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传播学原理 >  第十章 传播学研究专题 >  传播学研究专题三 >  Video

返回《传播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传播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们这学期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这门课传播学原理由我们三位教授

金兼斌老师、史安斌教授和我

我们一起来讲了这门课

前边都讲过了这些理论和原理

我们这次就以座谈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怎么运用传播学的原理来开展研究

然后怎么运用这些原理来发现我们现实当中的

传播的问题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昨天我们和金老师聊了 今天和史老师一起来

聊一聊就是在您主要讲国际传播

全球传播这方面怎么样运用传播学原理

来指导同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怎么开展研究 请您发表发表高见

好 谢谢崔老师

这个课在崔老师的精心安排下

现在是圆满结束

所以今天我跟崔老师共同跟大家交流一下

就是传播学的应用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讲

传播学在国外有一个说法叫第二哲学

因为大家知道在美国我们得的都是PHD

就是哲学博士

一切的学科不管你学的是文科、理科

还是社会学科都归到哲学

因为哲学是人类的一个认识最基础的方法

但是传播学现在的发展趋势也是这样的

它包罗万象 几乎涉及了人类交流沟通行为

包括媒介这样的一个运作的所有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美国有一句话说

一个人无法不传播

就是你实际上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都在传播

大家经过这学期的学习

学了很多的概念和理论

我想就是更多的能够有意识地把自己

生活的体验还有包括媒介化的一些行为

作为研究的对象

比方说我们说大家每天用微信

进行这样一个沟通

那我觉得现在就有这样的一个题目

我们就可以做一点研究

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理论叫沉默的螺旋

但是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我相信

崔老师是讲过的

它主要是在当时是研究在选举的过程当中

报纸和电视对选民的这样的一个民意的影响

现在新媒体的时代

在微信圈里是不是也有这个现象

比方说我们在朋友圈里讨论一个话题

比方说这个话题涉及到

比如说男女平等

或者我们更敏感一些比如说同性恋婚姻

就这样的一些可能

你们90后更关注的一些题目

因为它比较敏感

可能涉及到一个人的立场

我表达出来群内的人是不是能接受

所以这样一个沉默的螺旋的理论

是不是还能够继续的适用

那我觉得就是大家结合自己的这样的

一个生活的体验做一些研究

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如何利用微信

来进行有效的功能沟通

因为传播学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不同思想

不同文化 、不同立场

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有效沟通

所以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再一个就是大家的媒介体验

因为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全球传播的时代

我在课里也讲到过去我们那一代学生

可能崔老师也是这样

都是通过短波收音机来收听海外的广播

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讲美国的、日本的

或者是全世界各地的资讯

天天都在手边

所以大家是在一个全球传播的环境当中

不同的文明之间的这样的一个交往

如何来进行

比如说大家最近都关注到伊斯兰国ISIS

这样一个恐怖组织

应该说这个恐怖组织人人在喊打

当然美国对它毫无办法

当然它也伤及了我们中国的公民

但是ISIS确实是利用了社交媒体

来达到了它在传统媒体上做不到的事

所以这个现象我觉得无论是从个人层面的体验

还是从全球政治经济的这样一个变化当中

我觉得传播学的理论都是非常有作用的

那就是比如说您这些年指导学生做了哪些

这方面的课题 特别是现在国际传播

和全球传播时代

就是它这些传播现象都比较复杂

就是相对去思考它解决它

就是涉及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

一个科学设计才能够去做

