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巴蜀文化 >  第六章 文学篇 >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在线视频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下一节:6.2.4细读《又呈吴郎》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现在呢

来简略地谈一谈杜甫

在巴蜀的诗创作的状况

在成都经由朋友们的

帮助建成了草堂

带领全家住下来

有了饭吃有了房子住

得到休养生息的杜甫

可以说呢精神上缓过来了

他的文学创作呢

也在这样温馨的氛围当中呢

也重新开始了

所以呢

在巴蜀期间

杜甫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井喷的状态

写作特别丰富

诗写得很多

艺术上非常的出色

这样的几个方面的

创作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呢

中原未得平安报

醉里眉攒万国愁

这两句诗是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呢的一首题画诗中

对杜甫的描绘

说老杜啊

只要战争没有平息

他即使是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他也会家国情怀依旧

喝醉了酒以后依然想着天

想着中原的不安定

所以中原在巴蜀诗中

它成了杜甫的一个心结

这个时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杜诗中形成了

一种非常独特的空间结构

同学们如果关注一下杜甫这个阶段的杜诗

你会发现以下这样的一些地理名词

是杜诗中使用极多的

大致是这样的两组

第一组呢是秦

长安

京华

曲江

东城

燕塞

那么这是是以秦

“长安”为中心的

京城长安为中心

包括整个北部地区

北中国

这是杜甫怀想不已他的中原情节

那么第二组地理名词

就是他自己所在的地方西蜀

江边

江城

剑外

他自己呢置身在这些地方

在西蜀

这两组地理名词呢

在杜甫这个时期的诗中

构成了一种很独特的空间结构

极具情感张力

他的夔州诗中

那组很有名的《秋兴八首》

说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在夔州

长江三峡之首的夔府

白帝城这个地方

每到黄昏的时候

到北斗星初上的时候

星斗满天的时候

他就找那个北斗的方位

去遥望京城长安

怀想北中国

怀想北中国呢

是希望战争平息

是希望天下太平

每依北斗望京华

那么这是杜诗在巴蜀

阶段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那么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呢

