一些指标然后去进行测量

这个过程

实际上我们在此前讲文献综述的时候

已经讲过

就是我们文献综述里边的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从此前的文献里面

去借鉴一些研究工具

就是一些概念

在其它的研究里面

它是用什么样的指标去测量的

所以很多时候

如果在你的研究里边

出现的关键概念

跟此前的研究里面的相关概念

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

那你去可以去借鉴

其他人的研究里面

他采用的这种指标体系

来看看能不能够借用

或者说经过适当的这种改造

如果没有现成的

或者已有的指标体系可以借鉴和借用的时候

要怎么办

那这个时候你就只能自己设计

自己设计的时候也有一套方法

比如说这个概念

到底应该包含什么方面的含义

一开始的话我们可能会综合地去探测

不同的人对概念的

各种各样的理解

就是所谓各种各样可能的这种指标

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整理

有可能会经过一些小范围的这种前测

去进行判定收集一些数据

然后对这些收集上来的小样本的数据

对现有的指标进行一定的分析

最后得出一个指标体系

总之的话就 一方面就是

如果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测量工具的时候

我们必须自己去创立

但是创立的过程

又不是完全随意的

它要符合所谓基本的

我们研究工具的

信度和效度的要求

所以这是第一个方面

就是所谓概念的测量

第二个方面的话

研究设计里边我们要

重点要讨论的是什么

就是抽样的设计

抽样的设计在我们社会科学研究里边

其实也是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社会科学研究

它的一个基本的一个策略

其实是以少论多的这样的一种研究

什么叫以少论多

其实我们通常要去研究的

要去反映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一个人群

它实际上范围非常 大非常复杂

我们通常是通过研究社会里边的

一部分人一部分个案

对它进行剖析 对它进行了了解以后

去推断它的总体或者全体

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思路里边

就是我们所谓赖以了解的

样本的这些情况

就是对于我们最后

对于总体进行推断的时候

它的有效性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所以在抽样设计里边

实际上它的最核心的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抽取的

用于在具体研究里边研究的样本

它对总体有没有代表性

在这里面它核心的考察的问题是这么一个问题

就是说理论上

我关注的总体里面

是不是每一个个体

它被抽中进入样本的机会

我是知道的或者是确定的

根据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其实我们最后抽样的时候

实际上就会有两大类

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一类是概率抽样

一类是非概率抽样

对概率抽样而言

就是总体里边

就是它的每一个个体

被抽中的机会

它未必一定是均等

但是它一定是确定的

所以的话首先它每一个个体

它都会有被抽中的可能性

然后的话 不同的个体被抽中的机会

到底有多大也是确定的

就是所谓这种概率抽样

与此相对的

就是所谓这种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的话

就是说它的个体里面

哪些人最终有可能进入样本的

完全是不确定的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这种

非概率的抽样里面

包括了滚雪球的这种抽样

或者说是街头随机的拦访

或者是配额抽样

这些的话 实际上都是非概率抽样

常见的概率抽样

我们通常作为理论模型的

就是所谓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里边

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说了

其实概率抽样并不一定要求被抽中的概率都是一样

只要求你被抽中的概率是确定的就可以了

所以的话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

包括比如说这种等距抽样

这种分层或者是整群这样的抽样

都是属于概率抽样

我们社会科学研究

包括我们后面的数据分析里边

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是我们基本的策略是以少论多

其实的话 是通过了解样本的情况

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特别要说明的话

在做这样的推断的时候

只有是经过概率抽样得到的样本

我们才可以进行推断

如果我们抽样不是概率抽样

而是一个非概率抽样

得到的样本的

数据的话就不能进行推广

其实抽样的话

在我们社会科学里边

它是特别重要的

它是以少论多的一个有效性的基础

我们刚才已经讲到

社会科学里面 其实很多时候

我们研究的对象其实是小样本

但是我们关注的

又是庞大的社会人群和复杂的现象

所以都是通过对样本的了解

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按照我们统计的术语的话

其实描述一个样本的特性的

我们通常叫它做统计量

描述总体的特性的话