就是这方面您能有什么给我们分享一下

谢谢崔老师的这个问题

我觉得其实很多前沿的学科

都是在回答一些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比较感兴趣的就是

中国的国际传播的影响力的问题

因为大家知道从2008年以来

我们中国的政府还有包括一些民间的机构

都在大举的作出这样一个中国媒体走向全球

现在应该说我们中国媒体

在全世界的能见度都在提升

像我的课里给大家提到中央电视台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中国的电视台

它实际上已经是遍布全球

但是它的影响力 它的传播效果究竟如何

所以最近我也指导我的研究生

包括硕士生、博士生都在讲

用一些内容分析的方法

包括我们也用到全球传播中的一些理论

比方说文化折扣理论

来分析到底中国的声音如何传出去

也就是我们说习近平主席讲的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如何能讲好

中国的声音如何传递出去

这里边我们觉得理论的问题

大家可以有很多的阐述

但是实际的效果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我带的学生做得比较多

再有一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

新媒体对人类行为的一个影响

比方说我刚才讲到的微信朋友圈里的

这种沟通方式

因为大家都说互联网让不同的声音可以交流

但是你会发现其实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朋友圈实际上就像

麦克卢汉说的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往

变得更加困难了而不是更加容易

因为你只愿意跟你相同立场、文化、意识形态的

这样的一些背景的人交流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新媒体没有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

反而造成文化之间的极化效应

但这些我觉得都是一种假设

需要我们通过理论还有一些实证的方法来验证

就是我感觉到国际传播 然后全球传播

还有跨文化传播

在今天这个时代 我们比比皆是这样的

但是这又是三个层面的问题

国际传播可能是国与国之间的

这样的一些信息传播

还有你比如说全球文化传播

它得通过全球化媒体来实现这种全球的传播

跨文化传播它不仅仅是一个媒体问题

它得能够真正的沟通

它得能够跨越这种文化和跨越这样的一种屏障

能够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

或者意识和思想之间的这样的理解和沟通

就是这方面的研究

就是您怎么划分几个层次 这样的一些研究

崔老师刚才对这三个概念

做了非常精辟的一个区分

就是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

我觉得在研究的过程中

当然跨文化传播更强调的

是文化的一种影响的作用

比方说我们如果研究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

之间的一个沟通行为

我们就说中国学生偏于集体主义

而美国学生更加个人主义一些

所以有一个文化的理论来解释

国际传播更多的是政治政府这个层面

国与国之间的

像我刚才讲到的中国的 我们讲到的对外宣传

传媒走出去 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围

但是全球传播就更为复杂了一些

比如说刚才我

原来提到的ISIS这个例子

包括我们说现在Facebook

现在Facebook全球用户达到22亿人

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

能够赶上Facebook用户的总量

所以这个都说明我们现在其实在

刚才崔老师讲了三个层面当中出现了

一些不同的问题

那我觉得我们作为中国学者

还有包括大家因为是中国的学生

我们的切入点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一个认知

就是无论在全球传播还是在跨文化传播

还是在国际传播 这三个层面上

原来我们一个说法都叫做

The West Leads The East

就是西方来主导

因为我们都是以西方为马首是瞻

但是现在 我们越来越发现

其他的地区的The Rest在崛起

或者我们说的The East在崛起

东方在崛起其他地区在崛起

我们更恰当的一个说法应该是

The West Meets The East

而不是过去的The West Leads The East

我们更多强调一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所以最近大家看第二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习主席提出来

