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巴蜀文化 >  第六章 文学篇 >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在线视频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下一节: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宋代的大诗人陆游

曾经来到苏东坡的

故乡四川眉山

写下了这样一些诗句

蜿蜒回顾山有情

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

郁然千载诗书城

我们的岷江山水就是这样

孕奇蓄秀

它孕育了眉州千百年来的

文化传统

这里的士人世世代代饱读诗书

可以说是文献传家

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眉州培育出一位

名垂千古的文人

苏轼

他从巴山蜀水间走来

涉江渡海

他自己也讲

身行万里半天下

他的足迹是遍及大半个中国

同时苏轼那种万斛泉源的才华

汪洋咨肆的行文风格

百川学海的知识结构

与融会通达的人生态度

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

留下永恒的记忆

古人说

韩如潮 苏如海

我们今天就沿着苏轼

从岷江向大海

的人生轨迹

走进苏海

走进东坡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

在宋神宗的熙宁四年

也就是公元的1071年

三十六岁的苏东坡

在就任杭州通判的路途上

经过镇江的金山寺

在登山观水的过程中

苏轼感叹道

我家江水初发源

宦游直送江入海

在古人看来

我们的岷江是长江的源头

像在《尚书禹贡》当中

就讲岷山导江

江水从崇山峻岭的

巴蜀一路向东

奔流到海

凝聚著千古风流的历史记忆

也融会了无数蜀中豪杰走向天下

建功立业的人生记忆

岷江是苏轼万里征程的起点

他的宦游经历正是顺江而下

送江入海 在浩瀚与澄清中

寻求人生的归宿

近代著名的诗论家陈衍

在评论这两句诗时就说到

一起高屋建瓴

为蜀人独足夸口处

蜀人可以引以自豪的

正是这种居高临下

引领天下的气势

更有江海不择细流的

包容与通达无碍的胸襟

苏轼曾经讲过

吾文如万斛泉源

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

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

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

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

如是而已矣

东坡的文章如流水

一方面才思泉涌

一日千里

另一方面是随物赋形

自然成文可高可下

时曲时折

他的文章就是这样富于姿态的变换

那么东坡的人生也是如流水充满波澜

有年轻时名动京师的辉煌

元右年间西园雅集的盛况

也有黄州

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

在波澜跌宕

宦海沉浮之中

他超越了官场的是非功利

与个人的荣辱得失

以审美的态度栖居于大地

东坡说吾生如寄耳

人生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但他同时又讲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在江海之上

他最终寻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

巴蜀文化课程列表:

第一章:导论 —— 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风格特色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考古篇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

--2.2.1 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上)

--2.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中)

--2.2.3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下)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水利篇

-3.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

--3.1.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上)

--1.2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下)

-3.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

--3.2.1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上)

--3.2.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下)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蜀道篇

-4.1:石牛粪金 五丁开路

--4.1.1“蜀道”二字首次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

--4.1.2蜀道是古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

--4.1.3蜀道是世界陆地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4.2:商旅辐辏 秦蜀要冲

--4.2.1蜀道是南北两个“天府之国”联系的纽带

--4.2.2唐宋时期蜀道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2.3蜀道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复兴的战略要道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4.3.1“蜀道”是巴蜀文化名人出川的通道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蜀汉篇

-5.1:锦城流芳 攻心审势

--5.1.1“攻心联”内容赏析

--5.1.2“攻心联”创作的时代背景

--5.1.3“攻心联”所反映的巴蜀历史地域性格

-5.2:蜀相千古 功盖三分

--5.2.1前《三国演义》时代诸葛亮的美誉度

--5.2.2后世君王对诸葛亮的认可

--5.2.3民间社会对诸葛亮的崇拜

--5.2.4士人阶层对诸葛亮的赞美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文学篇

-6.1:峨山英秀 李白出川

--6.1.1李白入蜀

--6.1.2李白名篇《蜀道难》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6.2.1杜甫入蜀(上)

--6.2.2杜甫入蜀(下)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6.2.4细读《又呈吴郎》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6.3.3长江风景与苏轼的人生体验

--6.3.4苏轼的晚年诗歌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蜀学篇

-7.1:蜀学的源流

--7.1.1先秦:滥觞

--7.1.2两汉:初盛

--7.1.3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

--7.1.4隋唐五代:异军突起

--7.1.5两宋:第二高峰

--7.1.6元明清初:相对低迷

--7.1.7晚清民国:第三次高峰

-7.2:蜀学的成就

--7.2.1蜀学的成就(上)

--7.2.2蜀学的成就(下)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艺术篇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8.1.1左书右琴 访乐苌弘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8.1.4《流水》

-8.2:乐歌戏舞 川剧神韵

--8.2.1川剧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8.2.2川剧的艺术特色与表演魅力

--8.2.3川剧代表剧目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民俗篇

-9.1: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

--9.1.1早期巴蜀的移民

--9.1.2“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上)

--9.1.3“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下)

-9.2: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的方言文化

--9.2.1四川方言的渊源

--9.2.2四川方言的特点

-第九章测试

第十章 宗教篇

-10.1:鹤鸣九霄 天师创教

--10.1.1道教在巴蜀诞生的原因

--10.1.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1.3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10.1.4二十四治与早期道教的传播

--10.1.5《老子想尔注》的道教神学

-10.2:梵影禅心 西蜀传灯

--10.2.1佛教传入巴蜀的路线、方式与遗存

--10.2.2独树一帜的巴蜀禅学

-第十章测试

第十一章 近代篇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11.2.2“先锋”意识(上)

--11.2.3“先锋”意识(下)

-第十一章测试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12.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12.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12.4:朝廷与地方的隔膜和大员对人民的误解导致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上)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下)

-第十二章测试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