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巴蜀文化 >  第十一章 近代篇 >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在线视频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下一节:11.2.2“先锋”意识(上)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天狗精神的由来

肯定是郭沫若先生写的那首诗《天狗》

诗中这么说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世界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读到这个地方

大家可能要笑了

这是一首什么诗啊

这完全是一首非常奇怪的诗

但是正是这样一首非常奇怪的诗

传递了巴蜀文化的现代基因

在这个《天狗》里面

从这首诗里面

我们能看到的第一方面的信息就是叛逆

其实在巴蜀文化里面从不缺乏叛逆的基因

比如我们知道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这个故事里面

就非常叛逆 私奔 追求爱情的自由

这是非常现代的一个举动

如果我们再想想李白的诗歌

这种豪放与潇洒

与我们儒家的克己复礼的精神

是很不相同的

但是在郭沫若的这个《天狗》里面

你会发现他把这种叛逆精神进一步地放大了

甚至可以说释放了

在巴蜀人的基因里面的一种天然的叛逆精神

我们看了第一小节就能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

在这里第一节里面

出现了几个要吞的对象 日 月和宇宙

这几个元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 属于天的内容

所谓天就是天然

就是造物主创造这个世界的天然的秩序

而最大的叛逆莫过于对这种天然秩序的挑战

在我们古典的文学里面

作品当中 典故当中 传说当中

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叛逆

比如说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天问》等等

都有这样的这个叛逆的问题

夸父逐日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事物

这个夸父这个人

他向往太阳 崇拜光明

但是自然界却让我们只有一半的时间

能享受到这个光明

所以夸父这个人就去追逐太阳

这个举动在今天看来不亚于是一个行为艺术

最后夸父渴死了

这里面他所体现出来的叛逆性

和现代性在于什么地方呢

就是彰显人的意志

因为我只有自然界给予我一半的光明

所以说我要追求整个的光明

但是夸父所追求追逐的太阳

还是自然的一个部分

它是对于自然的崇拜

他的叛逆是自发的

但是他还没有自信去改变自然

到了后羿射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

他对于自然的崇拜就变得更少了一点

有了更多的改造的成分在里面

也就是说当他发现造物主

在创造这个自然的时候有不合理的地方

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

后裔就是这样

因为他拥有力量而且他有智慧

他会使用工具就是弓箭

然后把多余的太阳射下去了

射日是一个很逆天的行为

但后羿这个英雄是非常理性的

理性在什么地方呢

他不是把所有的太阳全部射下来

如果他把所有的太阳全部射下来了以后

让地球变得一片黑暗了

他就像阿喀琉斯一样

阿喀琉斯是非常愤怒的

他一愤怒的时候

他可以让整个的这个军队

陷入失败以表达自己的性情

后羿拥有阿喀琉斯的力量

但他并没有阿喀琉斯的愤怒

如果他有阿喀琉斯的愤怒的话

他一定要射下所有的太阳

然后再把它补上去

另外一个例子比较叛逆的就是

共工怒触不周山

这个典故也出现在《女神》当中

共工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他跟颛顼争为帝

也就是要当部落的首领

从而产生叛逆的行为

虽然这个叛逆的行为是

敢于打破整个的秩序

但是他叛逆的背后依然是理性的

因为他背后的思想就是项羽所说的取而代之

他并没有展现自己的性情

也就是说他并不是

因为自己的任性去触不周山

而是因为他要有一个理性的目的在背后

去触不周山

他不能展现出人的性情

在《天狗》里面就不同

《天狗》首先把月 日 星球 宇宙

一切都吞噬掉了

而且这种吞噬不是在情绪的高峰之处

而是在什么呢

而是在诗歌的一开始

它首先要把这些东西吞噬掉

这种叛逆是来自于血液的

在吃完了这个天地万物之后

天狗还陷入了中国文化中

难以见到的这种癫狂状态

他飞跑 狂叫 以至于要吃掉自己

自己吃掉自己

最终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证明我的存在

这个时代是非常叛逆的

我们在天狗当中

所表现出来的叛逆

能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同样的例子

比如说 在巴蜀作家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里面

有一个叛逆者

就是蔡大嫂

蔡大嫂前身

就是在成为蔡大嫂之前

就是邓幺姑

她是一个在成都郊区的一个女性

她向往城市的生活

在这个时候

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她是不安于现状的

她自己争取嫁到成都的机会

但当她最后的时候 没有机会

终于嫁到这个辛醇号这个蔡掌柜之后

依然表现出了很多的一些叛逆的细节

我们举两个例子让大家判断一下

就是她跟罗歪嘴也就是

她的情人两个人之间谈论洋人的时候

这个罗歪嘴是什么人呢

罗歪嘴是这个四川这个地方

袍哥组织里面的五爷

也就是一个相当有头有脸的

一个跑码头 走江湖的这样一个人物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人物

