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巴蜀文化 >  第四章 蜀道篇 >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在线视频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下一节: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时

秦蜀崎险的蜀道

壮丽的山川

富饶的土地

安定的社会环境

也强烈地吸引着众多历代文人墨客

通过蜀道来到我们巴蜀之地

故有 诗人自古例到蜀 的说法

从初唐到晚唐

各个不同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文学家

他们大都自长安经蜀道前往成都

如 以文章齐名天下 的

“初唐四杰”中

王勃 卢照邻 骆宾王三人他们都曾游历蜀地

卢照邻有一首诗就叫

《早渡分水岭》

诗中有 丁年游蜀道 斑鬓向长安

王勃也有一首《入蜀纪行诗序》

在序中他说

总章二年五月癸卯

余自长安

观景物于蜀

遂出褒斜之隘道

抵岷峨之绝径

王勃得江山之助

在蜀道上创作了三十多首

传诵后世的诗歌

诗圣 杜甫

在成都生活的五年半时间里

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

使浣花溪畔的 草堂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块圣地

中国古代诗人

多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而剑门关则给他们以灵感

剑门蜀道

古诗的另一部分

那是借剑门蜀道来表达诗人的忧患意识

诗圣 杜甫就曾挥其如椽之笔

写下了一首

《剑门》诗

诗人以雄浑的气概

力透纸背

保持着固有的沉郁顿挫之风

三皇五帝前

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

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

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

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

意欲铲叠嶂

诗人将剑门看作一个象征一道善恶的关口

他既是极力赞美剑门关的善

同时又极力贬斥剑门关的恶

甚至甘愿 吾将罪真宰 意欲铲叠嶂

杜甫诗的最高理想就是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那么从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中唐还有一名著名女诗人就是薛涛