那些东西我们叫做参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们社会科学研究

实际上是通过对统计量的了解

去推断参量

通过对样本的挖掘和了解

去推断总体

无论是对它的特性

不同的方面的这种描述

以及或者说是对现象之间的这种关系

我们都是通过对样本里边的情况的了解

去推断总体

在这种推断的里面

必须基于你的概率抽样

如果不是概率抽样

这样的推断都无从推断起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在做一个研究设计的时候

我们需要对抽样进行仔细地考虑

第一个的话就是

我们要确定自己这个研究

基本的定位

是一个描述性的研究

还是一个推断性的研究

尤其是对于那些描述性的研究

其实抽样反而是特别重要

抽样的方法如果你抽样本身

不是一个概率抽样

你就没法进行推断

按照信度效度的概念的话

它就是这样的研究的发现

它是没有外部效度的

就是不能进行更大的推断

如果你想进行推断

你就必须要进行概率抽样

所以对你研究

抽样设计上提出的要求

第二个的话

就是你的样本的大小

通常来说的话

你样本越小

你总体里边

哪怕都是采用的概率抽样

你样本得出来的结果

去推断总体的时候

越不稳定

换言之的话你再抽一次

同样大小的样本

有可能得出来的结论

跟第一次会差别很大

这实际上是反映了

你研究的信度

或者说研究的稳定性

可靠性不够

所以的话 如果这个研究

你需要比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第一 最好是一个概率抽样

第二的话 就是样本量

还应该达到一定的要求

这样的话

从样本里面得出来的结论

无论是描述还是相关的关系

当它推断到总体的时候

都会比较可靠 而且有效

这是我们讲的研究设计里边第二个部分

就是所谓抽样

在研究设计里边

通常我们还会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需要去进行说明

也是我们研究者

自己心里应 该非常清楚的

什么叫做研究的分析单位 Unit Of Analysis

简单来说

就是你研究的数据收集里边

最后数据的单位是基于什么的

比如说我们社会科学里边

很多的研究

特别是我们此前跟 大家讲过的

效果研究里边

很多研究其实都是基于用户

或者是读者 消费者 观众

他的媒介消费行为的

所以是一个个体层面的研究

当然除了个体层面的

分析单位以外

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分析单位

比如说基于群组 基于组织的

或者说甚至基于各种各样

社会互动 社会产物的

都可以作为我们这个分析单位

但是一个研究

你到底是以什么作为分析单位

一定要明确

特别是我们现在很多研究里边

比如说你去做调查

你到底是以家庭

作为你的基本收集数据的单元

还是说作为家庭里面的某一个人

差别会很大

有时候我们在做内容分析的时候

比如说对一个微博进行研究

到底是以整个微博

一个人的微博作为数据分析的单位

还是说以它里面的某一篇微博

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 也不一样

我们对报纸的内容分析里边

是这里边的一篇篇的报道

作为分析单位

还是说每一版

或者是每一天里边的

整个报纸作为分析单位

这些的话都不一样

直接会影响到

我们最后数据它所代表的这个性质就不一样

含义就不一样

所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

研究者必须非常明确

你的数据是什么性质的

基于什么样的分析单位收集上来的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这里边要给大家补充的

就是所谓研究设计中的这种时间维度

就是我们通常对一个研究

我们的自己定位的时候

到底是一个横向研究

还是一个纵向研究

所谓横向研究

我们有时候也叫做横截面的研究

它就是说某一个时间点上的

它的一个数据

比如说我做一次调查

做一次内容分析

你一轮的话实际上

虽然它有时候数据收集过程

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本质上的话

它应该属于这种截面研究

什么叫做纵向研究

它实际上是一个

至少包含了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

数据收集的这种研究

就是说如果你的

研究是关于现象之间关系的描述

这种关系的描述里边

本质上来说它可以用

一类是相关 一类是因果

理论上来说相关的关系

你是可以通过横向的研究

来进行回答的 来进行探测的

但是因果关系的检验

其实严格意义上

你这个横向研究

就没有办法能够有效的对它进行回答

因为因果关系的确定里边

它一定会有时间维度

一定是因在果前面

所以的话 这就是一定需要借助于

各种各样纵向研究

我们的实验设计

典型的这种纵向研究

一定会有所谓前测后测

中间会有一些刺激

或者是中间会有一些

进行适当的实验的工具

这样的话 它可以跟没有施加实验刺激的对照组

进行比较 所以

也是我们在进行研究设计的时候

一个常见的一个概念

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己在研究设计

那部分 会进行明确

本研究是一个什么层面的

一个什么样的研究

通常我们在纵向研究里边

我们会区分

这样三类不同的纵向研究

第一类叫做趋势研究

它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说它会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总体