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一般人来说

就是见过世面

也就是说罗歪嘴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人

但是这样一个有见识的人

碰见了蔡大嫂

两个人之间的谈论洋人

这个罗歪嘴就给蔡大嫂讲到

这个洋人在中国有多么横的这一个事情

如果大家看到这个小说的话

就知道 里面影响了官府

如果是信了洋教的话

你在官府里面 即使是输了官司

也可以避免惩罚

当然这也影响到了民间

比如像这个袍哥组织这样的组织

实际上也是不敢惹洋人的

这实际上大大影响到了袍哥

特别像五爷这样的组织他们的经济收入

但是罗歪嘴觉得也没有办法

这似乎是一个大势所趋

但是蔡大嫂就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她就说 洋人在中国有多少人呢

中国人有那么多人

就是一百个人去打跑一个洋人

那整个洋人也被赶跑了

我们怎么会怕洋人呢

这件事情让罗歪嘴大吃一惊

就觉得这个乡间的女子

能有如此的见识

真是不同凡响

那蔡大嫂身上这种见识来自于什么地方呢

就来自于叛逆 就是不甘于现状

不认为所谓的形式大势所趋 是必然

我们如果再举一个作品的例子的话

我们就可以以《家》来说 来举例

说到家族文化

其实在四川这个地区

并不是特别的发达

如果相比于中原地区的这个家族文化

还有这个南方重视宗族的这些地区

四川不是家族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但是《家》却是以反抗封建大家庭

成为这个作品的亮点

而且成为现代文学当中的名著

也就是说

在一个家族文化并不特别盛行的地方

恰恰出现了一部以反抗封建大家庭

为代表的这样的一个文学名著

能出现这种现象

与巴金的叛逆是分不开的

《家》在创作之前

当时巴金也准备写一部家族小说

他当时是想学习左拉的自然主义手法

然后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了解

然后慢慢地写成一部宏篇的大制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一个计划写成的话

我们可以想想

它这可能跟《红楼梦》进行一个媲美

但是出现了一个意外

意外在什么地方呢

意外的是他最亲爱的大哥去世了

他大哥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呢

是因为放高利贷去世的

这个放高利贷去世在巴金看来

完全是因为封建的大家庭吞噬了

像他大哥

这个大哥的原型就是什么呢

就是《家》里面的觉新

把他给吞噬掉了

但是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

这种看法也不一定

不一定在什么地方

就是在这一时期

整个中国农村的经济趋向于破产的边缘

用海外的一个研究者黄宗智的话说

就是农村经济内卷化

内卷化的标志就在于很多人不从事生产

开始放高利贷

最后因为别人还不了贷而出现意外

从这个角度来说

巴金大哥的去世跟家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巴金就觉得

就是这个家族 害了他的大哥

于是这个心里面产生了一种情绪

一激动就写了《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

《家》跟《红楼梦》的初衷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就是今天我们谈到《家》的时候

一想《家》就会想到《红楼梦》

就是因为《红楼梦》也写家族文化

《家》也写家族文化

而《红楼梦》写家族文化更加的细致

所以说《家》作为现代文学的巨制

成就其实受到了压抑

但是我们看一看

巴金写《家》的时候

他的立足点是抨击 是反叛

是想揭发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而曹雪芹虽然也写出了

家族文化当中的一些劣根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

但是如果我们看了《红楼梦》就知道

他的内心对于这个文化是充满了眷恋的

如果说是我们认为

仅仅从家族文化的角度上就觉得

这个《红楼梦》比《家》的成就高

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部作品创作的初衷

也没有理解这个巴蜀文化当中

叛逆的这种基因和个性

巴蜀文化课程列表:

第一章:导论 —— 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风格特色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考古篇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

--2.2.1 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上)

--2.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中)

--2.2.3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下)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水利篇

-3.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

--3.1.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上)

--1.2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下)

-3.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

--3.2.1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上)

