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传播学原理 > 第十章 传播学研究专题 > 传播学研究专题四 > Video
我觉得咱们上了一学期的课
其实我一直在说清华大学
是一个传播学的高地
特别是咱们前一段好几位传播学的教授
我一直想搞一个沙龙
就是搞一个传播学的沙龙
像前面郭老师这是最早的搞传播学教学的
他当时从日本学回来的
郭庆光老师
然后郭镇之老师也是很早开始
传播学研究的老师
然后李彬老师
他比较侧重于研究批判学派的这样的一个老师
然后史老师是纯正的美国学回来的
传播学的老师
然后金老师是纯正的北美加拿大学回来
还有香港学习的传播学的博士
我算是日本一个学传播学
也学信息学的博士
所以我们这些老师在一起的碰撞
我认为是可以做到就像刚才史老师讲
就是今天的传播学它不能再是过去完全
美国的实用主义主导下的那样的一种
传播学的研究
那个在大众传播时代已经做到登峰造极了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
它需要一个全球的多元的视野来看今天的传播
我觉得一直应该有这么一次碰撞
咱们以这一门课为开头
下面我们还邀请包括郭老师走了
我们可以邀请他再回来
咱们还是在传播学创新
这方面我还希望咱们碰撞
不碰撞是很难有发展的
包括我们还有更年轻的一批
还有更年轻的像戴佳、卢嘉
他们更年轻的还有一批
那更年轻一批各个大学都有一些
我觉得比较集中的就是这一拨传播学的研究者
和学者还是咱们聚了相当一拨
所以咱们要在传播学创新和发展方面
要做点自己的贡献
崔老师今年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我觉得这个课有赖于崔老师的协调
咱们最后你们有什么
就是我想咱们一人说几句
你觉得在研究这么长时间的传播学
你自己感觉到最有创新的见解
或者最应该创新的领域是什么
各自咱们分享一下
嗯 那我先说吧
就是说经常跟大家讲的一句话
在我的课堂里也讲了
One cannot Not Communicate
一个人无法不传播
因为传播渗透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经常有一个呼吁
是我们传播学原理这样的课程
应该列入到现在大家的大学素质课
或者说我们的通识课里
因为实际上传播渗透到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我们每个人现在都生活在一个
所谓的Inforsphere现在西方有这么一个词
把Information跟Atmosphere
信息空气连在一起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一个Inforsphere
当中生活
所以我想这个就是可能跟其他学科相比
传播学涉及到了一些问题是大家切身体会到的
这个是我觉得传播学的魅力之所在
也希望同学们经过这学期的学习
获得一些新的启迪
我是觉得每一门课的学习
最终实际上都是一种思维训练
如果大家一方面通过这个课的学习以后
一方面能够有一些看待社会现象
看待传播现象有一些理论的视角
另外一方面又能够有一定的比较规范的
科学的这种研究的这种方法和手段
我想会大大增加大家对世界
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这种理解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边我觉得
我们每一位同学还是要有一些
要有一种发展的眼光
很多东西一定不要教条化
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在变化之中
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抓住了它的一些根本的
这种方法 根本的一种理论提炼的
这样的一种思路
其实我们对社会现象的把握就会
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发展
好
我觉得传播学里边最让我长期困惑的是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
好多现象想不透
这次到乌镇去参加互联网大会
我突然有一个顿悟
我发现互联网
就是网络似水
我后来在微博上也发了一段
我说网络就像水一样
它特别近乎“道”
网络似水近乎于“道”
就是水利万物但是乘而不拘
水总是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但是网络就是哪儿没有网
就流到哪儿去
水也是哪儿有空它都会去流到哪儿
而且你也挡不住 你也拦不了
拔刀断水 水更流
嗯
所以这个是我觉得互联网
它特别的一种性格 其实近乎于中国的“道”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里边
这样的一种道法自然
和这一种天人合一
这样一种比较人性的管理方式
我认为是最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而且确实像刚才阿斌也讲到
反而觉得虽然互联网是发明于美国
但是它是最适合中国的文化和中国这样的社会
来发展的一种新的一种人类的工具
所以我觉得咱们应该学习传播学是来源于
西方的文化 我们也感谢美国文化
能够创造了互联网、创造了传播学
但是我们要发展它 其实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
从中国传统文化挖掘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让我们推动传播学的发展
也反哺于人类社会 我们对传播学
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贡献
咱们一起共勉
咱们也和大家一起共勉
好 谢谢大家
-第1节 理解传播
--开场白
--第1节
-第2节 理解信息
--第2节
-第3节 理解媒介
--第3节
-第4节 理解传播学
--Video
-第5节 人类传播
--Video
-第6节 人际传播
--Video
--人际传播
-第7节 群体传播
--第7节
-第8节 组织传播
--第8节
--用“组织传播”的概念分析一下你所经历/观察过的组织传播过程
-第9节 大众传播
--第9节
-第10节 公共传播
--第10节
-第11节 国际传播
--第11节
-第12节 全球传播
--第12节
-第13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一)
--Video
-第14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二)
--Video
-第15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三)
--Video
-第16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四)
--Video
-第17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五)
--Video
-第1节 理解传媒
--Video
--媒介、媒体、传媒
-第2节 传媒的功能
--Video
-第3节 传媒的分类
--Video
-第4节 媒介演变与传播发展
--Video
-第5节 社交媒体
--Video
-第6节 快速变化的传媒
--Video
-第7节 中国传媒格局
--Video
-第8节 未来媒体
--Video
--畅想未来媒体
-第1节 理解信息
--Video
-第2节 信息论
--Video
-第3节 符号学
--Video
-第4节 传播内容
--Video
-第1节 传播者
--Video
-第2节 作为把关者的传播者
--Video
-第3节 传播的偏见与偏向
--Video
--理解框架理论
-第4节 传播控制
--Video
-第5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1)
--Video
-第6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2)
--Video
-第一节 受众的概念
--受众的概念
-第二节 受众研究
--受众研究
-第三节 受众的差异
--受众的差异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的概念
-第二节 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
-第三节 宏观效果理论
-第四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理论的调试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演进
--第一节
-第二节 全球传播的历史与理论脉络
--第二节
-第三节 现状篇:全球传播的新视域
--第三节
-第四节 实践篇: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重新定向
--第四节
-第1节 何谓研究
--Video
-第2节 研究过程
--Video
-第3节 研究设计
--Video
-第4节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Video
-第1节 人与传播
--Video
-第2节 媒体与传播
--Video
-第3节 社会与传播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一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一)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二)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三)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三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四
--Video
-期末考试——2021春传播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