是自为青城客

不唾青城地

这是对蜀中山川景物

风俗人情的情感

杜甫这方面的诗作呢

写得非常的多

非常的美好和轻松

他自己呢

置身于巴蜀享受这种温馨的氛围

美好的风俗人情

那么敏感的诗人呢

对这一切是一种讴歌的态度

赞赏的态度

而且充满着珍惜

他说呢

自作青城山的客人

自从游览了青城山这一带以后啊

那么从来是珍爱

青城到了什么地步呢

不唾青城地呀

都不忍心向地下

随口吐一口唾沫

这种写法真是非常的独特

令人印象深刻

看得出杜甫对巴山蜀水深厚的情感

第三个方面

杜甫在这一时期有大量的

日常生活细节写入诗中

比如说他营造杜甫营造成都草堂

那么这个草堂是靠许多朋友的帮助

有人呢送松树苗

有人呢送杜甫竹子

甚至有人呢送他吃饭的饭碗

这个不仅送

杜甫呢还主动写诗去拉赞助

去请求我这里呢需要一些竹子

我这里需要一些果树苗

您能不能帮助我一些

大大方方地索要

这些朋友呢高高兴兴地送给他

那么这样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事件

生活的细节呢

他大量地写进诗中

在此以前的各个阶段

杜诗中呢

很少有这样细腻的生活化的描写

那么他的天伦之乐

他和家人在浣花溪边的这样的美好生活

如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这些都是很有名的诗句

同学们很熟悉的

都是在蜀中写作的

那么这是对生活的艺术化

而且这时候生活安定了

杜甫有了闲暇了

因此

杜甫大量的题画诗

写舞蹈的诗

音乐的诗

大量的咏物诗也产生在这个时期

所以这个时代

对艺术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艺术化

是杜诗的重要特色

那么第四个方面呢

追忆和总结

杜甫呢

大概自知自己呢已经到了

人生的最后阶段了

所以由成都到夔州

尤其是夔州时期呢

杜甫呢有很多的长篇诗作

开始呢回忆自己的一生

开始追忆大唐王朝的盛世

这些诗作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那么在巴山蜀水呢

杜甫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就是他自己说的

晚节渐于诗律细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的这个境界呢

在这个时期几乎达到了完美

已经非常的成熟了

因此我们说巴山蜀水

巴蜀文化对杜诗的

日臻完美是有重要影响的

是成都平原这种温润气候

秀丽自然风光和醇厚的

风俗人情的滋养和慰藉

她不仅呢让杜甫修养生息

而且让他的创作井喷

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

充满人文情怀和

人生情趣的杜甫

这么完美的杜诗

巴蜀文化课程列表:

第一章:导论 —— 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风格特色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考古篇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

--2.2.1 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上)

--2.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中)

--2.2.3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下)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水利篇

-3.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

--3.1.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上)

--1.2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下)

-3.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

--3.2.1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上)

--3.2.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下)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蜀道篇

-4.1:石牛粪金 五丁开路

--4.1.1“蜀道”二字首次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

--4.1.2蜀道是古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

--4.1.3蜀道是世界陆地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4.2:商旅辐辏 秦蜀要冲

--4.2.1蜀道是南北两个“天府之国”联系的纽带

--4.2.2唐宋时期蜀道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2.3蜀道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复兴的战略要道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4.3.1“蜀道”是巴蜀文化名人出川的通道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蜀汉篇

-5.1:锦城流芳 攻心审势

--5.1.1“攻心联”内容赏析

--5.1.2“攻心联”创作的时代背景

--5.1.3“攻心联”所反映的巴蜀历史地域性格

-5.2:蜀相千古 功盖三分

--5.2.1前《三国演义》时代诸葛亮的美誉度

--5.2.2后世君王对诸葛亮的认可

--5.2.3民间社会对诸葛亮的崇拜

--5.2.4士人阶层对诸葛亮的赞美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文学篇

-6.1:峨山英秀 李白出川

--6.1.1李白入蜀

--6.1.2李白名篇《蜀道难》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6.2.1杜甫入蜀(上)

--6.2.2杜甫入蜀(下)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6.2.4细读《又呈吴郎》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6.3.3长江风景与苏轼的人生体验

--6.3.4苏轼的晚年诗歌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蜀学篇

-7.1:蜀学的源流

--7.1.1先秦:滥觞

--7.1.2两汉:初盛

--7.1.3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

--7.1.4隋唐五代:异军突起

--7.1.5两宋:第二高峰

--7.1.6元明清初:相对低迷

--7.1.7晚清民国:第三次高峰

-7.2:蜀学的成就

--7.2.1蜀学的成就(上)

--7.2.2蜀学的成就(下)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艺术篇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8.1.1左书右琴 访乐苌弘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8.1.4《流水》

-8.2:乐歌戏舞 川剧神韵

--8.2.1川剧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8.2.2川剧的艺术特色与表演魅力

--8.2.3川剧代表剧目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民俗篇

-9.1: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

--9.1.1早期巴蜀的移民

--9.1.2“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上)

--9.1.3“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下)

-9.2: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的方言文化

--9.2.1四川方言的渊源

--9.2.2四川方言的特点

-第九章测试

第十章 宗教篇

-10.1:鹤鸣九霄 天师创教

--10.1.1道教在巴蜀诞生的原因

--10.1.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1.3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10.1.4二十四治与早期道教的传播

--10.1.5《老子想尔注》的道教神学

-10.2:梵影禅心 西蜀传灯

--10.2.1佛教传入巴蜀的路线、方式与遗存

--10.2.2独树一帜的巴蜀禅学

-第十章测试

第十一章 近代篇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11.2.2“先锋”意识(上)

--11.2.3“先锋”意识(下)

-第十一章测试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12.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12.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12.4:朝廷与地方的隔膜和大员对人民的误解导致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上)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下)

-第十二章测试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