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巴蜀文化 >  第八章 艺术篇 >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在线视频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下一节: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戴老师 除了我们提到的古琴

和咱们传统的文明之间的这种渊源关系

您是否可以从与文物图像资料出发

来跟大家谈一谈蜀地都有哪些

琴物 琴人 琴事值得一说呢

汉代琴家蔡邕《琴操》中说

昔伏羲氏之作琴

所以修身理性

反其天真也

又说 琴者天地之正音

得其材可以合天地之正器

得其人可以合天地之正道

得其律可以合天地之正音

故伏羲制琴以象天地阴阳之术

而合神明之德 是谓正音

东汉琴家桓谭《新论·琴道》中说

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

亦上观法于天 下取法于地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削桐为琴 绳丝为弦

以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焉

古人斫琴 上取桐木为阳以作琴面

呈拱弧形 代表天

下取梓木为阴 作琴底

底平以法天圆地方之理 代表地

两种木材的阴阳相合得音之刚柔相济

是的 不仅如此

东汉傅毅的《琴赋》也这样说过

神农之初制 尽声变之奥妙

在《太古遗音》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说 伏羲见凤集于桐

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宋代的琴家朱长文在《琴史》当中

也这样提到 昔者伏羲氏既画八卦

又制雅琴 可以说

蜀琴跟中国传统文明源远流长

这个我们琴界有一个传说

就是伏羲实际就是四川人

啊 是这样的啊

那这样说来蜀地的古琴文化

真的是源远流长了

是的 而巴蜀大地

水碧山青 钟灵毓秀

《隋书·地理志》中便记载

其地四塞 山川重阻

峨眉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在这片天府之国

人文荟萃之地

琴乐与琴学的传统是非常之厚重的

是的 历史上

四川的成都曾经被

赋予 琴都 的称号

不仅有大量的遗迹和文物

比如司马相如的抚琴台

卓文君的文君井

琴台路 东汉的抚琴乐俑

王建墓的乐舞图

唐代的雷氏琴等

在海内外极负盛名 影响深远

更有过如司马相如《凤求凰》

杨雄论乐 李白听琴

苏轼赏音等名人轶事

与古琴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 我们四川与古琴

有缘的事和人还非常之多

肯定最为有名的是凤求凰的故事

凤求凰的故事就发生在邛崃

古称临邛 临邛镇

那里有一位著名的文人

汉代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善鼓琴

其琴 绿绮 据说是梁王邀他作赋

他作的赋《玉如玉赋》辞藻瑰丽

气势非凡而馈赠于他

这张琴的名字叫 绿绮

琴内有铭文写 桐梓合精

精湛的琴艺合以 绿绮 的妙音

使 绿绮 琴名噪一时

后来 绿绮 也就成为

我们古琴的别称之一

以上我们提到的玉琴

瑶琴 七弦琴 绿绮

都可以作为古琴的名称

当年司马相如以《凤求凰》

打动了才女卓文君的心

使 文君夜亡奔相如

留下了一段以琴结缘的爱情佳话

我们现在还有一些遗迹

比如说在琴台路

有一个巨大的雕塑

叶毓山先生雕的《凤求凰》

就是我们的地标之一

不仅如此 在咱们的成都

还有郫县人 汉代的文学大家

扬雄也是值得一说的

跟古琴文化相关的一位重要的人物

扬雄推重礼乐思想

据说他曾经著有一部

阐述古琴美学的著作叫《琴清英》

在这部著作当中

他记述了孙息为晋王鼓瑟等琴坊逸事

认为琴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的象征

在他的《法言·先知》里边

他也这样说 圣人 文质者也

车服以彰之 藻色以明之

声音以扬之 《诗》《书》以光之

笾豆不陈 玉帛不分

琴瑟不铿 钟鼓不耘

则吾无以见圣人矣

宋代的诗人吴中复

《游琴台墨池》也有这样的诗句说

寻春景物乍晴暄

连月余寒花未繁

夫子琴台余古寺

扬雄墨沼但空园

扬雄抚琴台的 墨池 现已不存了

但是琴台尚在

那么 我们在唐代的时候

李白我们四川人对吧 江油的

他有一首诗写的是《听蜀僧濬弹琴》

曾描述过他听蜀地僧人弹琴的

出神入化之妙 诗中有云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这一首诗让我们明确地

体会到了古琴的魅力

也表明了这位弹琴的僧人出自蜀地

流露出对其飘逸潇洒的一片仰慕之情

接着写出琴声响起

如万壑松涛 荡涤心肺

不仅另人神清气爽

而且余音悠如远山的晚钟

犹如行云之流水一气呵成

在凝神谛听之间不绝已日暮

仿佛我们可以在稳健沉静

荡涤心垢的演奏中

体会到李白抒发的那一份

知音清赏与思乡情怀的真切与明快

是的 不仅唐代诗人李白

留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琴诗

在四川还有更为著名的琴人

比如说眉山的苏轼

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

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是一位文学大家

他对古琴也情有独钟

有相当的研究

他曾经做有琴学论著多篇

比如说他的《杂书琴事》十三则

就是非常有名的论琴的琴学著作

据说 在他的家里曾经收藏了

有多张著名的唐代的 雷琴

为了深入地研究琴的发声原理

和雷琴的弹奏奥妙

苏轼还曾经破琴辨声

据说他破琴辩声的时候

发现了唐代雷氏家族所制的

雷琴 它的发音之妙

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是这样说的

他说 琴声出于两池间

其背微隆如韭叶然

声欲出而隘 徘徊不去

乃有余韵 此最不传之妙

这段对雷琴的描述非常的微妙

不仅如此 苏轼在《与彦正判官》中

曾经提到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说 峨眉纪老来访

这个纪老呢 就是当时跟苏轼

关系非常要好的一位禅师

叫海印禅师

他曾经在跟苏轼相会的时候

命他的侍者弹了很多首琴曲来助兴

可是苏轼听了以后

却觉得 快作数曲

拂历铿然 这样的做法呢

是有欠妥当的

所以说他就以一偈问之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苏轼的一首琴诗

叫《题沈君琴》

这首偈诗是这样说的

他说 若言弦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看上去 他是讲的琴和声的关系

但是实际上他却触及了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当中的

象和意这样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

这些有关蜀地的琴人

琴事 琴歌 琴曲

唤起我们对蜀地文化的记忆

也让我们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感到了文化浸润

给予了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力量

巴蜀文化课程列表:

第一章:导论 —— 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风格特色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考古篇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

--2.2.1 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上)

--2.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中)

--2.2.3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下)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水利篇

-3.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

--3.1.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上)

--1.2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下)

-3.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

--3.2.1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上)

--3.2.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下)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蜀道篇

-4.1:石牛粪金 五丁开路

--4.1.1“蜀道”二字首次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

--4.1.2蜀道是古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

--4.1.3蜀道是世界陆地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4.2:商旅辐辏 秦蜀要冲

--4.2.1蜀道是南北两个“天府之国”联系的纽带

--4.2.2唐宋时期蜀道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2.3蜀道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复兴的战略要道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4.3.1“蜀道”是巴蜀文化名人出川的通道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蜀汉篇

-5.1:锦城流芳 攻心审势

--5.1.1“攻心联”内容赏析

--5.1.2“攻心联”创作的时代背景

--5.1.3“攻心联”所反映的巴蜀历史地域性格

-5.2:蜀相千古 功盖三分

--5.2.1前《三国演义》时代诸葛亮的美誉度

--5.2.2后世君王对诸葛亮的认可

--5.2.3民间社会对诸葛亮的崇拜

--5.2.4士人阶层对诸葛亮的赞美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文学篇

-6.1:峨山英秀 李白出川

--6.1.1李白入蜀

--6.1.2李白名篇《蜀道难》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6.2.1杜甫入蜀(上)

--6.2.2杜甫入蜀(下)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6.2.4细读《又呈吴郎》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6.3.3长江风景与苏轼的人生体验

--6.3.4苏轼的晚年诗歌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蜀学篇

-7.1:蜀学的源流

--7.1.1先秦:滥觞

--7.1.2两汉:初盛

--7.1.3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

--7.1.4隋唐五代:异军突起

--7.1.5两宋:第二高峰

--7.1.6元明清初:相对低迷

--7.1.7晚清民国:第三次高峰

-7.2:蜀学的成就

--7.2.1蜀学的成就(上)

--7.2.2蜀学的成就(下)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艺术篇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8.1.1左书右琴 访乐苌弘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8.1.4《流水》

-8.2:乐歌戏舞 川剧神韵

--8.2.1川剧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8.2.2川剧的艺术特色与表演魅力

--8.2.3川剧代表剧目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民俗篇

-9.1: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

--9.1.1早期巴蜀的移民

--9.1.2“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上)

--9.1.3“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下)

-9.2: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的方言文化

--9.2.1四川方言的渊源

--9.2.2四川方言的特点

-第九章测试

第十章 宗教篇

-10.1:鹤鸣九霄 天师创教

--10.1.1道教在巴蜀诞生的原因

--10.1.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1.3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10.1.4二十四治与早期道教的传播

--10.1.5《老子想尔注》的道教神学

-10.2:梵影禅心 西蜀传灯

--10.2.1佛教传入巴蜀的路线、方式与遗存

--10.2.2独树一帜的巴蜀禅学

-第十章测试

第十一章 近代篇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11.2.2“先锋”意识(上)

--11.2.3“先锋”意识(下)

-第十一章测试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12.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12.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12.4:朝廷与地方的隔膜和大员对人民的误解导致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上)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下)

-第十二章测试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