我跟崔老师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我们都聆听了习主席的讲话

要构建一个网络命运共同体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

就值得同学们思考

中国的作用在哪里

因为过去美国主导的全球传播

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都是一种单向度的

而且是以美国西方作为一个中心的霸权

但是现在中国的加入以后

我们越来越看到可能这种多元化的

多向性的 一种东西方真正一种对等

平衡的交流和传播在出现

其实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

就设想了这样的一个全球传播的途径

所以我想中国的参与将使施拉姆预言的

这种平等、公正和民主的全球传播的途径

变成一个现实

我觉得就是我在和学生讨论和研究

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问题上

我觉得有那么几个层次

一个是在人际交往上

它可能很多的就是牵扯的是跨文化传播

当然也有国际传播

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国家层面上

它可能是国际传播还有宣传问题上

有外宣还有信息不平等问题

今天在全球化时代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在更宏观的视野下去看一些

人类意识的这种流动和相互影响

比如说在十六、十七世纪开始的

西方传教士

就是西方的宗教传播从西方传到了东方

在东方的历史上

可能更早的历史上在四世纪

或者是六世纪的时候

佛教就从东方的印度传到中国

从中国到日本到韩国然后到南传佛教

这样的一个传播

当然那是历史问题

我们说比较现实的问题

从西方的宗教传播到西方到东方来

然后再把西方的这些意识形态

还有包括西方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和这些东西它是影响着整个东方的

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和

整个现代化的进程的这样的一个研究

这个研究就是牵扯到咱们说

意识形态的传播 还有比如说也有一些

比如说文革 这个文革研究成果

当然研究自身的文革这是一个历史的反思

另外一个我们会发现在文革的时候

法国也闹得像文革一样

就是这种革命的造反的这样的一种思潮

它是个全球性的一种思潮

美国也有这种思潮

我觉得在这种问题在今天

还有互联网时代但是人类的这种意识

比如说最近又崛起的ISIS

伊斯兰国这样的一种

它又在整个东方变成了一个崛起的路径

我觉得在国际传播全球文化时代

我们研究这些问题是特别有现实意义

但相对又是很复杂的问题

就是您怎么看

刚才崔老师老师做了一个我觉得很好的概括

就是说又联系了我们历史

比如刚才讲到的宗教传播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实际上我觉得就是还是我刚才讲到的这一点

过去的国际传播也好 全球传播

跨文化传播它基本上是一个西方中心的

就我讲的西方引领东方

或者西方引领其他地区

用英文来说是The West Leads the Rest

或者The West Leads the East

现在这个问题就像刚才崔老师讲到的

它变得比较复杂

所以我们最近传播学界也在讨论一个新的概念

就是过去说是跨文化传播

就是我这个文化

跨越了文化、民族、国家的边界

传到另外一个国家这是跨文化传播

但是刚才崔老师老师讲的那个宗教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西方的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

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实际上本土的基督教

并不是西方的那种基督教的概念

所以我们说现在很多传播学者又在讲

不是跨文化传播

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个转文化传播

它实际上这个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异

跟当地的文化做了更多的融合

而不是说简单的把西方的文化搬到了中国

而且这个信仰在中国特别突出

可能举一个同学们更熟悉的例子

就是我去年8月份在美国教书的时候

中国的一个大卖的电影叫《抓妖记》

我不知道崔老师你看过这个电影没有

我反正也被迫看了一下

其实说老实话我真的觉得不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但是美国的学员觉得很有趣

说这个电影不是中国电影

因为他们印象中的中国电影是《霸王别姬》

《红高粱》像中国的那些历史或者什么的

怎么突然有这么一个电影

而且这个电影很美国化

但其中它又有很多中国的元素

所以就是对90后的学员

对于你们千禧一代我们现在有这么个说法

你们更多接触到的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

A跨到B或者B跨到A

或者文化就变成一个A和B的两个

这样的一个个体 我们叫容器理论

像容器一样 更多的现在变成一种混合体

就是你们接触到的是一个异质性的

就是变异的“异” 质量的“质 ”异质性的文化

这样一种个体

所以我想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更加丰富的全球媒体文化

而且大家注意这样的一种文化

是通过媒体来实现的

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这样的一种普及

使得跨文化传播的这种意志性在加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全球化时代

特别是新媒体和互联网时代

也给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带来了一个

就是很多新问题

就刚才我觉得你讲的问题挺重要的

我们原来认为互联网是

那不是全球都通的吗

那我们传播也是通的了

心和心的沟通也是完全都可以

但实际上互联网时代人更部落化

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这样的

而且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了

然后能动性更高的时候

其实整个传播在我们从一开始有传播学到今天

来看传播很难改变别人

它往往是在加强你原来的意识

对 是不是

你原来的意识

因为你选择越自由 你选择越方便

你越愿意选择和你的观点相近的东西

然后你愿意去和那些和你能够情投意合的

这样的人群去交流

反而它就很难做到一个

咱们中国的境界是和而不同

就是我们不同的观点

但是我们还能够一起包容和交流

我觉得这个就是在互联网时代

新媒体时代

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还有跨文化传播

遇到了哪些新问题这应该是

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

你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崔老师刚才讲了这个我非常赞同

因为他也强调了新媒体的作用

而且特别刚才也讲到了就是说

实际上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出现的

这种极化效应

因为我刚才在前面也给大家讲到了“沉默的螺旋”