她本来是长安人

后来随她的父亲流落到成都

诗名大著

成都至今还保留着 望江楼 等

纪念她的名胜古迹

到了晚唐的时候

诗人杜牧 李商隐 薛能等人

也通过蜀道进入到了巴蜀之地

后来 花间词派 许多开山人物

都是唐末五代通过蜀道流寓到蜀中

他们有力地促进了

关中和巴蜀这两地的文化交流

推动了蜀地文学的发展

从上面可以看出

唐代不同时期大批文化精英相继入蜀

不仅输入了高度发达的长安文化

而且也促进了成都天府文化的繁荣

极大地改变了成都的文化面貌

整个蜀地的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到了宋代

更是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巴蜀文化在继两汉以后

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正如北宋学者吕陶他说

蜀学之盛 冠天下而垂无穷

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们四川的井研人李心传也这么说过

郡国之学 最盛于成都

元代学者仁寿人虞集也说过

吾蜀文学之盛 自先汉至于唐宋 非它州之所能及

那么 蜀道作为长安与成都文化交流的长廊

在中国古代交通史和地域文化交流史上

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到了宋代

行走在蜀道的文化名人

有石介 邵雍 文同

陆游等等很多的诗人

剑门蜀道就是一条诗与画的长廊

古往今来 无数文人墨客

面对蜀道上那飞阁凌空的栈道

层见叠出的古迹 雄绝天下的关隘

无不讴歌赞美 抒发情怀

他们或抒豪情壮志

或叹人生艰难

或歌咏自然风光

或感时伤世

留下了无数精美的颂赋 诗文

游记 石刻等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金牛古道沿线的

自然与人文风光

体现了文人那细腻丰富的精神世界

更向世人展示出蜀道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

在一个微风细雨的天气里

经过剑门蜀道 他骑着毛驴

试图以一种诗人闲适的心态

来欣赏剑门蜀道的名胜景观

陆游写了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诗

诗里面有这几句话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但当他骑着毛驴

在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时候

突然间有感于蜀国兴亡之事

秋雨如丝 关山无语

他终于悟到了

客主固殊势 存亡终在人

自叹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

那一种失落 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

倍感凄凉

比如像清康熙十一年的时候

王士禛受命到四川任考官

前后历时五个多月

他将自己入蜀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游记

叫《蜀道驿程记》

到清康熙三十五年

王士禛时隔二十多年

他再次到四川

他将自己第二次通过蜀道的经历

又写成了一部游记

《秦蜀驿程后记》

王士禛撰写的蜀道游记所记载的内容是相当的广泛

包括山川形胜

人文景观

城市风貌

地方风物

交通地理

物产资源

奇闻异事等等

很多方面

可以看作是一部

记述清初川陕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风貌的百科全书

除王士禛以外

历史上留下蜀道游记著作的还有很多

比如像明代张鸣凤的《西迁注》

张翰的《松窗梦语》

王士性的《五岳游草》的《入蜀记》

清代有李德淦的《蜀道纪游》

方象瑛的《使蜀日记》

王培荀的《寓蜀草》

这些著作

为后人从事蜀道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比如在历史地理研究方面

蜀道诗文所反映的蜀道沿途地貌特征

物候生态 动植物的分布以及栈道交通变迁

这对研究历史时期蜀道沿线生态环境和交通变迁

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巴蜀文化课程列表:

第一章:导论 —— 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风格特色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考古篇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

--2.2.1 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上)

--2.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中)

--2.2.3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下)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水利篇

-3.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

--3.1.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上)

--1.2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下)

-3.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

--3.2.1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上)

--3.2.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下)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蜀道篇

-4.1:石牛粪金 五丁开路

--4.1.1“蜀道”二字首次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

--4.1.2蜀道是古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

--4.1.3蜀道是世界陆地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4.2:商旅辐辏 秦蜀要冲

--4.2.1蜀道是南北两个“天府之国”联系的纽带

--4.2.2唐宋时期蜀道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2.3蜀道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复兴的战略要道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4.3.1“蜀道”是巴蜀文化名人出川的通道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蜀汉篇

-5.1:锦城流芳 攻心审势

--5.1.1“攻心联”内容赏析

--5.1.2“攻心联”创作的时代背景

--5.1.3“攻心联”所反映的巴蜀历史地域性格

-5.2:蜀相千古 功盖三分

--5.2.1前《三国演义》时代诸葛亮的美誉度

--5.2.2后世君王对诸葛亮的认可

--5.2.3民间社会对诸葛亮的崇拜

--5.2.4士人阶层对诸葛亮的赞美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文学篇

-6.1:峨山英秀 李白出川

--6.1.1李白入蜀

--6.1.2李白名篇《蜀道难》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6.2.1杜甫入蜀(上)

--6.2.2杜甫入蜀(下)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6.2.4细读《又呈吴郎》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6.3.3长江风景与苏轼的人生体验

--6.3.4苏轼的晚年诗歌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蜀学篇

-7.1:蜀学的源流

--7.1.1先秦:滥觞

--7.1.2两汉:初盛

--7.1.3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

--7.1.4隋唐五代:异军突起

--7.1.5两宋:第二高峰

--7.1.6元明清初:相对低迷

--7.1.7晚清民国:第三次高峰

-7.2:蜀学的成就

--7.2.1蜀学的成就(上)

--7.2.2蜀学的成就(下)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艺术篇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8.1.1左书右琴 访乐苌弘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8.1.4《流水》

-8.2:乐歌戏舞 川剧神韵

--8.2.1川剧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8.2.2川剧的艺术特色与表演魅力

--8.2.3川剧代表剧目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民俗篇

-9.1: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

--9.1.1早期巴蜀的移民

--9.1.2“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上)

--9.1.3“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下)

-9.2: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的方言文化

--9.2.1四川方言的渊源

--9.2.2四川方言的特点

-第九章测试

第十章 宗教篇

-10.1:鹤鸣九霄 天师创教

--10.1.1道教在巴蜀诞生的原因

--10.1.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1.3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10.1.4二十四治与早期道教的传播

--10.1.5《老子想尔注》的道教神学

-10.2:梵影禅心 西蜀传灯

--10.2.1佛教传入巴蜀的路线、方式与遗存

--10.2.2独树一帜的巴蜀禅学

-第十章测试

第十一章 近代篇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11.2.2“先锋”意识(上)

--11.2.3“先锋”意识(下)

-第十一章测试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12.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12.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12.4:朝廷与地方的隔膜和大员对人民的误解导致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上)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下)

-第十二章测试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