但是对每一次的总体的研究

它实际上它的探测都是重新进行抽样

比如说对每年的大一新生进行研究

就是今年对大一新生进行研究

明年对大一新生进行抽样

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一个抽样

然后不同年份的数据

再对它进行比较这就可以反映出几年下来

每一年新生的一些趋势 新的状况

这就是趋势研究

第二类的话我们叫做代群研究

代群研究的话

它实际上在这里边

总体我是跟踪的

比如说今年是研究大一

到明年再研究的时候

我仍然是这群人

但那个时候这群人已经变成大二了

再过下一年就到大三了

就是这个总体不变

但是每次研究的时候

仍然是重新抽样的

代群这个概念其实很常见

我们通常所谓的80后90后

千禧一代这些概念背后

实际上都是代群的概念

它是跟踪总体人群的变化

但是每一次你抽样的时候

又是进行重新抽样

第三种设计叫做小组研究

或者有时候叫固定样本组

Panel Study

Panel的研究它实际上不仅是跟踪这个总体

而且每次的样本也是固定的

所以说一旦取定了以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的同一个选定的

这些固定小组的成员

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测量

然后进行比较

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

基于固定样本组的研究

它在进行因果推断的时候

它是最有力的

因为在这里边

它最大限度地把其它的

一些方面可能的影响因素给控制起来了

这样的话我们就把研究设计这部分

给大家大概介绍完了

实际上涉及到概念的测量

以及数据收集抽样的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的话

我们进一步给大家介绍了

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就是研究设计里边

我们要注意或者我们要去考虑

分析的单位的问题

第二个的话

就是研究设计里边的

时间性的因素

这部分我们先讲到这

传播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传播论

-第1节 理解传播

--开场白

--第1节

-第2节 理解信息

--第2节

-第3节 理解媒介

--第3节

-第4节 理解传播学

--Video

--谈一谈交叉学科“传播学”的理解

-第5节 人类传播

--Video

--本章核心概念“人内传播”

-第6节 人际传播

--Video

--人际传播

-第7节 群体传播

--第7节

--本章核心概念“群体传播”

-第8节 组织传播

--第8节

--用“组织传播”的概念分析一下你所经历/观察过的组织传播过程

-第9节 大众传播

--第9节

-第10节 公共传播

--第10节

-第11节 国际传播

--第11节

--“国际传播”的意义和挑战

-第12节 全球传播

--第12节

-第13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一)

--Video

-第14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二)

--Video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第15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三)

--Video

-第16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四)

--Video

-第17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五)

--Video

--田中义久的传播模式和麦奎尔“媒介联络图模式”

-传播学原理开课啦!

-传播学原理课程开课了!

第二章 传媒论

-第1节 理解传媒

--Video

--媒介、媒体、传媒

-第2节 传媒的功能

--Video

-第3节 传媒的分类

--Video

--媒介形态、媒体业态、传媒生态

-第4节 媒介演变与传播发展

--Video

-第5节 社交媒体

--Video

--社交媒体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第6节 快速变化的传媒

--Video

-第7节 中国传媒格局

--Video

-第8节 未来媒体

--Video

--畅想未来媒体

第三章 信息论

-第1节 理解信息

--Video

--用“信息”的概念谈一谈如何甄别谣言

-第2节 信息论

--Video

-第3节 符号学

--Video

--延伸: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能指”和“所指”的内涵

-第4节 传播内容

--Video

第四章 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第1节 传播者

--Video

-第2节 作为把关者的传播者

--Video

-第3节 传播的偏见与偏向

--Video

--理解框架理论

-第4节 传播控制

--Video

-第5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1)

--Video

-第6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2)

--Video

--推荐阅读《比较媒介体制》

第五章 受众研究

-第一节 受众的概念

--受众的概念

-第二节 受众研究

--受众研究

-第三节 受众的差异

--受众的差异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六章 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的概念

-第二节 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

--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上)

--魔弹论与有限效果论(下)

-第三节 宏观效果理论

--宏观效果理论(上)

--宏观效果理论(下)

-第四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理论的调试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理论的调试

第七章 国际传播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演进

--第一节

-第二节 全球传播的历史与理论脉络

--第二节

-第三节 现状篇:全球传播的新视域

--第三节

-第四节 实践篇: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重新定向

--第四节

第八章 传播研究方法与流派

-第1节 何谓研究

--Video

-第2节 研究过程

--Video

-第3节 研究设计

--Video

-第4节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Video

第九章 现代传播的十大原理

-第1节 人与传播

--Video

-第2节 媒体与传播

--Video

-第3节 社会与传播

--Video

第十章 传播学研究专题

-传播学研究专题一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一)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二)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三)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三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四

--Video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2021春传播学原理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