这个理论本来是说传播媒体时代的一个理论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是不是还适用

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包括刚才崔老师也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

传播学理论就是叫选择性的接受

或者是选择性的认知

他只是说去接触那些他所愿意接触的信息

可能在崔老师讲的那个部分中

给大家有详细的解读

我就想总结一个原因

就是说实际上现在新媒体使得这样的一种

传播学理论更加的走向一种复杂

和这样一种多样性的这样一个方向

因为过去的传播学理论

我相信崔老师给大家介绍的

包括我自己给大家介绍的

大部分的理论都是来自于西方

因为西方哲学的基础它就是二元对立

它是一个东方与西方

传统与现代、黑与白、男和女

这样一个很多二元对立的这样一个

所以你才要沟通因为不一样

但是中国就像刚才崔老师讲的我也很赞同

其实在我们这个课里我觉得倒没有

给大家做那么详细的介绍

就是一种和而不同

因为中国是一个天下的理念

它本身是一个这种包括道教讲的太极

三生万物这样一些理论跟西方的那种

二元论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 反而就是说是我们现在

要探索的一个课题

比如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现在西方的传播学理论当中比较能够接受

来自中国的一个理论就是面子协商

因为面子这个概念是来自于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就发现面子协商理论在解决跨文化

冲突当中是很有效的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可能对

西方传播学理论建设的一个贡献

当然这样的理论性还不够多

所以需要包括崔老师包括我

还包括其他的我们传播学者

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们

你们的贡献因为怎么样把中国的文化

当中的这样的一些观念传出去

因为现在全球传播的理论再进行一个重构

过去我讲的是西方人的中心

那未来需要有更多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

国家的文化来进入把传播理论

真正构建成一个真正多元性的传播理论

还有一个就是我在教传播学还有咱们研究

传播学的过程当中

我确实感觉到传播它再往深处研究

就和哲学连到一起了

就刚才您也说到

咱们整个传播学的

博士也都是Doctor of Philosophy

就是传播学再往深处看实际上是一个

观念传播或者是一个理念传播

我觉得传播学无论是国际传播也好

还是我们人和人的传播

更深的东西是你对世界的

核心价值观的看法

西方你刚才说他们是二元对立的这么多

我们是多元包容和和而不同的

我觉得它更多的是比如说西方的

它基本哲学它是一神论

也就是说有好多有宗教信仰的人

他信仰的是一个神

阿拉伯世界的他信仰的也是一个神

我后来我发现我们中国

到底信仰什么

我后来给总结了我发现

中国和日本 就是东方这一块很相似的

他们实际上是没有一个神的信仰

没有一个神的信仰他信仰什么

我认为实际上信仰的是不知道

比如说西方基本的信仰是

天主教或者基督教

他是有神论

阿拉伯世界也是有神论

过去苏联他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无神论

但实际上对很多中国人来说

实际上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

而是不知道

实际上中国的“道”是我们中国比较

原著的这样一种哲学理念和思想

它实际上讲的是不知道

就是我们这个道 恍兮惚兮玄之又玄

实际上我们且把它称之为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自然不是Nature

而是古代汉语里边的自己那个样子

然是那个样子 自是自己那个样

那也就是说 话又说回去了

就是道法自然的话道法它自己那个样子

那就是说不知道“道”到底是什么

我们暂且把它称为道

就是说我们知道的就是知道

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智也 是智慧的

所以我认为正是因为不知道

但人又有一种心理

我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到山上 可能信也许有一个山神

到水 也许有一个河神

但这样就变成了多神论

所以我觉得中国反而是有一种天下意识

和多元性 就来自于这样的一个最土著

或者最本土的这样的一个理念

或者哲学理念它就形成了这种多元的思考

所以我觉得可能更难的是

我觉得跨文化传播也好

全球传播也好更难的是你很难改变一个

阿拉伯人他对这种一神教的信仰

他也很难改变我们一个中国人

让他去信伊斯兰教或者是这样的一种信仰

我们无法 这个是最难跨越的东西

我觉得这也是传播 有很多值得我们去

探索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国际传播也好

跨文化传播也好还是传播学更深层的东西

还是需要我们老师、同学一起去探索

一起去努力的这样的一些领域

还有很多很多

传播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传播论

-第1节 理解传播

--开场白

--第1节

-第2节 理解信息

--第2节

-第3节 理解媒介

--第3节

-第4节 理解传播学

--Video

--谈一谈交叉学科“传播学”的理解