--3.2.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下)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蜀道篇

-4.1:石牛粪金 五丁开路

--4.1.1“蜀道”二字首次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

--4.1.2蜀道是古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

--4.1.3蜀道是世界陆地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4.2:商旅辐辏 秦蜀要冲

--4.2.1蜀道是南北两个“天府之国”联系的纽带

--4.2.2唐宋时期蜀道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2.3蜀道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复兴的战略要道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4.3.1“蜀道”是巴蜀文化名人出川的通道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蜀汉篇

-5.1:锦城流芳 攻心审势

--5.1.1“攻心联”内容赏析

--5.1.2“攻心联”创作的时代背景

--5.1.3“攻心联”所反映的巴蜀历史地域性格

-5.2:蜀相千古 功盖三分

--5.2.1前《三国演义》时代诸葛亮的美誉度

--5.2.2后世君王对诸葛亮的认可

--5.2.3民间社会对诸葛亮的崇拜

--5.2.4士人阶层对诸葛亮的赞美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文学篇

-6.1:峨山英秀 李白出川

--6.1.1李白入蜀

--6.1.2李白名篇《蜀道难》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6.2.1杜甫入蜀(上)

--6.2.2杜甫入蜀(下)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6.2.4细读《又呈吴郎》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6.3.3长江风景与苏轼的人生体验

--6.3.4苏轼的晚年诗歌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蜀学篇

-7.1:蜀学的源流

--7.1.1先秦:滥觞

--7.1.2两汉:初盛

--7.1.3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

--7.1.4隋唐五代:异军突起

--7.1.5两宋:第二高峰

--7.1.6元明清初:相对低迷

--7.1.7晚清民国:第三次高峰

-7.2:蜀学的成就

--7.2.1蜀学的成就(上)

--7.2.2蜀学的成就(下)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艺术篇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8.1.1左书右琴 访乐苌弘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8.1.4《流水》

-8.2:乐歌戏舞 川剧神韵

--8.2.1川剧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8.2.2川剧的艺术特色与表演魅力

--8.2.3川剧代表剧目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民俗篇

-9.1: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

--9.1.1早期巴蜀的移民

--9.1.2“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上)

--9.1.3“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下)

-9.2: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的方言文化

--9.2.1四川方言的渊源

--9.2.2四川方言的特点

-第九章测试

第十章 宗教篇

-10.1:鹤鸣九霄 天师创教

--10.1.1道教在巴蜀诞生的原因

--10.1.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1.3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10.1.4二十四治与早期道教的传播

--10.1.5《老子想尔注》的道教神学

-10.2:梵影禅心 西蜀传灯

--10.2.1佛教传入巴蜀的路线、方式与遗存

--10.2.2独树一帜的巴蜀禅学

-第十章测试

第十一章 近代篇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11.2.2“先锋”意识(上)

--11.2.3“先锋”意识(下)

-第十一章测试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12.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12.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12.4:朝廷与地方的隔膜和大员对人民的误解导致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上)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下)

-第十二章测试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