-第5节 人类传播

--Video

--本章核心概念“人内传播”

-第6节 人际传播

--Video

--人际传播

-第7节 群体传播

--第7节

--本章核心概念“群体传播”

-第8节 组织传播

--第8节

--用“组织传播”的概念分析一下你所经历/观察过的组织传播过程

-第9节 大众传播

--第9节

-第10节 公共传播

--第10节

-第11节 国际传播

--第11节

--“国际传播”的意义和挑战

-第12节 全球传播

--第12节

-第13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一)

--Video

-第14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二)

--Video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第15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三)

--Video

-第16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四)

--Video

-第17节 传播过程与模式(五)

--Video

--田中义久的传播模式和麦奎尔“媒介联络图模式”

-传播学原理开课啦!

-传播学原理课程开课了!

第二章 传媒论

-第1节 理解传媒

--Video

--媒介、媒体、传媒

-第2节 传媒的功能

--Video

-第3节 传媒的分类

--Video

--媒介形态、媒体业态、传媒生态

-第4节 媒介演变与传播发展

--Video

-第5节 社交媒体

--Video

--社交媒体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第6节 快速变化的传媒

--Video

-第7节 中国传媒格局

--Video

-第8节 未来媒体

--Video

--畅想未来媒体

第三章 信息论

-第1节 理解信息

--Video

--用“信息”的概念谈一谈如何甄别谣言

-第2节 信息论

--Video

-第3节 符号学

--Video

--延伸: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能指”和“所指”的内涵

-第4节 传播内容

--Video

第四章 传播者与传播制度

-第1节 传播者

--Video

-第2节 作为把关者的传播者

--Video

-第3节 传播的偏见与偏向

--Video

--理解框架理论

-第4节 传播控制

--Video

-第5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1)

--Video

-第6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理论(2)

--Video

--推荐阅读《比较媒介体制》

第五章 受众研究

-第一节 受众的概念

--受众的概念

-第二节 受众研究

--受众研究

-第三节 受众的差异

--受众的差异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六章 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的概念

-第二节 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

--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上)

--魔弹论与有限效果论(下)

-第三节 宏观效果理论

--宏观效果理论(上)

--宏观效果理论(下)

-第四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理论的调试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理论的调试

第七章 国际传播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演进

--第一节

-第二节 全球传播的历史与理论脉络

--第二节

-第三节 现状篇:全球传播的新视域

--第三节

-第四节 实践篇: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重新定向

--第四节

第八章 传播研究方法与流派

-第1节 何谓研究

--Video

-第2节 研究过程

--Video

-第3节 研究设计

--Video

-第4节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Video

第九章 现代传播的十大原理

-第1节 人与传播

--Video

-第2节 媒体与传播

--Video

-第3节 社会与传播

--Video

第十章 传播学研究专题

-传播学研究专题一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一)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二)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二(三)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三

--Video

-传播学研究专题四

--Video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2021春传播学原理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